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成本转嫁:谁为“速度游戏”买单?
物流专家王振邦指出,京东正在用电商物流标准来改造外卖。同时,餐饮配送具有随机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这使得成本急剧增加。
- 隐性规则表明快并不等同于好。
3. 夜间下单时要避开“幽灵餐厅”,也就是那些只接单却不备餐的店铺。
3. 中小商家面临着“极限挑战”。
餐饮协会的报告表明:接入“极速达”的商家,其月均投诉量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增长幅度为 47%。并且,主要的矛盾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出餐压力大”,二是“餐品质量下滑”。
行业角度来看:即时零售有着“生死时速”般的特点。京东有着“生态捆绑”的策略。骑手生态出现了“系统性崩坏”的情况。
人社部劳动监察局提醒:算法优化能提升配送效率,但存在边际效应,这种效应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劳动关系危机。
当“快”成为新的垄断武器
京东用 28 分钟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正在演变成全行业的一种困境。美团跟进了“30 分钟达”,饿了么测试了“智能调度 AI”,这场战争早已不是仅仅关于用户体验优化的范畴了,而是变成了资本对人力与数据进行的极限压榨。
短期来看,用户或许能享受到“热咖啡瞬间变成冰美式”所带来的速度快感;长期而言,“唯快不破”的这种逻辑有可能会摧毁餐饮业的产品根基。要知道,一碗需要用文火慢慢炖煮的佛跳墙,其出餐速度永远比不上只需 30 秒就能出餐的预制菜。
业内人士感叹道:“外卖行业正从‘好吃不贵’的状态滑向‘快送无罪’的方向,然而消费者最终会通过胃来进行投票。”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