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巨额承兑汇票诈骗频发:盘点票据诈骗手法与预防措施探讨

Time:2025年04月22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近年来,巨额承兑汇票诈骗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说明了我国金融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票据诈骗之所以如此猖獗,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我们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小编将对票据诈骗进行盘点,并探讨如何进行预防。

一、纸质承兑汇票

1、假冒承兑汇票

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生意往来里,部分商家为了避免麻烦,常常会采取拨打查询票号等简单的方式来鉴别票据的真伪。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甄别作用。因此,最好是通过银行等出票方来进行全面的核对,要是一旦发现有可疑的情况,就应该及时报警。

典型案件:

2015 年 7 月 25 日,济南市中区公安分局大观园派出所接到报案,称出现了可能的诈骗情况。报警人是沈阳某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的员工罗先生。不久之前,该公司设在太原的办事处收到了一张承兑汇票,对方打算用这张汇票从该公司购买价值约 35 万元的钨铁材料。

该金属公司此前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那桩生意里,它被诈骗了,损失了 30 多万元的货物。

公司相关负责人出于谨慎考虑,把此次收到的承兑汇票寄往出票银行去进行核对。结果,银行方面初步做出了该汇票系假冒的认定。

2、变造承兑汇票

伪造、变造的银行承兑汇票仿真度较高,能够顺利通过银行系统的专用检验设备,并且还能得到出票银行的回复。犯罪嫌疑人利用地域跨度大以及疏于实地核票的特点,接着用伪造、变造后的大额银行承兑汇票,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贴现的方式骗取金融系统、私营企业或个人的大量资金。

典型案件:

2013 年 9 月 10 日,朱某与李某有预谋。他们打算通过变造银行承兑汇票后进行质押借款的手段来实施诈骗。朱某把 3 张小面额的银行承兑汇票交给了李某,而李某在广州把这 3 张小面额的银行承兑汇票变造成为一张金额为 450 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李某指示陈某从广州把伪造好的银行承兑汇票交给朱某。2013 年 9 月 22 日,朱某把一张变造的银行承兑汇票交给老何等人。老何等人清楚银行承兑汇票是变造的,他们通过小翠到银行办理贴现业务,从而诈骗到赃款。

3、承兑汇票丢失,他人冒名兑现

企业丢失票据后未进行挂失。很多人捡到票据会归还失主,然而也有人起了贪念冒名兑现,把款项占为己有。因此,票据丢失后,企业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挂失。

典型案件:

2013 年 8 月 25 日,冠县的张先生将汽车停放在冠县工业园区晨阳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的门口。随后,该汽车的玻璃被砸,车内的钱包被盗,钱包里有一张 15 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邓培华拾到这张汇票后,清楚知晓自己持有的一张出票金额为 15 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来源不正当。即便如此,他仍以合法持票人的身份,将其结算给聊城的一家无缝管有限公司,以此来偿还所拖欠的 9300 元货款。那家无缝管有限公司扣除贴现利息款后,把剩余的款项兑现给了邓培华。

4、合同协议使诈

在实际操作时,犯罪分子常借助空壳公司,以低息贴现当作诱饵来骗取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他们在贴现之后,仅支付一部分贴现款,以此稳住被害企业。还有的犯罪分子会直接携款潜逃,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汇票栈提醒您:不要轻信低息贴现的广告;在进行承兑汇票贴现交易时,要谨慎阅读协议,要谨慎签署协议,还要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那份合同,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典型案件:

2014 年 11 月 16 日,徐先生与同事陈先生、周小姐一同来到江都区。他们在此与江都居民朱某进行承兑汇票的交易。朱某及其朋友陶某以 3.25‰和 3.2‰的利息,分别购买了徐先生公司持有的两张承兑汇票,一张是 10 月份签发的面额为 100 万元的,另一张是 11 月份签发的面额为 200 万元的。

徐先生等人对如此低的利息感到非常满意。在交易当天双方签署协议的时候,他在徐先生等人没注意的情况下,悄悄地在协议书上利息数字的后面加上了“%”。

朱某盘算着,要是被徐先生他们察觉,他就以粗心大意作借口,在“%”之后再加上一个“0”,从而形成“‰”。下午 4 点前后,徐先生得知汇款已到账,然而金额却让他们大为震惊——是 242.1 万元,与双方商议好的 294.1 万元相比,少了 52 万。

