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出 3000 件就被抢购一空,接着又补货 1000 件,大家赶紧去抢!”像这样的营销话术,如今在带货直播间十分常见,然而真实的数据未必像表面看起来那般美好。据北京日报的报道,在电商平台中,有商家宣称大约 200 元能够为抖音新账号刷 1000 名粉丝;有的商家称 120 元可以买到 1 万个淘宝直播的机器粉;另外还有商家组织真实的粉丝专门去观看直播、刷数据。
资料图(图文无关)摄:和冠欣
表面上看,数据造假能够迷惑他人的视听,能让消费者产生跟风的心理,从而加入到买买买的行列中。然而,真相终究是无法掩盖的,当真实数据被披露出来时,受到损伤的是那些真正粉丝的信任和热忱,被击毁的是主播自身的信誉和前途。近日,快手主播小伊伊被举报成交总额存在造假行为;在此之前,网红主播张雨晗因为有刷评论的恶劣行为,被微博关停了账号。诸如此类数据虚构行为若形成风气,它会成为业内潜规则,这样做阻碍的是整个直播带货新经济的健康成长,同时歪曲的是电子商务新业态的发展走向。
从法律层面来看,直播间内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这涉及到虚假宣传以及虚假交易。雇佣一群机器粉来吹捧自己并且带动口碑,寻找一批假消费者进行疯狂下单以及冲刺销量,这样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商业的底线,必须由监管部门将其清理出局。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出建议:对于随意夸大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直播带货行为,应将其纳入社会诚信评价体系;对于进行虚假宣传的直播带货主播,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并且把违法情节严重、违法频次较多的主播拉入黑名单,实行直播市场禁入。如果消费者被欺骗了,就应该将其列入黑名单;尽快落实这项建议,能够促使直播间内数据造假的成本提高,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形成强大的威力。
疫情之下,直播带货逆势上扬是好事。作为撬动消费的新支点,需遵守诚信原则,警惕泡沫营销。坚守诚信经营,展示过硬实力,直播带货才能积蓄长久火力,不会沦为虚假数据的牺牲品,不会化作稍纵即逝的一阵风。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