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超预期业绩的推动之下,拼多多的股价首次超越了电商老大哥阿里巴巴。拼多多由此成为了美股市值最高的中概股,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的身价也不断提升。今年,他一度被推到了新中国首富的位置。
然而,互联网江湖不存在永远的王者。今年 8 月底,被视为“中概之光”的拼多多主动采取了行动,像是给自己砍了一刀。结果,其股价下跌了近 30%,并且远远地落到了阿里巴巴的后面。
外界原本以为拼多多股价会在低位停留很长时间。然而,一场突然发生的对中国资产的重新评估,促使拼多多迅速回归。在美东时间 9 月 24 日至 10 月 7 日期间,拼多多股价累计上涨幅度超过 50%,成为中概股中上涨态势领先的股票之一。
截至 10 月 16 日收盘时,拼多多的市值在较中报大跌之后又恢复了 530 亿美元。这 53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3774.4 亿元。
拼多多股价坐上过山车,背后原因在于政策利好预期的刺激。市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概股或许将迎来新的发展周期,尤其是电商行业,成为被重估的重要板块。高盛等机构甚至直接喊出,中国电商的价值存在巨大的重估空间,且这一空间远低于美国的同类公司。
拼多多已经走过了发展极为迅猛的阶段。阿里和京东也在逐渐让自身的状态得以恢复。在短期内,拼多多若要让市值重新超过阿里并且再创辉煌,所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
管理层给出了盈利能力下降的预期,电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海外扩张存在不确定性,这些都给拼多多带来了巨大压力,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在它的头上。
电商行业站在了新周期的起点,新一轮的攻防战已经拉开帷幕,拼多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涨
在这轮中国资产大幅上涨的行情里,拼多多的股价把中期业绩发布后的阴霾一扫而光,迎来了大幅上涨。在 10 月 4 日,它达到了最高股价 154.27 美元/股,这个股价超过了中期业绩发布之前的股价。
拼多多在这轮行情中的最高涨幅约为 50.4%。它比京东的涨幅(超 60%)略低,然而在中概股中是较为亮眼的。从 9 月 24 日到 10 月 7 日,阿里巴巴的涨幅是 30.4%,美团的涨幅是 60.5%,百度的涨幅是 26.7%。同期,恒生科技指数上涨了 45.6%,中概互联网 ETF(SH:)到 10 月 8 日上涨了 26%。
10 月 7 日之后股价出现了回调。然而,到美东时间 10 月 16 日收盘时,拼多多的股价约为 127.4 美元/股。并且,相较于 9 月 23 日,它上涨了 24.5%。
投资者对拼多多短期股价依旧持有强烈的看多态度。在美东时间 10 月 15 日,拼多多的期权交易十分活跃。当日,拼多多的期权总成交量达到了 19.92 万张。其中,看跌期权占总成交量的 47.69%,而看涨期权占 52.31%。
在看涨期权中,出现了一笔异动大单。这笔大单是看涨期权的,它以 1.6 万张的成交量登上了大单榜首,涉及的资金为 717.93 万美元。该期权的行权价是 138 美元,到期日是 2024 年 11 月 22 日。
机构看好拼多多的后市。在参与评级的 47 家机构里,94%的券商给出了买入建议。
8 月底,麦格理因拼多多盈利展望暗淡,把拼多多的评级从“跑赢大市”降至“中性”。最近,麦格理又将拼多多的评级上调为“跑赢大盘”,同时把目标价从 126 美元调整至 224 美元。
拼多多能够重获资本市场青睐。原因在于他们普遍持有这样的观点:电商板块被低估。并且在这轮中国资产重估的行情里,拼多多能够展现出更大的弹性。
麦格理认为中概互联网板块有上行潜力。2023 年初与现在相比,中概互联网股票当前的基本面更强劲,然而其估值水平一直只是 2023 年初的一半。电子商务、旅游和本地服务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会从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运营效率提升中获得益处。
野村表示,中国在 9 月底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这些政策注重稳定房地产,同时也注重振兴消费需求。如果消费者的情绪能够得到改善,那么预期中国电商板块在短期内有潜力跑赢大市。该行短线首选股分别是京东、拼多多、阿里巴巴。
高盛指出,内地的增长强于预期,并且有宽松政策。基于此,主要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趋于稳定。电商行业将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估值重估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高盛认为市场可能低估了拼多多在国内业务方面的增长潜力。
