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注重的是文章质量,关系稿子也是存在的。否则,《求索》杂志社原主编乌东峰不会收取版面费敛财 1 多亿,更不用说他名下的多套房产以及 8 个老婆 8 个孩子了。本文仅从正常投稿的角度,收集了一些他人投稿的经验和体会,并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来定义,国内当下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老师较为认可的经济学(不包含会计、农业经济、审计、管理、统计类等这类)期刊的类别主要存在以下这些档次:
一档包括《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对于国内毕业的博士来说,要找 211 高校的教职工作,这些刊物几乎是必备的。并且,只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这些刊物上发表论文才会有作用。
《经济学(季刊)》和《世界经济》这两个期刊,很多同仁都认为它们非常不错。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相关学院都还没有将这两个期刊放在第一类。比如北大、清华、上财、人大、外经贸、中央财经大学、北师大的期刊目录都能体现这一点。当然,《经济学(季刊)》和《世界经济》本身也是非常好的期刊。
《金融研究》属于三档,它略低于前面提到的 5 本刊物。《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也属于三档,同样略低于那 5 本,不过这两本刊物还是很不错的。
《经济科学》、《财经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文汇》、《财贸经济》,这些期刊的质量比上述期刊稍欠一些,但也很不错,比普通期刊要好。
其他档次大概属于一般水平,一般学校不太认可,仅被当作参考。按照一开始公布的拟收录列表来看,实际上上述排名也参考了此列表。
从上到下,依次我们这个小群体的投稿经验:
《经济研究》投过两次。第一次投后,过了一个月才得知被挂了。第二次投后,在网上查询,一个月后也被挂了。该期刊要求提交纸质稿件,首次需写上作者的详细信息以及文章密码(可选),但两次投稿都未通过初审。
《管理世界》投过两次。第一次投后,一个月之后在网上查到被挂了。第二次投后,同样也是一个月后被挂了。两次都没有通过初审,当时要求提交纸质稿件。
《中国社会科学》曾投过 3 次。第一次投稿后,1 个月便挂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投稿,都用了 3 至 4 个月才挂。投稿方式是使用系统投稿。
《经济学(季刊)》投稿 3 次。第一次,14 天后过了初审。1 个半月后回来意见,是大修。修改之后进入第二轮,等了 1 个半月。一个审稿人建议迟发或者不发,另一个审稿人其实不懂。第三轮时认真修改,还加了一些东西,又等了 3 个月。一个意见还是迟发或者不发,另一个说错别字多。结果主编没怎么看,就拒稿了。投稿后过了 1 个月开始送审,送审后又过了 5 个月才收到一审意见,第二轮花了 2 个多月才回来,此时差不多可以发表了,三审用了半个月,之后主编做出决定,接着又过了 1 个半月才被录用。第三次投稿,半个月后被退稿。有专门的投稿系统,流程管理很详细。
《金融研究》:1 个月后过了初审。之后又过了 1 个多月,第一个审稿人没有反应。于是更换了审稿人。半个月后收到回复。意见很难修改,但还是进行了修改。10 天后回复。之后编辑部做出决定,10 天后进行退修(拟录用)。一开始是纸质投稿,过初审之后转为电子稿。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进行了四次投稿。其中一次是,在一周之后初审得以通过,而二审花费了 2 个月的时间,接着回来意见要求修改,之后三审通过并被录用。有两次初审未通过,结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出来了。还有一次是,一周之后初审通过,在 2 个月不到的时候收到消息,被拒稿。采用的是纸质投稿同时也有电子投稿的方式,现在好像情况有所改变。
《经济科学》进行了两次投稿。第一次投稿后,三个月得到了回复意见,需要进行修改,意见较为正面,稍微修改了一下,第二天就收到了录用通知。第二次投稿,经过 3 个月得到回复,被录用。采用的是纸质投稿方式。
《财经研究》进行了一次投稿。投稿后的半个月,编辑打来电话,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动。与编辑联系较为频繁,每次修改都对文章进行了修缮和提升,历经 3 个月的时间,文章最终被录用,并收到了电子稿。
《浙江社会科学》的经济类文章数量较少,得出结果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若需修改并最终录用,需进行纸质投稿。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投稿有三次经验。该学报对于篇幅较长的经验文章,会在 14 至 21 天内予以回复并录用,同时要求按照特定格式进行修改。投稿方式为电子投稿。
《南开经济研究》投稿后需 2 个月时间给出意见,修改完成后 1 个多月可被接受。
《管理科学学报》进行了两次投稿。第一次投稿经历了 2 年多,一个月通过初审,第一次意见大概 5 个多月才返回,修改后又经历了 5 个多月,之后再次审核,整个过程断断续续持续了 2 年,且是电子投稿。第二次投稿仅 1 个月就被退稿。
(13)《南开管理评论》:投稿1个月,初审退稿。
《管理科学》:他们所要求的格式较为特别,一直在不停地修改格式。经过 1 个月初审后,又过了 2 个月仍在修改格式,到最后 2 个月时,稿件被退稿。
《经济与管理研究》投稿 1 个半月后通知过初审且拟刊用。他们在双数月中旬通知理财版的录用结果,编辑态度较好,可电话咨询。而对于单数月的综合版也会通知录用结果。之后对稿件进行了修改,又过了 1 个半月便印出了,采用的是电子投稿方式。
《上海金融》:投稿后 1 天就通过了初审,接着寄送了纸质稿。没过一个月,就被告知复审通过了,但需要修改结论。又过了 3 周,稿件被录用,并告知了刊出的期数。复审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否则就没希望了。之前曾投过 2 次,每次都是复审超过一个月,导致投稿失败。一开始是通过电子方式投稿的。
《商业研究》(拓展版)进行了两次投稿。一次是在大约 18 天的时候被录用。另一次是在 21 天之后被录用。
《经济经纬》的审稿流程是存在的,然而不会通知作者。初审通过需要 1 个月的时间,外审拒稿则需要 3 个月。
《金融论坛》投稿两次,过了 2 个月后被拒稿,原因是他们只发表银行相关的文章。
《财经论丛》投稿了 3 次,每次都是在 5 天后初审未通过,且投稿过程体现了多快好省的特点。
《财经科学》在每月末的定稿会上决定是否刊用稿件。投稿者进行了 3 次投稿,均在两个月之后通过电话询问得知稿件未被采用。该投稿方式为电子投稿。
《国际金融研究》:投稿后三个月一直没有消息,最终被拒稿,甚至是默拒。这是很多大杂志社一贯的做法,实在是很不好。采用的是电子投稿方式。
《商业经济与管理》投稿有两次经历。第一次投稿,1 个月通过了初审,但 2 个多月过去了仍未收到消息,于是打电话催问,结果被退稿。第二次投稿,对方建议转投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当代经济科学》:初审用了 1 个月,2 个月时间依旧没有消息,经过催促后,立即被退稿。
《财经问题研究》有两次经历。第一次经历是,经过 1 个月通过了初审,但之后就没有消息了,过了 3 个月后被退稿。第二次经历是,纠结了 3 个月后被退稿。
《财经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很让人无语,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一直处于初审状态。可以直接去寻找杂志社的邮箱进行投稿。
当然,存在一些普通的核心以及普刊,这些我仅仅进行了汇总,它们是大家的成果。倘若您有投稿的相关心得体会,是可以联系我们的。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