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CNUR 发布了一份《2025 年 ABC 中国大学排名》,此榜单引发了全网的热议。这份榜单首次把 74 所“纯 211 工程大学”进行单独排名,这里的“纯 211 工程大学”指的是未入选 985 工程的 211 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在全国总榜中取得了第 34 名的成绩,并且以强势的姿态夺得了冠军,其成绩超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一直以来的传统强校。北京交通大学的排名变动让网友直呼“格局变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排名变动也让网友直呼“格局变了”!
所谓“纯 211”,是一个特殊群体,它有别于 39 所“985 + 211”的双料名校。1995 年启动的 211 工程曾挑选出 112 所重点高校,其中有 70 多所因为没有晋级到 985 而被贴上了“纯 211”的标签。这些高校没有了“双一流”的光环,然而却蕴含着许多“隐形冠军”。南航的航空航天专业很厉害,西电的电子信息专业很出色,法大的法学专业也很优秀,它们个个都是所在行业内的“金字招牌”。这次的排名不但涉及高校的声誉,而且还牵动着百万考生家庭在选择学校时的神经。
--
南航凭借“三个 A - 学科 + 工信部直属”的强劲配置登上巅峰,南京理工大学(位列第 5)、南京农业大学(位居第 11)、河海大学(处在第 20)一同跻身前列,江苏俨然成为最大的获益者。这绝不是出于偶然——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进行升级,使得航空航天、现代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反观某些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的高校,却由于所在区域的经济乏力而逐渐落后。这提醒我们:高校实力本质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两财一贸”(中央财经、上海财经、对外经贸)曾与清北争抢生源,此次在排名中最高仅列第 35 名。华为、大疆等科技企业开出年薪百万去抢工程师,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起薪十年都没有上涨,市场通过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 2)的毕业生,其就业率达到 98%,与财经院校考研率的大幅上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是财经教育的失败,而是时代在重新定义"热门专业"。
榜单前 20 名里,有 14 所是“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也就是俗称的“小 985”高校。这些学校以实际行动表明:和追求大而全相比,把某个领域做到极致更好。南航在无人机研发方面能够与北航相匹敌,哈工程的核潜艇技术敢于和清华较量,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毕业生在最高法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双一流”建设陷入论文数量内卷的情况出现时,这些“行业黄埔”正默默培养着大国工匠。
---
这份榜单揭示了高等教育的三个真相:其一,不存在永远的王牌专业,只有不断持续更新的产业需求;其二,高校的地理位置,如今正成为比分数线更为关键的择校因素;其三,相较于综合排名,深入钻研垂直领域才是突破困境的方法。南航的航天器和西电的芯片一同托起中国智造,我们或许应该重新给“名校”下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不是看它拥有多少光环,而是看它为国家战略储备了多少“杀手锏”。
此刻,打开评论区来聊一聊吧。你是支持“专业深耕派”呢,还是支持“综合发展派”?在你心中,最强的 211 是哪一所呢?留下你的观点,让这场关于高等教育的思考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