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含有广告,由于都金海汽车、于都宝通汽贸赞助
语
音
我的微信有四个群:
A是小学同学群
B是初中同学群
C是高中同学群
D是大学同学群
这四个群的最大区别是:
群成员的平均学历水平存在差异。并非所有人都能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有许多人中途掉队了。所以从 A 群到 D 群,成员的学历呈现出逐渐升级的态势。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
学历低的群,更喜欢互相发送语音;学历高的群,更倾向于发文字。
我也越来越讨厌那些在微信里发语音的人。
有时你想打开一个群,
看看大家都在聊什么,
如果看到一段段的语言,
听都懒的听了……
接受消息效率过慢
语音接受信息的效率较为缓慢。你得逐一打开每一条语言,并且要屏住呼吸去聆听。有些人还会时不时地夹杂一些方言,导致你第一遍往往听不懂,还得再听一遍。同时,你不能进行快进或者略过操作,这真的让人感到抓狂。
如果是一段段的文字,那么我们接受信息的效率会快很多。你可以一扫而过,甚至可以一目十行。你也可以细细品味。还可以将其保存下来,进行传阅、收藏或分发等操作。总之,这样会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很多。
发语音的人往往是为了自身方便,只需按住键说一段话便完成;发文字的人往往是为了他人方便,希望不会过多打扰到他人的时间。
这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最大区别!
接听消息经常会受场合限制
让人尴尬的是:在开会、会客或公众场合时,看到别人发来的一段语言,不知是该听还是不该听。
你怕错过了重大事件,于是你开始收听,于是出现了如下情况:
如果用外放听,结果会被被一群人听到
于是用听筒,发现听不清,然后不得不调音量再听一遍
调大音量之后,发现依然听不清。于是就使用外放。接着又调低声音,把手机听筒放在耳朵上,还用手捂着手机和耳朵,仿佛在和别人密谋一件不可告人的事情。
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你打算用听筒来听语音,然而将其放在耳朵上后却没有听到声音。当你查看时,发现原来是脸碰到了屏幕,导致语音暂停了。
耗时耗力,难以Get关键信息
如果一切正常,然而一条消息时长为 59 秒,听到 49 秒时,突然又进来一条语音,那么一切就需要重新开始……
而且发语音的人似乎有较多时间与你闲聊。你听完 60 秒的语音,其中关键信息仅有几秒。
微信早就具备了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功能。一段 60 秒的语音转换出来,至少需要 15 秒。很多发语音的人根本不说普通话。转换出来后会发现简直就是一堆乱码。
比如一段语音被翻译出来是这样的:
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真的快被逼疯了。我甚至有掐死对方的冲动,除非对方是我的老板。
所有上来就给你发语音的人都比较自私。他们自己觉得爽了,只需按一下键或者动下嘴皮子,语音就嗖的一声发出去了。却完全不顾及对方接收信息需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鲁迅说: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小编想说:那些给我发语音的人,你们就等于来抢我的钱啊!
多考虑一下他人,多一点真诚
现在这个社会节奏那么快,大家交流能不能更真诚一点?拜托了!
微信发明语音功能的目的是便于亲近的人之间交流。只有当发来语音的人是父母、爱人或孩子时,听语音才具有意义,因为此时你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会由衷地感到开心。
另外,那些给你发语音的人通常比较自恋。在潜意识里,她们总想展示自己的所有方面。似乎发语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只有两种情况适合语音交流:
1、亲人之间!!!
2、情人之间!!!
除了特定的那些人之外,其他人真的不适合通过语言来交流!需要强调的是,语音有一个隐性的优点,那就是不会因被截屏而惹来麻烦。有些人为了不想让自己说过的话被留下来当作证据,就会给你发语音。所以你要留意对方是否在防备着你。
小编只有在一种场合会给别人发语音消息。这种场合就是开车的时候或者做饭的时候。同时,小编也会告诉对方不好意思,现在正在忙,等有空了会回复他们。
文字才是人类文明交流的真正载体
人类的文明为何以文字的出现作为标志,而非以会说话作为标志,也不是以录像视频作为标志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字才是人类文明进行交流的真正载体。
要明白文字是经过高度压缩的信息,其信息密度比语言要高许多。四大名著加起来的容量还不到 10M,然而一段时长 10 分钟的音乐或者时长 1 分钟的视频,其容量都超过 10M 了。
大家试想一下,倘若这个世界的信息皆为语音或者视频形式,那么地球真的会爆炸。 大家试想一下,要是这个世界的信息全部是语音或者视频的,那么地球真的要面临爆炸的情况。 大家试想一下,假如这个世界的信息均为语音或者视频的,那么地球真的会发生爆炸。
人类历经艰辛才发明出“文字”,借此进入了文明时代。而你们这些人,为何愿意退回到用语音的状态呢?
所以,如果你尊重我并且喜欢我,就不要直接给小招发语音啦!给小招表白应该用文字的形式哦(=@__@=)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