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称,“没有什么祸患比轻视敌人更大了,轻视敌人几乎会丧失我们的重要法宝,所以当双方军队相对抗时,心怀哀痛的一方会取得胜利。”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骄兵打仗必败,而哀兵则能够打胜仗。
遥想当年,在拼多多由黄峥带领且在下沉市场逐渐兴起的时候。京东的刘强东,对那时的拼多多是“嗤之以鼻”。阿里的张勇,对当时的拼多多也是“嗤之以鼻”。
刘强东当年在节目里说,他不是很在意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他只在意顾客的体验。如果一个人在中国购物过几次,或许只要三次,那么他就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刘强东认为,那时候的拼多多在他看来比阿里的淘宝更差。或许是因为两家都是腾讯投资的公司,所以刘强东才以这样委婉的方式表达。
阿里的张勇对拼多多态度更为轻视。当年张勇作出这样的评价,他称拼多多仅仅是在为淘宝培养用户习惯而已。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拼多多已然成为国内用户数量最多的平台。拼多多强势地对阿里系电商和京东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阿里推出了“淘特”,京东推出了“京喜”,用以阻击拼多多。然而,令人无奈的是,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昨日晚间,拼多多公布了最新的财报。财报表明,拼多多在第四季度达成了 272.3 亿元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但低于预期的 300.0 亿元。全年的商品交易总额(GMV)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单用户花费增长所做出的贡献要超过用户的增长。拼多多在 2021 年全年实现了 2.44 万亿元的 GMV,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46%。本季度在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为 69.070 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是 66.195 亿元。主要是因为营销费用有所缩减,还有一次性费用的抵减。年活跃买家达到 8.69 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0%。单用户年花费为 2810 元,同比增长了 33%。单用户年花费在增长,这对 GMV 的贡献已超用户增长。平台的发展策略已从侧重用户提升,逐渐转变为注重单用户消费频次的提升以及客单价的提升。
拼多多的增速放缓了。这表明了当下中国消费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过,拼多多开始盈利了。这意味着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是能够行得通的。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会持续增加“百亿补贴”的投入,并且加强农产品的生态建设。实际上,我们是农业大国,切实地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还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农产品,这是一个做正确之事的方向。
问题在于,拼多多成立的时间很短。那么,为何它能成为中国用户数量最多的电商平台呢?
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崛起,从本质层面来讲,就是因为受益于时代的发展大势。
当年阿里和京东都在大力宣扬“消费升级”,然而拼多多却在下沉市场找到了珍贵的宝藏。此前有数据表明,在国内还存在将近 6 亿人的月收入处于 2000 元左右的水平,这部分数量庞大的人群正是拼多多的基本盘。
拼多多借助了微信在下沉市场的影响力,其获客成本要远低于京东和阿里。这一情况使得拼多多能够切实地做到把利益让给消费者。
有网友称,如今的拼多多难道不就如同先前的淘宝吗?淘宝曾经走过的路,难道未来拼多多不要走吗?
其实淘宝和拼多多存在很大差异。淘宝的盈利模式为搜索;而拼多多是信息流推荐。若让淘宝去做信息流推荐,就必然会舍弃搜索所带来的利益。淘宝不会舍弃这块利益。
说白了,现在阿里系电商将大部分流量给予了头部商家。腰部商家的生存状况较为艰难,只是勉强维持着活着的状态。而底部商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抛弃了。
如今拼多多的整体发展态势很强劲。如果当年刘强东和张勇没有轻视拼多多,或许就不会有如今这样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大佬也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表示,通常情况下是先拥有足够多的用户,接着进行商业上的迭代,之后才会使平均每个人的消费有所上涨,这里面应该存在一个先后的次序。并且如果仔细观察拼多多的商品,会发现已经有许多价格较高、面向高消费分级顾客的商品了。
这几年,拼多多有了“百亿补贴”的推动。在这期间,拼多多用户的消费金额一直在持续提升。由此我们能够预见,拼多多正开始从下沉市场朝着高端市场迈进。
坦白来讲,之前电商主要是以京东和阿里为代表的。如今,又增添了拼多多、抖音、快手这类新的电商形式。这么多的电商参与者在进行竞争,对于我们用户而言,确实是非常有利的。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