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成了电商巨头“黑名单”上的头号目标。
近日,京东旗下的团购品牌“京东拼购”将招商范围面向零售的全类目。此品牌启动了 1%佣金的招商活动,目的是吸引商家入驻。
拼购方面告知 36 氪,京东平台上的所有品牌和商家,无论是自营的还是 POP 的,都能够报名参与拼购。此次招商主要是针对之前尚未入驻京东的商家进行的,而已经入驻京东的商家可以直接通过后台开通拼购服务。据对方所提供的数据来看,当下京东的三大事业群以及六大事业部加起来,已经有超过 2 万商家参与了拼购促销。
2016 年时京东拼购就已上线,其产品形态与拼多多相近,产品价格较为低廉,借助拼购价和社交方式,能刺激用户进行多级分享。然而在上周,拼购才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从招商的力度来判断,这很有可能会成为京东对抗拼多多的重要“武器”。
京东拼购相关招商信息显示,该产品将借助腾讯的社交生态开展运作。入驻商家能够享受微信和手机 等的社交传播,活动以及商品链接都能在朋友圈展示。而且,京东拼购的入口会覆盖手机京东 App、微信 - 发现 - 购物、手机 - 动态 - 京东购物、微信小程序等无线场景。
京东拼购告知 36 氪,除了多场景的中心化流量给予加持外,京东拼购还着重社交购物以及社交流量。京东 App 的流量会在业务后期成为发展的支持,并且在不同阶段会给予不同的流量。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之中,拼多多从“低消费”市场开始着手。这引起了电商巨头们的警惕。36 氪此前有报道称,拼多多在 2017 年初的月 GMV 为 20 亿,而到了 2017 年末,其月 GMV 已经增长到了 100 亿。还有传闻说,在 2018 年 3 月,其月 GMV 已经涨到了将近 400 亿。
京东在 2017 年全年的 GMV 是 1.3 万亿,平均每月约为 1100 亿。而拼多多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京东 GMV 的三分之一水平。
消息称淘宝和京东成立了“打多办”。亿邦动力网依据业内人士的说法指出,阿里从去年年底开始对淘宝上低端产品商家的限流政策进行了转变。一名售卖低端服饰的商家,由于流量得以放开,其今年的交易额已同比增长了三倍。在 28 日举办的天猫 2019 年快消核心发展战略会上,首次提及了社交电商。
阿里上周推出了特价版 App。市场调研机构数据表明,拼多多版单日下载量连续 9 天超过了淘宝,并且淘宝特价版 App 的排名处于百名之外。
京东和拼多多的对抗比较有趣,它们都在腾讯的阵营里。2016 年,拼多多获得了腾讯等机构投资的 1.1 亿美金 B 轮融资。同时,腾讯是京东的最大股东。
京东方面,其动作不像阿里那般迅速。除了拥有拼购小程序以及社交产品等入口之外,暂时不会设立独立的 App。京东拼购方面还强调,拼购不会被做成类似京东那样的平台,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营销产品,也就是一个用于导流的工具,目的是与拼多多争夺相同的用户群体。
京东拼购的产品形态处于初期阶段。它在丰富度方面以及各种玩法上,与拼多多相比存在差距。从商品价格来看,京东拼购较为“克制”,除了 9.9 元专区外,大部分商品价格处于中低档位。而拼多多方面的价格更低,其小程序首页有很多价格低于 5 元的产品。
矛盾之处在于,京东的消费群体以男性为主,其受欢迎的产品品类更倾向于价格较高的 3C 产品。自去年起,京东大力拓展时尚领域,意在接触更多的女性消费者,然而,它与拼团的主要力量——低线城市以及年纪稍大的女性用户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京东拼购在价格方面不具备优势,或许难以吸引那些对价格极为敏感、极致追求便宜的用户,从而转化这部分流量。然而,其好处在于能够避免拼多多所面临的被人诟病的质量以及假货等问题。
京东与拼多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在腾讯生态内抢夺资源。然而,腾讯或许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用户以及商家聚集到腾讯的社交生态当中。
必须承认,拼多多出现之后,有更多的人察觉到了微信小程序电商的潜力,察觉到了社交生态下规模庞大的用户群的潜力,也察觉到了通过社交不断扩大的用户群体的潜力,并且要知道,互联网的本质依然是流量的生意。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