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岳阳汉学堂背后故事:坚守传统文化传承终迎花开

Time:2025年04月03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能耐得住寂寞并蛰伏在闹市的,往往是能做大事的;能坚守着一件被别人都不看好的事的,最终往往都是赢家。

我时常前往金鹗书院的前庭。然而,我并不知道在书院的后院还藏着一家汉学堂。9 年前,有五六位老师,还有几十名学生,以及 500 余平方米的场地,再加上一个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姑娘,这家汉学堂便诞生了。

岳阳晚报全媒体 特约撰稿 张峥嵘

经典诵读社区学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命题颇为宏大,在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它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然而,当家人李宛燕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她表示,虽然过程无声无息,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开花结果。

这样,她的国学教育之旅开启。

国学经典诵读等大型文化项目内容丰富,打开了诸多文化窗口,包括茶文化、古琴文化等。“书院与时代”论坛等活动也参与其中,金鹗大讲堂等各具特色。古琴品鉴等活动展现了独特魅力,书香岳阳之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等也在其中发挥作用。家庭教育等方面也有涉及,《论语与智慧》等内容也包含其中。孝道文化等理念得以体现,读经教育公益课堂等为文化传承助力。传统文化研学旅游等活动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语言素养培训等也为文化增添了内涵。读书夏令营等更是为文化活动增添了活力,这些共同迎来了如今的盛典,完美诠释了“默默”两字的禅机。

5 月 14 日上午,金鹗公园的金鹗书院宾客众多。汉学堂迎来了具有纪念意义的跨越。在经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岳阳社区大学审批之后,“金鹗孔子书院经典诵读社区学校”正式挂牌。从这一刻起,他们结束了 9 年的幕后状态,走向了公开的、具有社会性的汉学堂。

前几年朋友曾跟我提及,她的两个孩子在金鹗书院的汉学堂就读。我时常会踏上这座山,时常会逛一逛书院,时常会书写那里的种种情形,但却未曾留意到书院的后院还有着精妙之处。就如同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留有空白一般,留待我今日来进行解读,留待今日走进其中去探寻。

只是,主人未曾料到,我一进入其中,就开始进行全面指挥。他大手轻轻一挥,开启了对庭院的重新布局工作。我表示文化固然是很重要的,但生存也同样重要,而且美感也是必须要具备的。那就好好地进行调整,全面地去推广吧。

致力传承国学经典

金鹗书院是一座百年书院,始建于 1884 年。它依山傍水,能吐纳苍翠之色,满眼都是灵秀之景,佳景宛如画卷。它原本是清代大学士吴獬的书斋。湖广总督张之洞听闻其名后,特意前来拜访金鹗书院的山长吴獬,与他交谈学问,一谈就是一整天。之后,张之洞对僚属说道:“洞庭的一湖水,只有凤笙能饮一匙,我和诸位仅仅尝了其中的涓滴罢了。”他对吴獬山长的学问和修为钦佩至极。

9 年前,李宛燕踏入曾经一度荒废的金鹗书院。她与吴獬山长产生了“神交”。之后,她决定继承吴獬山长的志向,在金鹗书院开设汉学堂。在这个学堂里,她教小朋友诵读圣贤经典,开启了童蒙养正的培根教育。

李宛燕怀着执着的心态,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传承国学。很多朋友都觉得她这只是一时的冲动。尽管大家劝说,但都没能阻止她。朋友们坚信,过不了多久她肯定会放弃。然而,她的朋友们这次完全想错了,她这次丝毫没有后悔之意。

9 年后,李宛燕踏上新的征程并站在台上,显得光彩照人。她表示自己心中有着诸多感触,最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凭借金鹗书院,汉学堂成功申办了“金鹗孔子书院经典诵读社区学校”,使得这座百年书院再度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这是这座书院理应承担的责任,是书院里的所有人都应当承担的责任,更是所有重视岳阳文化的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我和久负盛名的金鹗书院有十几年的接触了。那时,它在山的那一侧,报社在山的这一侧。每当每个夏日的中午我食不下咽的时候,就会独自提着一瓶啤酒、几个饺子以及两只鸡脚,沿着金鹗山的侧面小路绕一圈往上走,来到一泓池水旁边,在一个写着“金”字的地方。

在鹗书院的古建筑后面,找一张椅子安静地坐下。看着那紧闭的大门,深深的庭院,那时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多么深藏不露、高深莫测的地方啊。然而,似乎一直都没有贸然地敲过门,这样的讲究让我错过了与这所汉学堂的交接,并且一错过就是 9 年。

李宛燕表示,人是需要有梦想的,也许这个梦想就会变成现实呢?她最初的想法仅仅是给更多的市民提供更为系统的国学教育,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这个幽深处打造成为一张文化名片,如今她终于获得了认可。

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社区学校成立之后,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金鹗公园都可以举办“品读经典 声动巴陵”的全民经典诵读活动。在这里,孩子能够受益,热爱阅读以及传统文化的市民也能享受到这份福利。

岳阳市区最大的自然森林公园金鹗山,历经 9 年造就了孩子们的新天地。汉学堂就藏于那一层一层青翠的山林之中。这里一直坚持让儿童从小就浸润在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理念之中。

阳光灿烂的时候,孩子们在书院的台阶上读书。他们读的有时是《诗经》,有时是《论语》,有时是唐诗,有时是宋词。

春天已经到来。在大树的下方,老师向他们传授了知识,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枝繁叶茂,也让他们懂得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蕴含的深意。

夏天到了。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他们聆听着满山传来的蝉鸣。他们聆听着满谷传出的鸟唱。他们仿佛在奏响着夏之交响乐。

秋来啦,八月的桂花落了,菊花开了。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落在山坡上。那仿佛是一首优美的诗。孩子们围绕着炉火静静品读。在温暖的教室里,他们静静地品着茶,与老师尽情玩耍。

孩子们最喜爱的是跟随老师走出书院去上一节森林课。他们会与老师在森林中徒步。老师会讲述大自然的故事,包括四季的变化以及各种植物的习性等。老师还会讲述各种鸟的故事。

孩子们在森林里,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把大自然的原材料带进手工课,让大千世界的自然之物在孩子们手中变为艺术品。

孩子们在清新的竹林中寻找虫子,在古朴的书院里包着饺子,在青翠的山林里尽情奔跑。他们领悟到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所描绘的景象,也理解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蕴含的意境。这便是李宛燕所期望的教育,也是她希望给予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9 年之前,李宛燕踏入了一片较为荒凉的书院后院。她从 6 个孩子开始着手培育。凭借着中庸之道,以自然的状态静静等待。最终,这片后院长成了一园美丽的风光。她说,在这一时刻,她并非是为自己而感到高兴,也不是为自己而庆功,而是看到了坚守所具有的价值,同时也看到了未来所蕴含的希望。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