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曾国藩故居游记:从曾国藩全集到双峰县的历史文化之旅

Time:2025年04月25日 Read:11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1986 年我在人大就读期间,教我哲学的是陈哲老师,他向我推荐了一部书,名为《曾国藩全集》。周日休息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前往海淀图书馆,购买了一套《曾国藩全集》。之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其读了两遍,读完之后收获颇丰。这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书,值得去读。在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中,曾国藩诚信的为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2018 年 4 月,我来到了湖南双峰县。我参加了湖南省双峰县 1968 年入伍的铁道兵的 50 周年纪念日。

我在 4 月 3 日早晨抵达了长沙,中午到达了双峰县。距离会议报到还有两天时间,于是利用这两天去游览双峰县附近的风景区,首选的是曾国藩的故居。4 日上午,双峰的战友李南平和龚洪轩两位老班长陪同我参观了整个故居。

曾国藩的故居是一个需购票入园的景区。此景区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富厚堂”,其二为曾国藩出身的白玉堂。

两个地方相距十公里。参观曾国藩的故居“富厚堂”需一个小时。屋内对曾国藩及曾国藩家族的介绍较多。若认真研读,估计会花费不少时间。

曾国藩故居处在双峰县荷叶镇,距离县城 30 公里。我们抵达曾国藩故居游客接待中心后,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张“曾国藩故居旅游区景点示意图”。此图标注着“曾氏十堂”,分别为白玉堂、富厚堂、文吉堂、有恒堂、万宜、修善堂、奖善堂、敦德堂、大夫第。同时,还有蔡畅、蔡和森故居以及秋瑾故居等。

小小荷叶镇是一处有很多名人名宅的地方。来到这里我才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湖南兵提干的多”。原因是湖南的风水好,这里的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双峰县的风水更好,它是名人的故乡。

走进“富厚堂”的曾国藩史料陈列室的《前言》中写到,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他是湖南双峰县(当时属于湘乡)人。他是中国近代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有卓越成就,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同时,他还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是“湘乡桐城文派”的创立者。

道光十八年(1838 年)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从此开始踏上仕途。凭借太平天国的功勋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先后担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去世后,清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为文正。

曾国藩身为晚清的重要大臣。他创建了湘军。平定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开启了清代兵制变革的新纪。将清室的残局延续了数十年。他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地倡导西学为中用。并且亲自进行实践。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者。

曾国藩是晚清的大儒。他在义理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在词章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诣,在考据方面同样有深厚的造诣。他在道德方面有上乘的表现,在文章方面有上乘的表现,在事功方面也有上乘的表现。他能够以正义来统率众人,并且以身作则,开创了一代的风气。他凭借着苦心和毅力,自立立人,成为了学人的楷模。他著述非常丰富,注重经世致用,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曾国藩一生性格强毅,为人谦谨,深受他人推崇。他在家学家教方面,尤其享有盛名。然而,他镇压太平天国这一事件,以及办理“天津教案”,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其中的真伪难以分辨。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进行评判。他的千秋功过,自有公论。

富厚堂的朝向为坐南朝北。它背靠半月形的鳌鱼山,此山从东南西三面将富厚堂围住。远远望去,富厚堂就仿佛坐在一张围椅之中。

周围自然环境很优美。后山树木长得很茂密,还有古树高高地耸立着。门前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平地。平地上有小河向东流淌而去。平地的四周是峰峦叠嶂的景象,被群山环抱其中。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第三处居所。它由曾国荃和曾国潢主持进行修建。整个宅院占地面积达 4 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 1 万多平方米。其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具备明清时期回廊式的建筑风格。

房子朝向为西和东。前方有一片极为广阔的田野。涓水缓缓地环绕着。后面依靠着半月形的小山。中间种植着竹子和树木,四季都保持着绿色。四周环绕着高大的围墙。有一条人行的通衢横贯东西方向。进入东西两侧的宅门后,是一个由花岗岩铺成的半月形台坪。台坪边上插着大清的龙凤旗、湘军的帅旗以及万人伞等。