此轮上涨过后,中国电商三巨头有了显著涨幅。其中,市值居于首位的依然是阿里巴巴,其市值约为 2378 亿美元。拼多多的市值约为 1769 亿美元,大概是京东(593.51 亿美元)的三倍。然而,与亚马逊近 2 万亿美元的市值相比较,中国电商在市值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从 PE 等指标去看,阿里巴巴的估值、拼多多的估值以及京东的估值,它们也仅仅是回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中位数(13 - 14 倍)而已。并且,它们与全球电商巨头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折价,距离全球电商巨头还有一定的差距。
冲刺
9 年之前,没人会相信,像拼多多这样以“低价”作为标签的后来者,能够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对手。然而,拼多多这匹黑马,不但从阿里和京东这两大巨头盘踞的电商市场中把一道裂缝撕开了,实现了一次极为惊人的逆袭,并且在去年 11 月的时候,在市值方面首次超过了阿里。
受大环境的影响,互联网中的中概股在 2021 年和 2022 年都遭遇了大幅下跌。然而在去年的深蹲反弹过程中,拼多多由于业绩的快速增长,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口中的“中概之光”,其全年股价涨幅接近 80%。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见证了拼多多的异军突起,他在公司内网罕见地进行了发言,并且说道:“应当祝贺拼多多在过去几年里所做出的决策、执行的行动以及付出的努力。在历史上,谁都有过辉煌的时候,然而,能够为了明天和后天的更加优秀而进行改革,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以及做出牺牲的组织,才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拼多多期望自身能够走得更长远。在今年二季度的业绩说明中,拼多多的管理层明确表示,拼多多高收入的增长并非可持续的,未来几个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降低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并且,拼多多不会考虑实施股票回购或分红计划,而是会把资源投入到支持商家成长以及完善平台生态建设方面,在未来一年里计划投入一百亿。
拼多多准备牺牲短期利润并进行长期投入。这些言论使投资者对拼多多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担忧,从而影响了市场情绪。在 8 月 26 日,拼多多股价经历了一场大跳水,盘中一度暴跌近 30%,最终收跌 28.51%,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记录。
机构对拼多多的后市仍持看好态度。然而,在二季度业绩说明会结束之后,市场的一致性被打破了。
安信国际分析师称,乐观投资者对拼多多的不明确指引及投资策略感到困惑,悲观投资者也如此。同时,他们都对电商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表示担忧。相较于拼多多,投资者更看好阿里巴巴和京东,因为这两家公司对股东的态度更友好,且有南向资金支持。
摩根大通认为阿里的股价在短期内能够跑赢拼多多,同时认为京东的股价在短期内也能够跑赢拼多多。摩根大通还认为,拼多多随着集团缩减部分过于激进的措施,这对拼多多的短期变现产生的影响略大于预期。
摩根大通指出,这些措施对中国电商竞争格局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且国际平台 TEMU 快速增长,拼多多实现转亏为盈的情况下,相信未来数个季度的计划投资规模不会导致拼多多利润增长偏离双位数水平。
去年以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阿里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且通过持续提升业绩,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京东也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样通过给出持续提升的业绩,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接下来,拼多多最大的看点在于 TEMU。TEMU 是拼多多摆脱国内激烈竞争的存在,是拼多多在海外市场实现突破、再造一个拼多多的存在,也是拼多多打开估值空间的最大希望。
数据显示,8 月份 TEMU APP 的用户数量在主要电商平台里处于第三位,并且已经达到了亚马逊用户数量的 91%。按照这样的速度,TEMU 的用户数量预计在今年年内就有机会超过已经创立了 30 年的亚马逊。然而,TEMU 还接连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它前进的步伐起到了限制作用。
电商江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AI 电商时代刚刚拉开帷幕。拼多多在搭上消费降级的大潮后实现了快速增长,若要重新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中概之光”,就必须在海外稳稳立足,使 TEMU 能够成为重新评估拼多多的重要部分。
接下来是属于谁的时代,一切尚未有定论。
(更多精彩科技资讯,点击这里进入全天候站点)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