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拼多多其名为拼好货,它的名字与实际情况相符,走的是“好货”这条路线。在 2016 年,自营收入达到了 4.57 亿。然而,它却被困在了高存货、高损耗、高成本的困境中,无法走出来。到了 2017 年,自营收入的占比从 90.4%急剧下跌到 0.2%。之后,它开启了一种非常土气的模式,最终变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拼多多。
2018 年 4 月,拼多多的估值达到了 150 亿美元。6 月,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书,打算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来募集最多 10 亿美元。京东花费了 10 年时间取得的成绩,唯品会用了 8 年,淘宝用了 5 年,而拼多多只用了 2 年又 3 个月。
拼多多出了砍价领 100 元红包后,你会收到之前那些朋友莫名的问好。他们让你帮他“砍一刀”。拼多多的砍价很难砍,砍出一分都不算过分。最气人的是还能砍出个寂寞,说你姿势没摆好。这句话很搞笑,是让我在手机面前摆好姿势才能砍到大金额吗?看到这种砍价就能领取 100 元的消息,普通用户必然会心动,因为可以薅羊毛。
拼多多这个活动就看准了人的贪婪心,就设置了几个套路在里面。
1.拼多多砍价是有时间限制
拼多多砍刀有 24 小时的时间限制。你需在 24 小时内完成砍刀过程,才可领取 100 元红包。拼多多砍刀中邀请好友过来,实际上是一个将拼多多连接不断扩散的过程。
这条规则会产生影响,热衷于砍价的用户需要不断主动去发掘新拼主,这样才能获得其含金量最高的“初刀”。新拼主通常是老拼主的朋友,要帮朋友砍价,就需要下载 APP 并注册。这种策略在无形中成为拼多多用户得以迅速扩张的原因之一。
在规定时间内,只有在最快的时间里,才能最大程度地邀请到砍价互助的人,而采用最高效的手段才能成功。
2.拼多多有刀数”限制
拼多多规则规定,一个用户在一天内仅能帮三名用户进行砍刀。同时,一个用户不能对同一名用户实施“砍三刀”的行为。
大家在开始砍刀时,通常先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然而,这样会逐渐消耗你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贴吧上寻找一些“拼多多互砍价群”,群里的人都和你一样,都是为了砍刀。这样能让你在砍刀过程中加快进度,但这种帮助没有契约约束,完全靠每个人的自觉。
低价是拼多多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当人们听到“砍价”“免费”这些词汇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拼多多。许多人内心清楚便宜往往意味着质量不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然而,真正将其放在心上并重视的人又有多少呢?
其实,精英阶层会鄙视拼多多,拼多多的用户也会鄙视拼多多。嫌弃的理由有:朋友常常发链接让他砍价;拼多多的 APP 和公众号发送了太多消息,若不卸载和取关,消息每天都会一直弹出;
拼多多用户怀有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自己会是幸运的,不会买到次品。若碰到了,只要凑合能用,就会安慰自己,因为反正便宜,所以无所谓。这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不安全感,有着对金钱的绝对信仰,还有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状况的无奈。
看重蝇头小利,同时对未来不屑一顾,这两种情绪构成了每个“拼多多互砍群”的主调。身处“拼多多互砍群”中,就会感觉仿佛生活在另一个自己不曾了解的中国。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