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冉飞琴) 4月4日,清明之际,微风轻拂。他们在祭扫时致以深深的敬意与无尽的思念。
图|团队到达唐人万寿园
晨曦初现,团队成员手持洁白菊花。他们整齐列队,神情庄严肃穆,静静伫立在袁隆平院士墓前。公墓工作人员进行指引,全体成员郑重地向袁隆平院士墓碑三鞠躬。随后,他们依次献上手中鲜花,以此寄托心中的追思。墓前摆放着稻穗、稻种、科研笔记以及湖南大学的校徽,这些物品默默诉说着袁隆平院士为水稻科研奉献的一生,也承载着后学对他的深深缅怀。成员们静静凝视,似乎穿越时空,与袁老展开一场灵魂的交流。
图|团队成员在袁隆平院士墓碑前献花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细胞适应性机制党支部的匡新宇同学说:“清明时节向袁老表达哀思是我们生物学院一直以来的传统。我们团队正在从事水稻病虫害的研究工作,这延续了袁老的精神。今后,我们会继续把隆平精神发扬光大,勇于去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去实现我们自己的禾下乘凉梦,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智同稻禾”团队致力于对水稻根结线虫进行攻克。全国多地频繁出现水稻根结线虫害情况,这种虫害的破坏程度很大,造成的损失也很沉重。传统农药存在着毒害较大以及难以彻底根治等状况。团队因为对农业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具备创新精神,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试验之后,成功地解决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难题,那就是根结线虫害。他们还筛选出了一种成本低且效能高的多肽,将其制作成添加剂“肽宝”,用来抵抗水稻线虫害,这种制剂的抗虫成功率达到了 75.6%。
湖南大学生物院每年都会开展为袁隆平院士扫墓的活动,团队成员以此方式缅怀敬爱的袁隆平院士。“稻梦空间”团队目前正打造智能化育种平台,其通过 AI+育种的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着青年人的力量。
袁爷爷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在科研之路上不断奋进。“稻梦空间”团队的负责人聂丰感慨地说,每当我们在实验室对水稻样本进行分析,在试验田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时,都能感受到袁老当年那种钻研的热情以及坚定的决心。作为新一代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我们应当传承他的精神,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图|团队成员为袁隆平院士鞠躬
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团队副负责人曹畅称:袁老曾讲过,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这一代青年,需扎根于田野,凭借知识与技术,让农业展现出更强大的活力,让乡村拥有更美好的希望,让农民变得更加富足。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稻浪在缓缓地涌动。当活动结束的时候,团队成员仍然长时间地站立着,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坚定的神情。他们立下了这样的誓言:要以袁隆平院士作为榜样,让自己的青春在农业科研那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