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已至,在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的观塘片区,十万亩“书记田”项目示范基地里,上千亩韭菜花生长态势良好,让人看着满心欢喜。远远望去,满眼皆是翠绿之色。在不远处,多台挖掘机发出轰鸣声正在犁地,工人们打算在新流转的土地上种下新的幼苗,以扩大种植的规模。
过去,冷坑镇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并且“山腰田”“巴掌田”“鸡窝地”这类田地较多,呈现出严重的碎片化状态。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前往外地务工,导致不少耕地被闲置荒废,长满了杂草。在经过高标农田项目的改造之后,那些曾经被撂荒的耕地变成了良田。怀集润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迅速承包了大片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的韭菜花和莲藕种植,曾经一度在广州江南批发市场占据了 20%以上的韭菜花销量。
高标农田项目改造之后,怀集的撂荒耕地变成了良田。农业企业承包了成片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种植的作物有韭菜花和莲藕。此图由怀集县提供。
在有效遏制农村耕地弃耕抛荒现象的同时,也为现代农业项目快速落地创造了条件。
今年 6 月,四会乡贤莫林新提出要承包土地来种植高端水稻。之后,地豆镇仅用 1 周时间就流转了 1100 多亩土地。并且地豆镇还牵头完成了荒地的清杂工作。通过将耕地化零为整并快速流转,地豆镇沿着 X816 县道,成功打造出了上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带,这里种植着冬瓜、香芋、坚果、百香果、葡萄、黄皮、无花果、沙糖桔等经济作物。
整合起来的有农田,也有农户。肇庆实施了村级供销合作社、镇级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五大联农工程”,把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中,大项目联农带农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
肇庆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分别是专业化农资农技服务体系、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放心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多样化城乡综合服务体系,以此来提升农资农技服务质量。如今,全市冷库的库容达到了一定的吨数,能够满足农产品“上网触电”的需求。
肇庆为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挖掘了地理标志资源,以德庆贡柑、岭南中药材等地理标志商标以及怀集绿色农副产品等区域品牌的促进运用为重点,开展了区域地理标志优势产业的培育。今年上半年,“麦溪鲤”“麦溪鲩”“怀集菜心”“汶朗蜜柚”“诗洞腐竹”这 5 件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获得了国家商标局的受理。
6 月时,肇庆有 1178 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广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并使用合格证。1578 家是应纳入追溯平台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数,肇庆已完成了 74.65%。在全省范围内,肇庆排名第一。健全的溯源管理,对农产品质量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
【南方+记者】刘亮
【作者】 刘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