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有不少朋友不从事旅游行业,而是去做代购。他们仅在微信上发布帖子、拍摄视频,内容大多是一些药品或者生活日常之类的,就这样开启了代购的生涯。
当时我好奇地询问,这样一个月能赚多少呢?对方笑着回答,反正比做旅游赚得多!如果门路好,货源顺,一个月有四五万是很基本的。
疫情使得大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由于封关,代购这个行业几乎不复存在了。昔日做代购的朋友都转行了,他们曾经在微信圈里热火朝天销售的货品也不见了。
通关放开后,一位曾做代购的老同事找我订房。我好奇地询问她,通关了,是不是还要继续做代购。她表示先缓缓,因为现实与她预期的不太相符。
我没有继续追问。然而,可以察觉到疫情三年确实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并且,内地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以往代购得以生存的空间也在日益减少。
香港代购的往日盛景已无法重现。港媒采访了一位名为“代购”的小葵,她表示:现在每次去进行代购,所赚取的钱仅仅够支付车费和饭钱,这就相当于白白跑了一趟。
小葵称,在疫情之前她从事了四年半的代购工作。她每星期会去一次香港,赚取的利润情况有所不同,最多的时候能赚 7000 元人民币,最少也能赚 700 元。而现在去一次香港,最多只能赚到 300 块钱。
她拥有一个代购微信群,群里的人数接近 500 人。通关之后,几乎没有人开口咨询。接着,她陆续收到了一些零星的询问。基于此,她最近去了一趟香港。
她为了进行比价,先去了连锁店,接着又去了药店,逐一进行比价。之后,她把这些比价信息反馈给了需要的客户。然而,对方收到这些信息后,也去进行了比价,并回复说在内地购买也不会这么贵。
小葵觉得很委屈。她的收费标准是港币和人民币 1:1。并且当下港币汇率处于高位。她说道:“这样还被嫌贵,那我就没法赚钱了,干脆去给人家纯代购,白白跑一趟算了。”
有代购总结称,现在要想生存下去,每次至少需要接到 15 单,或者接到 5000 元以上的订单。否则的话,在汇率差的影响下,以及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形中,就没有利润可言了。
5000 元以上的货品需要补税。所以每次过关时会提心吊胆,就如同小偷一般。由于频繁出入境,很容易成为海关重点照顾的对象。
那么,既然是这样,真的就让代购们死心了吗?路有两个方向,镜有正反两面。最近,在香港兴起了“反代购”现象,即从内地往香港进行反向代购。
在微信、微博、小红书或抖音这些平台上,有不少帖子表明,每天可以往返香港,能够代买深圳的零食和饮料,像珍珠奶茶这类的也可以代买,每次的跑腿费用是 20 元人民币。
一看,生意确实挺不错,很红火。客户主要是香港的学生。代购说,一个小时内已经有 20 多单查询,也就意味着有 20 多单跑腿生意。
从深圳到香港,她能够赚到 400 元人民币。把东西买了送到香港,只需送到指定的地铁沿线站点去交收就可以。正因如此,“反代购”成为主流,并且成为近期最热门的商机。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