5、签订假购销合同来骗取银行对之承兑

出票人向银行申请承兑时,购销双方仅签订了购销合同。此时,真正的商品交易尚未发生。银行审查商品交易的主要依据是购销合同。一些企业借此机会相互串通,签订假的购销合同。它们以此来骗取银行对自己的承兑,从而获取银行信贷资金。

典型案件:

2012 年 2 月 9 日,龙湾有一位女老板管某,她拥有 3 家贸易公司。她利用伪造的购销合同,骗取了 1000 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并进行了贴现使用。之后,管某还清了 1000 万元的银行贷款,并要求该银行给予续贷。

管某为了能顺利办理贷款,利用在与浙江某金属有限公司进行业务往来的过程中,扣下并留存了已盖好该公司印章的空白合同。接着,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形下,他填报了虚假的购销合同,然后将这些虚假合同送交银行。

银行成功地为她办理了总计 1000 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贷款,贷款期限为半年。之后由于经营情况不佳,投资遭遇失败,导致贷款到期时无法向银行归还借款,给银行带来了重大损失。

二、电子承兑汇票先打款,先背书?

典型案件:

2015 年 7 月,乐清的某家公司进行了反映。该公司的上海办事处与某一公司展开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洽谈。在这个过程中,被骗走了一份电子承兑汇票。此次被骗导致该公司损失了将近 5000 万元。嫌疑人携带了一只伪造的华夏银行数字证书。这只数字证书是 U 盾。嫌疑人通过这只数字证书进入了“华夏银行网银”。在“华夏银行网银”中显示其公司账户资金达 2 亿余元。他以此来骗取持票人对其实力的信任。并且将电子承兑汇票背书给了诈骗公司。

不法分子得手后,立刻把电子承兑汇票在市场上进行贴现。贴现所得的款项被快速转移到多个个人账户,然后这些款项被取现。

2015 年 5 月,昆明某公司的财务经理刘某,由于公司资金需要周转,便去找“财务机构”办理贴现事宜,结果被骗了 5000 万。刘某得知,有一家名为“恒丰银行”的财务机构对外宣称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办理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其特点是周期短且到账快,同时利息比银行低很多。

5 月 6 日上午,刘某按约定把该汇票交给了冉某。3 天后,刘某查看时发现资金未如约到账。随后,刘某立刻赶到“恒丰银行”的办公地点,然而却发现那里已经空无一人。

2014 年 11 月 14 日,上海恒顶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恒顶)将成都某公司的 5000 万以及陕西某公司的 3000 万,总计 8000 万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委托给其公司代理票据贴现。上海恒顶收到电子承兑汇票后,选择了苏州恒锦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恒锦)进行票据贴现。

上海恒顶与苏州恒锦进行了协商,随后上海恒顶把 8000 万票据背书给了苏州恒锦。然而,在约定的时间,苏州恒锦并未将约定的贴现金额转账至指定账户,并且其电话无法接通,公司也人去楼空。在 14 日 16 时,也就是大额支付系统关闭的时候,上海恒顶向上海市虹口分局报了案。

2014 年 9 月,遂宁市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让成都银行签发了一张金额为 900 万元的电子承兑汇票给遂宁某农机有限公司。遂宁某农机有限公司那时急需现金,其公司负责人结识了嘉兴某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唐某,唐某称能够把电子汇票兑现。然而,遂宁某农机公司把电子汇票转给贸易公司之后,对方就把机器关了。

分析:

电票在交易时,关于先打款还是先背书的问题,一直让交易双方感到困扰;犯罪分子为了获取信任,有的会进行显账作假,有的会先给予一定费用,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钱,以此欺骗一些不够严谨的企业或机构进行票据背书,之后再进行销账。

风险防范建议

审批环节

要严格把好客户资格准入这一关,以此来防范信用风险。有部分商业银行将银行承兑汇票视为一种低风险业务,于是就没有遵守信贷业务的相关管理规定,放松了警惕,使得银行承兑汇票审批环节的风险增大了,这样很容易增加承兑垫款,进而形成不良资产。

