凌晨 2 点时,在上海的某小区卧室中亮着微微的光。29 岁的宝妈林娜戴着耳机,对着手机轻轻地哼唱着摇篮曲。屏幕的那一边,一个因肠绞痛而哭闹的婴儿慢慢地安静了下来。这是她本月所接到的第 63 单“哄睡师”服务,并且到账的收入超过了 2 万元。这段发布在抖音上的夜班视频,在 48 小时内播放量突破了 800 万。它撕开了社会对于“全职妈妈”的偏见,让人们看到了她们左手抱娃、右手赚钱的模样,这种模样早就应该被重新定义了。
一、“带娃是休息?”宝妈们的至暗时刻
孩子体温达到 39 度,然而老公却说“你在家闲着,怎么没看好孩子呢”。成都的宝妈@小馒头妈妈 发布的哭诉帖获得了 20 万点赞,这道出了无数妈妈心中的委屈。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表明:有 76%的宝妈在求职时遭遇了歧视,并且有半数的宝妈被问到“如何去平衡家庭和工作”。
更扎心的是经济困局:
我们并非不想工作,而是职场状况让我们难以生存。二胎妈妈苏敏在转型成为母婴博主之后说道:那些声称“带娃很轻松”的人,完全不了解孩子哄睡 2 小时却只睡 10 分钟这种情况到底有多让人崩溃。
二、揭秘:2024年宝妈搞钱图鉴
人社部新职业目录与宝妈实操案例相结合,以下这 10 个职业正在逆势爆发:
1. 婴幼儿睡眠咨询师
时薪在 300 元到 800 元之间,考取了国际认证(IMPI)之后,身价就会翻倍。在北京,宝妈@睡霸养成记通过指导“睡渣宝宝”,实现了每个月收入 5 万。
2. 绘本阅读指导师
线下故事会每场的收费是 500 元,线上训练营的单价为 999 元。曾经的小学教师王莉开发了“识字绘本课”,其年营收突破了百万。
3. 家庭食育师
定制儿童营养餐每月能收入 2 万,其秘诀是拍摄辅食教程并挂上小黄车。杭州的这位妈妈所开发的“防积食小馒头”视频,带货量超过了 10 万单。
4. 母婴闲置经纪人
武汉宝妈通过收取 15%的佣金来代卖二手用品,她建立了 30 个社群,每年能赚取 20 万佣金。
5. 亲子活动策划师
周末会有研学活动,每单能获得 30%的抽成。南京有一位 90 后妈妈,她通过组织“菜市场认知课”而走红。
6. 线上早教督导
使用摄像头进行远程指导早教游戏,每小时能获得 200 元报酬。这是早教机构离职老师转型的首选方式。
7. 母婴产品体验官
靠晒娃能够接到商单,只要粉丝超过 1 万就可以进行报价。小红书的“好物体验”功能成为了接单的神奇工具。
8. 家庭收纳规划师
儿童房改造一次收费 3000 元。上海有位妈妈通过“玩具收纳 21 天训练营”实现了变现百万。
9. 育儿急救讲师
红十字会进行认证,并且进行实操演练,企业和家庭两端都可以接单。深圳的宝妈陈露,她的单场讲座能够收取 8000 元。
10. 母乳指导顾问
国际认证哺乳顾问的时薪比医生高,成都有资深顾问,其年收入能达到 60 万。
三、过来人血泪警告:这些坑千万别踩
1. 刷单诈骗新变种
“居家客服”需要先交纳押金吗?宝妈@防骗指南哭诉道,她在被骗 3 万之后才发现,对方所给的“工作后台”竟然是经过 PS 处理的。
2. 课程割韭菜套路
“配音课价格为 4980 元且包含接单业务”,学完之后才发现甲方只需要科班生。职业规划师提醒道:“要先去查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然后再进行付费。”
3. 时间管理陷阱
全职妈妈一天的真实时间表:
06:00 做早餐
08:00 送娃+买菜
10:00 哄睡+洗碗
13:00 早教互动
15:00 医院排队
......
时间管理专家给出建议,每天要锁定 2 小时作为“搞钱时间”。并且可以用番茄钟来对任务进行切割。
四、社会学家发声:妈妈的价值早该被重新计算
如果按市场价折算妈妈的工作: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开展调研后表明:全职妈妈重新回到职场之后,有 67%的人呈现出了更为强大的抗压能力以及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能力。“在育儿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恰恰就是未来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社会在争论“全职妈妈算不算独立女性”的时候,这届宝妈已经用副业收入堵住了质疑者的嘴。网友说:“我们并非没有工作,而是在开展人类最重要的‘人才孵化工程’。”下次若有人说“你不就带个娃”,就把这条链接甩给他,因为妈妈们的价值根本不需要通过朝九晚五来证明。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