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认分类 / 正文
滴滴打车难背后:专车新政与司机退出导致运力下降,节前返乡并非主因

Time:2025年04月26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我对公关没什么兴趣。然而,话题出自产品人员的口径,那我们不妨从产品角度来看看,滴滴这次为何错误地甩了锅。

节前司机返乡是否是近期打车难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从 2016 年 12 月开始。当时身处帝都。打车的难度在逐渐上升。

2015 年开始,笔者接连撰文,预言低价专车并加上补贴这种模式是难以持续的,同时也预言了专车新政会对行业空间进行限定。随着各地专车细则的发布以及正式实施,还有补贴的停止,众多司机在收入下降和处罚风险上升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开始从运力供给端退出,专车行业的泡沫开始破裂。

以北京为范例,今年在一月初的时候,针对非京人京车的专车治理执法行动已经开始了。而以往每逢春节前,那些专门跑专车的司机们都能大赚一笔,但在对利益和风险进行评估之后,他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节前娱乐聚会活动十分频繁,北方的天气也很恶劣,按常理来说,这对专车司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情况,往年在这个时期,大家都忙着赚钱,根本没时间考虑其他事情,反正自己有车,又何必着急回家呢。所以,“司机提前回家”是结果,而非原因。通俗来讲,真正的原因是现在开专车不赚钱了。在这种情形下,提前回家与家人团聚,也成了大多数外地司机的选择。

(笔者潜伏的某专车司机群对话)

并且,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该总监文章所披露的数据及结论,即外地司机返乡致使北京滴滴专车运力下降 25%,对滴滴的公关很不利。由于京版专车政策,若这篇文章被援引后写成《滴滴产品总监:专车新政将导致滴滴北京损失四分之一以上运力》,可能会不太好。

如何得体地做好一个负体验产品?

滴滴车有钱赚吗_有车怎么用滴滴赚钱_滴滴车主真的赚钱吗

任何互联网产品以及线下产品,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讲,我们对用户的声音给予充分尊重,并且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上,当关起门来的时候,老板和产品经理们都很清楚,倘若无节制且不计成本地去满足用户需求,那么企业很可能就离关门不远了。所以,在实际的产品和运营设计过程中,大家在有意或无意之间会采用一种“正向体验-负面体验-意外”的思路。

具体来说,在大多数情形下,要能够满足用户正当的需求,尤其对于有能力偿付其需求的用户,这是所有产品方都乐意的。然而,在部分情形下,需要对用户的期望进行管理,甚至要有意地去降低、破坏用户体验,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作负体验。

以游戏为例,若一直顺利地玩下去,用户很可能很快就会对其感到厌倦,也就更无法在游戏中进行消费。设计一些敌对角色,或者挑起用户之间的相互厮杀,制造出体验上的障碍,这样反而有助于激发用户参与和投入的热情,也就是激发在受到打击后人性中“不服输”或者“犯贱”的那一面。

意外是在用户期望之外给予的特殊反馈,这种反馈可能是惊喜,可能是惊吓,也可能是虚拟黑天鹅事件,其作用是调节用户体验,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只能少量使用。

通常产品会在“正向体验-负面体验-意外”这样的三段体验中进行分配,其比例为 721 或 532。然而,像打车出行这类产品,已经度过了正向体验极为爆棚的那个阶段。我们打开滴滴这类打车软件,有从动动手指就能打到车的惊喜,有花小钱就能打到豪车的惊艳,也有无车可用的惊呆,还有近期加价却打不到车的惊吓。可以说,从原本“120 分 - 100 分”的良好区间,滑落到了“60 分 - 0 分 - 负分”的糟糕区间。

专车运营近期出现了一些不良趋势,其中包括与司机和用户争利。我亲身遭遇了两次易到专车乱扣费的情况,司机原本是降级到舒适型接单,但在结算时乘客端却按照车辆原本的豪华或奢华等级计价,并且投诉无门。神州经常出现 1.6 倍以下的加价情况,其车源和技术也非常令人着急,还经常把订单派发给距离五公里以外的司机。滴滴,我曾多次从司机那里以及朋友口中得知,滴滴擅自把快车单转为拼车单以获取差价,并且有司机指责滴滴从他们的账户余额中胡乱扣费。

我理解专车产品们非常迫切地想要盈利或者缩小亏损。然而,既然大范围的补贴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乘客打车也难以获得所谓惊喜的体验。那么,怎样得体地控制司机和乘客的预期,就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车源紧张的情况下,加价打车这种负体验是可以被理解的。滴滴在快车和专车司机端采用的是派单制而非抢单制,所以我只能认为加价行为是对乘客需求的一种调节,而不是主动去迎合司机提高收入的要求。滴滴利用黑盒运营机制,能够对每一单实施不同的价格和分配策略,它甚至可以获取剪刀差利润而非常规的抽佣。然而,乘客和司机是要见面并交流的,被加价的乘客与被吃差价的司机一旦进行交流,就会对滴滴的名声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什么钱可以挣,什么钱挣了会挨骂,这件事,还是需要想清楚的。

能背锅才说明江湖地位

有车怎么用滴滴赚钱_滴滴车有钱赚吗_滴滴车主真的赚钱吗

滴滴近期的负面新闻数量有所增加。实际上,这是一个产品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当用户群体充分扩大,在目标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后,用户往往会将产品与目标市场视为等同,把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一切不良体验都归咎于产品方。坦率地说,有人对其进行批评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用户对产品在主流市场地位的一种认可,也是产品入驻用户心智的必然过程。

近期诸多事件中,滴滴的责任不可推脱。因为其生态如此庞大,在产品和运营方面难免会有瑕疵与不足。涉及诸多利益的线下业务极为复杂,政策的约束使得产品必须打破之前的大众市场定位,进而逐步转向高端。早期的烧钱大战里,滴滴和优步已经确立了“廉价”的用户心智定位。这种用户群体的提升和转移,就好像小米想要做高端机一样,自然是较为困难的。

此次节前运力紧张所引发的争议,实际上是一个机会。滴滴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并且向外传递以下几个态度:

专车市场滴滴最大,大家打不到车,滴滴难辞其咎,这个锅我背了

滴滴致力于提升出行体验的初心不变,请广大用户放心

穷家要走富路,出行市场一方面需要司机投入运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乘客理解和支持车费策略

有时候,普通群众要的并不是真相,只是情绪和态度。

判官是“旅客”App 的创始人,拥有十年移动产品工作经验,曾在手机及 ROM 行业工作过,目前专注于社交产品,其微博为:@_判官_。若要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旅客App()以获得授权。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