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植保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 9.381,论文题目为“of /pH- - to risk ”。极性农药呋虫胺在土壤施用时极易淋溶流失,这是一个突出问题。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呋虫胺微球载药体系,该体系具有 pH 和温度双重响应功能,从而实现了极性农药在土壤中的高效低风险化应用。
本研究解决了呋虫胺明胶微球剂存在热稳定性不佳、持效期不长等问题。在载体明胶里引入了壳聚糖,对明胶进行结构方面的修饰,构建出壳聚糖/明胶复合材料载药微球体系,让其结构从空心转变为实心,提升了明胶微球剂的热稳定性,还使它具备了环境响应性能以及智能释放的特点;有效地降低了呋虫胺在土壤中的淋溶以及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此外,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来研究呋虫胺壳聚糖/明胶微球在土壤环境及植株体内的残留动态。通过该试验解析了不同时空分布下黄瓜叶片中呋虫胺的剂量累积与白粉虱防控效果的关系。同时证明了构建的呋虫胺壳聚糖/明胶微球对于温室白粉虱比市售颗粒剂具有更优异的防控效果且持效期更长。在相同施药剂量下,药后 21 - 42 天药效能提高 16.9 - 26.8%,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 11 天。本研究降低了农药应用的风险,同时为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对实现我国农药的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参与完成了该论文。硕士生张奇珍是本文的第一作者。陈福良研究员是通讯作者。论文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