台坪外有一张半月形的莲花塘,夏日时荷花相互映衬,就像泮宫一样。台坪的正中间是前进大门,门上悬挂着曾纪泽书写的“毅勇侯第”四个朱地金字直匾。因此,当地的人们把这里称为“侯府”或者“宰相府”。

进入前大门后,有一片宽广的内坪。内坪里种植着奇花异草。沿着坪中的石板道前行,能直达二进台阶。中厅门上悬挂着“富厚堂”三个红底金字,这三个字是曾国藩所书。正堂分为前后两进,它是富厚堂的主体部分。前厅名为“八本堂”,厅内悬挂着“八本堂”三个黑地金字匾额,此匾额也是曾国藩所书。

曾纪泽用隶书书写了其父的“八本”家训,其一为读古书以训诂为本;其二为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其三为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其四为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其五为立身不妄语为本;其六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其七为居官以不要钱为本;其八为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中厅后方是神台。在五龙捧圣神龛之上,有曾纪泽亲笔书写的“曾氏历代先亲神位”匾。同治九年(公元 1870 年),有御书钦赐给曾国藩的“勋高柱石”黑地金字横匾悬挂在顶部。在两旁的墙上,还挂着赏赐的御书“福”“寿”二字直匾。而在神龛照壁上,则是他在同治二年自己书写的“肃雍和鸣”白底蓝字横匾。

看手表,已是中午。为不扰大家兴致,我说:“撤吧,该回去吃饭了。”若再细看,还需个把小时。曾国藩的故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战友聚会结束,在我即将返程时,老班长龚洪轩送我一套《曾国藩全集》,他看出我对曾国藩的故事感兴趣,所以给我买了这套书。

回来后我再次仔细地看了一遍。这次的观看与以前不同,因为我看过了曾国藩的故居,对曾国藩家族的故事有了了解,并且有重点地进行了阅读,所以对其的理解比以前更加清晰和牢固。

曾国藩没有家学传承,也没有深厚根基。然而,他在乱世之中,从七品官职迅速晋升为二品大员,创造了清廷任官方面的奇迹。他作为一个儒生,却能够力挽狂澜,被认为是“中兴第一名臣”,并且是清代以文人身份而被封为武侯的第一人。

在政治方面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军事方面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在文化方面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在经济方面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更是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这种影响是无形的。中国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砥砺治学,中国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砥砺为官,中国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砥砺从政,把这种智慧与谋略演绎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以自身经历切实践行了儒家数千年来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曾国藩具备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优点。

曾国藩深悟水之七善,打下深厚心性基础。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有七善。

第一“居善地”,一个人要像水一样甘居下位,这是做人的智慧;

第二“心善渊”,人的心境要像水一样,深沉渊默有深度;

第三“与善人”,待人要像水一样,有爱仁善;

第四“言善信”,说话,承诺要像潮水那样准时而有信;

从政要像水那样保持平衡,治理管理需做到一碗水端平,这就是第五“政善治”。

第六“事善能”,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效能;

第七“动善时”,行动要像水一样,把握时机。

修心的道理在其中。修身的道理在其中。做人的道理在其中。做事的道理在其中。这些道理全在里面了。这也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学完的东西。

自身修养以及治理国家的道理,有四句话能够终身适用并受益无穷。其一,要勤于政事;其二,要节俭治家;其三,话语需忠信可靠;其四,行事要诚恳无欺。确实,话语不在于多少,也不在于多么深刻,从古至今,圣者们的胸怀都极为宽广。

曾国藩经历了极为艰苦的过程。他考秀才考了七次。他的改革愿望未被重视。之后他回到江西,从最开始就带领团练。他举目四望,感到孤立无助。他曾三次想要自杀。但最终他凭借顽强的意志,硬是带出了湘军,将清廷从即将倒塌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此书的慎独、主敬、求仁、思诚这四种修身功夫,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滋养。希望各位老战友能抽出些时间读读书,增添些养分。如果精神上缺乏营养,我们的头脑也会出现问题。希望大家在夕阳的旅程中,有书相伴,智慧相随。

2020年5月26日

作者/徐湖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