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会计家”关注公众号,每日精彩干货
培
训
到底还能不能个人垫资再报销呢?
员工先垫资再报销,
被要求整改
深圳某公司在采购办公用品时,由个人使用自己的账户进行付款,之后再找公司报销。这种做法在稽查过程中被认定为不合规,企业被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企业被要求整改有两个原因:
该公司日常账务管理较为混乱,并且还发生了偷逃个税的事实。稽查局经过推断和思考后认为,可能存在员工通过找票报销来抵工资,从而逃避个税的行为。
稽查局会对办公用品的事予以注意,大致可以推测出以下几点:一是涉及的金额应该不小;二是频次不低;三是有违常理,因为哪家企业都不会频繁大量地购买办公用品。
大家是否觉得平常一直是这样操作的呢?并且也未曾出现任何问题?个人先垫资然后再进行报销,其中蕴含着诸多风险。以后如果再进行这样的操作,一定要留意以下这些方面。
个人垫资如何入账?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个人垫资的账务处理
如果个人垫资报销是不合规的行为,并且因此受到了税务机关的处罚,那么相应的账务处理情况如下:
二、个人垫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员工垫资金额数目较大
员工先垫资去购买物品,在企业进行报销的时候,会涉及到公转私的相关问题。要是金额比较大,就会受到重点监管。尤其要注意以下 3 种情况。
正常业务的垫资通常很难超过上述标准。若参考现金管理办法,一般来讲,应尽量不超过 1000 元。要是超过了 1000 元,建议直接申请备用金,然后再进行采买。
2、垫资的员工较多
一般而言,一个公司负责采购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倘若大家都进行垫资报销,那么就容易引发以票抵薪或者福利费的嫌疑。税务局有可能会对公司这些隐藏在发票背后的工资或福利费展开稽查,要求公司补缴个税,甚至还可能会让公司受到其他处罚。
3、员工垫资次数频繁
企业一般情况下发生员工垫资再报销的业务不多。若企业频繁出现垫资报销的业务,那就意味着企业可能有以票抵薪的嫌疑。
4、员工垫资的支出不能与企业经营特点明显不符
员工垫资通常是为了企业的经营目的而进行的。如果某项支出明显与企业的经营特点不相符,那么就意味着可能存在偷逃税款的因素。
注意!今天起,
费用发票报销这5大风险要规避!
个人垫资报销存在风险,企业常见的差旅费报销存在很大风险,餐费报销存在很大风险,福利费报销存在很大风险。财务人员应步步为营且小心谨慎,现将 5 个避坑指南送给你!
1、需不需要代扣代缴个税?
财务向个人支付款项时,需要考虑这笔款是否需要扣缴个税。企业报销的办公用品,如果与公司规模、经营情况不匹配,很有可能被稽查要求补税;企业报销的餐费,如果与公司规模、经营情况不匹配,很有可能被稽查要求补税;企业报销的加油费,如果与公司规模、经营情况不匹配,很有可能被稽查要求补税。
例如,江苏的一家公司在 2019 年其管理费用有大幅的上涨。税务机关依据线索进行追查,发现三张金额较大的办公费发票实际上是支付给员工的福利费。最终,该公司被要求补缴 3 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并且被罚款 1.5 万元。
个人将属于自己的费用在企业进行报销,这种行为具有福利的性质。其本质依然是获得了与受雇相关的所得。所以,应当按照工资薪金来缴纳个税。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存在应扣未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会对扣缴义务人进行罚款处理。罚款的数额是应扣未扣款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
财务不能出关于发票抵薪的馊主意,并且应该及时告知相关人员这种做法的后果,以帮助公司降低风险。
2、增值税能否抵扣?
财务人员拿到费用的报销单后,应该考虑增值税是否能够抵扣。进项税的抵扣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取得合法有效的抵扣凭证
没有用于免税项目、集体福利等不能抵扣进项税的项目
比如,都是机票这一事物。那么,进项税是否能够进行抵扣呢?这需要看机票的类型以及报销的对象。
3、企业所得税能否扣除?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规定,可在税前扣除的合法凭证,不仅仅只有常用的发票。同时,还有财政票据、完税凭证、收款凭证以及分割单等。
有些费用按照会计相关管理规定是可以予以报销的,然而在所得税方面却不能进行税前扣除,对此应当主动进行调增。
例如,铁路电子客票丢失后,企业所得税存在不能扣除的风险。
4、是否存在会计和税法的差异
很多人将会计处理与税法相混淆。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按照税法规定,500 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能够在税前一次性扣除。于是,很多人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便一次性计提折旧并将其计入费用,这样一来,固定资产的净值也就变为了 0。
这种做法存在错误,会致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情况。对于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应当借助“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科目来进行入账处理。
5、公款私用、恶意报销的风险
个人消费在公司进行报销。串通第三方故意抬高价格以恶意报销。公款被私自使用。这些行为对于国企和私企来说,都是危害极大的一种情形。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规避这一风险:
1、制定预算,以预算制度来约束费用的报销。
报销费用不能仅仅依靠发票。还需要有大额采购申请。同时也需要有验收单。并且需要有合同。以及需要有入库单等原始单据。
3、应该索取发票清单。
4、设定专人采购、专人审核、定期采购
5、采用公户支付,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等便捷支付的方法。
个
税局明确!
个人消费到公司报销,都按这个来!
一、增值税
根据税法规定,属于个人消费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财税(2016)36 号附件 1 的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有以下这些项目的进项税额是不可以从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的:
购进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货物、进行加工修理修配的劳务、提供的服务、拥有的无形资产以及不动产。在这些当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不动产,仅仅是专用于上述项目的固定资产、不包括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的无形资产以及不动产。
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属于个人消费。……”
企业需要依据法律来区分哪些是个人消费。对于个人消费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进行抵扣。而对于已经抵扣了的进项税额,企业需要及时将其做转出处理。
但是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形:
(1)视同销售情形
这种情形比较特殊。如果老板想以公司的名义向客户或某个人赠送礼品,例如在中秋节向客户无偿赠送月饼,那么这种情况也属于“个人消费”。会计核算通常会将其计入“业务招待费”。此时的“无偿赠送”需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但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
(2)不征增值税情形
比如,企业为员工提供诸如免费餐、集体宿舍之类的服务,即便这些服务是员工个人进行消费的,也无需缴纳增值税。
一、企业所得税
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税前扣除。
对于个人消费,依据前面的增值税规定,按照消费者的个人身份来划分,包含以下三类人:一是企业职工;二是企业个人投资者及其关联人;三是企业的客户等。
1、企业给职工的“个人消费”
满足规定的应作为“福利费支出”进行税前扣除,如以下支出:
2、个人投资者、家人及其相关人的“个人消费”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