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里,有一名塔吉克族主播。这名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来推销当地的特产。
新华社记者 丁 磊摄
广西柳州有螺蛳粉,江西赣南有脐橙,安徽黄山有毛峰,江苏阳澄湖有大闸蟹……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食品借助“网上集市”,跨越了地域的界限,走向了全国。并且,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模式,不断地拓宽了消费场景。不少人在网络美食经济中,享受到了美味,足不出户就能吃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种特产小吃。
变“流量”为“销量”
在吉林延吉西市场一楼食品区的快递窗口处,路女士这位来自北京的游客正在等待发送快递。延吉西市场是网红打卡地,这里存在很多延边特产。路女士品尝后,察觉到延边美食确实名不虚传,尤其一些民俗小吃极具特色,像米肠、辣白菜、明太鱼等。她想要带回去给家人品尝,觉得自己携带比较累,而市场内有快递点,这让她觉得很方便。路女士如此说道。
延吉西市场为了扩宽销售渠道,今年大力推动直播电商的发展,并且专门设立了多个直播间。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凭借“直播+电商”的发展模式,促使本地民俗美食能够“加速跑”,把人气流量转化为产品销量。线上小程序的销售额较为可观。为确保电商销售的产品质量能够过关且品类丰富,线上产品的货源,其中一部分是来自市场内的商户,另一部分则是从本地厂家中挑选而来。延吉西市场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的副院长史宇鹏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技术将市场的时空界限给打破了,让地方特色食品能够跨越千山万水,飞向全国各地。同时,互联网技术还有利于营造出购物的沉浸式体验,能够提升消费者对特色食品的认知以及好感,进而进一步扩大特色产品的消费需求。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不少特色食品得以“出圈”。比如广西柳州的螺蛳粉,通过直播带货、“吃播”演绎以及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话题造势等方式,让它一时之间“臭”名远扬。从原本的地方小吃,逐渐变身成为了“网红美食”,尝试吃螺蛳粉也成了众多短视频博主争相去“打卡”的趣事。那些被刷屏的网友,即便没有吃过螺蛳粉,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想要买来尝试一下。螺蛳粉的独特味道使得食客在初次品尝时怀有冒险的精神,冒险过后,人们便喜欢在网络上进行分享。网友马先生觉得,螺蛳粉之所以能够走红,是由于它自身带有话题性以及娱乐性。
数字化“快车”启动
不少地方特色食品企业不仅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开拓市场,还加快了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
3 年之前,潮汕的小伙子陈嘉宇开始承担起自家牛肉丸品牌的线上业务。当时察觉到线下商超渠道的销售量一直没有增长,内心产生了危机感,想要去寻觅线上的新增量,接着就开始组建电商团队。因为自家拥有工厂,所以转型做线上会更有成本方面的优势。在入驻电商平台几个月之后,销售额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款牛肉丸都很热销,成为线上预制菜里受欢迎的“爆款”。工厂引入了各类智能化设备,以此来提高牛肉丸的品质和生产效率。陈嘉宇表示,线上渠道的增长曲线证明了转型是正确的。2020 年销售额为 700 多万元,到去年增长至 5500 万元,增速远远超过其父辈开拓的线下渠道。
徐东飞经营着一家潮汕牛肉丸企业,为了加快产品到达各地的时效,他启动了数字化的“快车”。他在全国建设了 4 个仓库,北方消费者如果在当日 10 点前下单,那么次日就能收到货。通过电商和物流的布局,产品能够走得更快更远。现在,潮汕牛肉丸的销售主阵地不再仅仅局限于珠三角地区,非潮汕地区的销量也能占据很大的比例。从区域销售数据方面来看,我们的牛肉丸在非潮汕地区的销量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已经达到了 50%。并且,牛肉丸在东北以及江浙沪地区的销量特别可观。徐东飞如是说道。
史宇鹏认为,互联网技术有助于食品企业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食品企业运用互联网科技,能让生产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更好地保障食品质量。并且,食品企业通过收集生产销售数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的现状,也能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向。企业能够提前对生产资源进行调配,还可以灵活地调整生产资源。这样就能缩短在应对需求变化时的响应时间,进而实现更加精准的供需匹配。
“舌尖安全”共同守护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以及科技部等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此意见提出,到 2025 年时,传统优势食品产区的规模会持续壮大,其地域覆盖的范围会进一步拓展,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也会大幅提升,并且要打造出一批在全国范围内知名的地方特色食品产品品牌以及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的典型案例。《指导意见》强调要推广新的业态和模式。它支持食品企业加大与大型电商平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对接力度。同时,鼓励食品企业深化生产、流通、销售以及服务等全渠道的布局。通过这些举措,实现线上线下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
食品工业是民生产业,很重要。它也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应用空间,这些潜力和空间与科技创新相关。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消费品所食品研究室的副主任王旭表示,此次的《指导意见》以先进装备供给能力以及工业设计推广应用等作为发力点,对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予以鼓励,这体现出了中国食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将会凭借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促使食品消费在质量和规模上都得到提升与扩大。
食品企业的改变需依靠科技来实现创新发展,要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实现“餐饮无界限”。眉州东坡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中餐全产业链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食品企业应当加快品牌化进程,加快标准化进程,加快零售化进程,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进程,以此来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专家建议食品企业提升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链融合,促进各环节数字化发展,包括原料采收、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
业内人士指出,安全和质量是食品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食品企业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食品消费需求的同时,务必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并且要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能够运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让食品生产、运输、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都能够被记录且可追溯,以此提升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平台需要与食品企业联动,同时也需要与消费者联动,并且要与监管部门联动,大家一起努力打造出良性的“互联网+食品产业”安全生态。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