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要评估出票人,对其还款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要对其还款意愿进行客观评价,这样才能确保第一还款来源是真实有效的。这要求银行在给客户批准银行承兑汇票额度之前需尽职调查。因为合同、发票、会计报表都可能不真实,可能是虚构或虚增的,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加强对交易背景和业务需求真实性的审查,重点审查交易合同和发票的真实性,必要时可调查其真实的交易流水,询问有关部门的员工,甚至可走访相关单位。

进行调查需访上下游企业,要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生产状况等信息真实有效,即便再缜密的诈骗也经不住事实的推敲。若没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商业银行就如同在发放“信用贷款”,一旦企业陷入困境,风险就会被转嫁给银行。

流通环节

一方面要尽力完善与票据查询查复相关的管理规定。承兑汇票的主要流通方式包含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等。在这些环节中,几乎都需要前往签发行进行查询查复。所以能够加快构建查询查复的约束监督体制,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回复时间,以防止相互之间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

可以充分利用大额支付系统中的“查询查复”功能,以此来加快查询查复的速度。还能够与签发行直接建立联系,为辨别票据真伪提供有利条件。银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询查复制度,不能仅仅依靠业务员的电话和传真来办理相关业务,也不能用信任来代替制度。

一方面要重视贷后调查工作,要定期对企业的一些方面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查。具体来说,要对企业票据的用途进行跟踪检查,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跟踪检查,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检查,要对企业的商品交易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尤其要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风险敞口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检查,这里的风险敞口指的是保证金比例低于 100%的情况。

加强对企业的监控,要抽查企业销售货款的资金回笼情况。贷后人员能够借助银行的“查询查复登记簿”去追踪票据的主要去向。倘若发现可疑账户,就需要审查资金用途是否合理合规。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其一,交易流水是否正常。资金用途是否合规,贴现资金是否流入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行业;是否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继续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将款项用于归还贷款等。

承兑解付环节

办理票据解付手续时,需重点对票据纸张进行审查,对油墨进行审查,对水印进行审查,对花纹进行审查,对防伪暗记进行审查,对金额进行审查等,以此来降低票据解付风险。同时,要加强对每一张票据的审核,不管票据的金额是大是小。

某些工作人员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他们自认为在银行工作多年,经手的票据数量极多。他们觉得出现风险的都是大金额票据,于是就忽视了对小金额票据的审核。还有些人自认为经验丰富,仅凭借眼力来辨别票据的真伪,将票据鉴别仪当作摆设。一定要牢记,票据之事无大小。

有些银行票据的签发与解付在同一部门进行。工作人员签发票据时会在票面上做暗记,解付时以此作为辨别票据的依据。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有的是为减少工作量,有的是太过自信,他们省去了辨别票据这一环节,从而大大增加了票据的解付风险。这些银行需尽快把票据处理流程加以完善。要将票据的签发环节与解付环节分开,让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分别完成这两个环节的工作。

大力推广应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是以传统纸质银行承兑汇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具备传统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一般特征。在流通和支付的各个环节,电子银行承兑汇票都是借助电脑进行电子化处理的。金融市场成熟的体现之一就是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取代纸质票据,因为取消了纸质载体,所以能更规范票据市场,降低票据诈骗案件的发生概率。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是以电子信号作为载体,凭借电子密钥当作手段。这样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纸质票据遭遇被伪造、被变造以及被克隆等情况的出现。并且,纸质票据要是丢失了,就必须要进行挂失止付以及公示催告等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然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等一切票据行为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进行。目前,我国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期限最长为 1 年,纸质票据期限为 6 个月,电子票据最大票面金额为 10 亿元,纸质票据最大票面金额为 1 亿元,从而提高了票据的使用效率。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明显比纸质票据高。所以能够降低支付风险,对资金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并且还降低了人力成本。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最终一定会取代纸质票据,这是资本和金融市场发展所遵循的规律。目前央行在大力推广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商业银行需抓住此机会,完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系统,将网上银行安全防范体系健全起来,对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加强营销,提升企业的认知度。可以召开银企座谈会,借助模拟系统,让客户体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的整个过程,以此来抢占市场先机。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