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17 年到现在,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研学旅行行业的发展。
今天,对很多人而言,研学旅行是个较为陌生的名词。很多人不明白做研学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跟父母一起旅行,暑假也会参加夏令营。很明显,研学旅行绝不是普通的旅游,也不是军事拓展和夏令营。
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里,教育部门和学校会有计划地进行组织安排,以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的方式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与载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也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在《行知行》中表达观点:“行乃知之起始,知乃行之成果。”他觉得学校教育应“教学做合为一体”。对学生来说,“社会便是学校”,“生活便是教育”。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要途径,认知源自实践,然而认知绝不能替代实践。
我们常讲:博览群书,游历四方。读书能让人变得聪慧,旅行能让人视野开阔。各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还能记得儿时春游的场景吗?在我儿时,春游的前一天晚上总是难以入眠。然而,如今很多孩子都没有春游秋游的经历。设想一下,天地成为我们孩子们的课堂,社会成为我们的学校,大自然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们是否喜欢?
在目前来讲,研学旅行算是新生事物,是否有借鉴的运作模式呢?
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开展研学旅行,只是称呼有所差异。美国将其称作营地教育,东南亚国家称之为游学,日本则叫做修学。但它们的内容是相似的,都是体验式学习。
教育部推进的研学旅行和日本的修学旅行十分接近。
研学旅行在中国能够得以快速的发展,也得益于行业的几大特征。
研学旅行属于教育方面的投资,它不太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研学旅行的目的性较为明确,活动的决策者是活动组织者,也就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而非参与者学生自身;拓展研学旅行,有助于提升区域形象,增强一个国家和城市的软实力;研学旅行的实施率还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发达地区的实施率比欠发达地区要高。
我国研学旅行所处的现状
目前来看,中国的研学旅行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研学旅行虽是个新颖词汇,但校方组织学生集体出行是常见活动,像春秋游出行活动,以及各个节日组织的外出活动等。校方还会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博物馆进行学习参观。
研学旅行与上述活动存在差异。它的时间周期相对更长,出行距离也更远。即便只是本地的研学,也不再仅仅是去一趟博物馆或科技馆,而是会有一连串带有主题的出行安排,通常是二到三日的研学路线。
中国的研学旅行(学期内)处于探索阶段,学校和学生可进行研学的营地也处于初期,与之匹配的产品较为基础。目前绝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怎样能将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与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呢?学校应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且鼓励多元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同时要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研学旅行行业的一些特性
研学行业涉及的机构数量很多。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该行业进入的资质比较低,例如只要获得一定的审批就能进入。对于依托旅行社开展的“旅游+教育”的研学旅行市场来说,研学旅行业务只需具备出入境旅行社资质就可以进入,所以,该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一方面,国家对研学旅行产品未作严格规范,各类机构都可参与,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在短期内,研学旅行市场会吸引大量参与者,共同分享行业高速发展的成果。同时,短期内行业内产品鱼龙混杂,难以分辨出有品质保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然而从长期角度而言,只有专业化的教育体验课程才能够真正构建起研学旅行的壁垒。研学旅行行业有着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决策者与消费者是相互分离的。学校充当着组织方的角色,家长则是购买方,而孩子是消费体验的一方。这就使得企业既要顾及学校和家长对于教育性以及安全性的诉求,又要满足孩子对于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要求,如此一来,客观上就加大了产品的设计难度。能满足各方诉求的课程,就是既让家长愿意买单,又能让孩子给出好评的产品。如果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对用户评价产生影响,并且会直接影响研学活动的效果。在此,希望我们在座的旅行社代表们,能够提供真正充满爱的服务,展现出有温度的服务,成为值得学校和家长信赖,让孩子们热爱的研学之家。
研学产品壁垒构筑依托四大核心要素
资源把控能力方面:研学产品的核心在于对各目的地资源的整合,产品线的拓展与丰富都离不开更多资源的支撑。在资源供给同质化的情形下,整合更优质资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拥有优质的营地资源,就可以开发出相应的优质课程内容,这样产品的差异化会更明显,竞争力也会更强。
产品研发能力方面:对于研学而言,旅游充当载体,而学习则是本质。产品教育内容的研发能力使得在相同资源情况下能实现产品的区分度,像国际游学中的名校游览,研学课本的内容研发需更贴近学生需求与资源特点。研发团队要解决内容生产以及迭代的问题,以此让产品具备持续的竞争力。
研学专业导师是研学机构的核心资源。他们主要负责研学课程的实施,进行讲解工作,保障后勤安全。同时,还承担着心理咨询、解答疑惑、调节内部矛盾等诸多任务。拥有优质的研学导师团队,对于研学机构来说,会影响到研学旅行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感。
安全保障方面,一次研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建立成熟的安全保障体系。具体要做到:有活动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时有预案。需制定安全手册,在活动前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执行操作的机构必须事先踩点,制定安全区域,始终以“预防为主,确保安全”为准则。在研学手册上一定要明确应急小组名单,并公布电话和责任人。
我们代表从事研学旅行的第三方机构,感谢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你们以一生致力于教育,目的是改变中国的未来。如果没有中小学教育的坚实基础,就无法实现高等教育的成功。
感谢大家!我们因一个共同目标而汇集到一起,为了这份责任,它沉甸甸的;为了教育的情怀。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前行,一起去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全新天地!
文章整理于公众号研学头条,研学头条能让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关注研学头条的相关人和事,每天会给你呈现研学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以及行业大事件。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