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还不到一周,就被舆论和争议所包围。它的广告语“3 亿人都在用的购物 APP”,也被人调侃成了“3 亿人都敢坑的 APP”。
拼多多真的坑了 3 亿人吗?拼多多作为电商领域的“新秀”,凭借其特有的社交属性得以快速成长。它在两年的时间里,网站成交金额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并且,在两年 11 个月的时候就上市了,这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纪录,这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商业逻辑的认可。拼多多“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径,揭示了中国农村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单纯以“山寨集中地”“售假卖假”来对拼多多进行定性,是有失偏颇的。拼多多上市后,有人说打假的努力倒退了 20 年,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词。
拼多多自身存在不少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拼多多董事长兼 CEO 黄峥承认,平台山寨问题较为严重。拼多多接下来会加紧花大力气去治理山寨问题,希望大家能给予一些时间。拼多多当前的状态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存在一些不相符之处,但它期望实现的“便宜有好货”,也是广大农村消费群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体现。只是,现在“便宜”这一特点已经实现了。然而,距离“好货”的目标,还有着相当长的距离。
不可否认,拼多多针对这些问题正在采取行动。拼多多上市之后会遭遇来自多方面的监督监管,它需要以近乎透明的方式来接受市场的审视。这会促使公司的运作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未来若他们切实做到如之前致员工信中所言,“需坚持本分,遭遇质疑时先从自身找责,应拥抱公众及竞争对手的监督,无视股价的波动,拿出钉钉子般的精神,逐个扎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我们就应当给予善意的期待。
拼多多收到这份上市后意料之外的“副产品”或许是幸运的。公众对它的质疑,不正是它所寻求的“消费者导向”吗?倘若真能接纳公众和竞争对手的监督,在这个方向上逐步地“钉钉子”,一点一滴地推动拼多多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那不失为一件好事。
中国互联网电商发展至今,面临着更为开放的市场,以及一个具备更强烈品质消费追求、维权意识觉醒的大环境,城市是这样,农村也是这样。农村消费市场从“有”转变为“优”,需要依靠从平台到上游制造端、下游消费端的共同治理和共同建设。这也是推动中国互联网商业进步的必定选择。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