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大家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看到许多士兵站在了军旗下。没错,右边这个字是古时候的“旅”字,古时候 500 个士兵为一旅。之后,这个字有了旅行的意思。一起读“旅行”,“行”是后鼻音,要读好它。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玩就叫“旅行”,去旅行的人叫“旅客”。旅行时所住的店被称作“旅店”或者“旅馆”;旅行所经过的路程被称作“旅途”或者“旅程”。
拿出手,与老师一同书写这个字。方字旁要写得紧凑些,右边的三撇各不相同,有的是竖,有的是平,最后一捺不能落地。
今天的旅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是在牛的肚子里。(完整板书课题)大家一起把课题读好。干脆利落,再读一遍。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指名说。
学生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是怎样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活动一:初读,理清文脉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有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反馈交流:谁在牛肚子里进行了旅行?它为何会在牛肚子里进行旅行呢?
预设:红头和青头玩捉迷藏的游戏,红头躲在草堆里。
你很擅长表达,很流畅呢。你玩过捉迷藏这个游戏吗?如果想要不被发现,应该怎么做呢?请你指名说一下。(预设:需要藏得好,并且不能出声)看来你很会玩捉迷藏呀。
(2)你能从文中找出证明红头藏得好的词语吗?(悄悄、偷偷)
你一下子就找到了,真的很厉害呢!要悄悄地躲哦,请你把“悄悄地躲”这个词语读好。那悄悄地躲到底是怎样躲呢?就是在躲的时候不能够发出任何声音。
理解并读好这句话。你已经藏好了。谁想试试呢?我们一同藏起来。
红头悄悄地躲进草堆之后做了什么呢?(它偷偷地看)。请你读好“偷偷地看”这个词。
“偷”在字典中有 4 种意思,而在此处它是第二种意思,即行动瞒着别人。原来,偷偷地看意味着不能让别人知晓,是瞒着别人去看。
b.你能演一演吗?(表演得很到位,掌声送给她)
小结:原来我们不仅可以凭借查字典这种方式,还能够通过动作表演这种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现在你就是躲在草堆里的红头,谁来试着把这一句读好呢?红头不说话,只是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里在想:要是我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真是一只会躲藏的蟋蟀。)谁也来这样躲一躲?指名读。
这句话中存在多音字词语,大家都读对了,这很了不起!(将“答应”展示出来,大家一起读,要注意“应”是后鼻音,读作“答应”)
答有两个意思,其一表示回答时,可组词为问答、答案;其二表示受了别人的好处并回报给别人时,可组词为答谢、报答。答还可以组词为答应、答理。当“答”读第一声时可组词,读第四声时也可组词……请大家齐声读一遍,先读拼音,再读词语。
现在我们一同躲进草堆。引读:红头不说话,准备开始读啦!(学生们齐声读: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里想着: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大家都变成了捉迷藏的高手。)
3、指导划分段落:
(1)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进草堆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预设1-6小节)你很会读书。
红头躲进了草堆,这样就有了被牛连着草一起卷进嘴里的可能性,这成为了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起因。
两只小蟋蟀正玩得高兴呢,意外发生了,这场旅行正式开启。
它到达的第一站是哪里,谁找得最快?(预设:牛嘴)
第几小节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第7小节)
(出示第 7 小节)请找出你的依据并读一读。预设情况为: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同被大黄牛卷到了嘴里。真的很厉害,找得既快又准。
3、指导划分段落:
(1)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进草堆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有同学存在不同意见吗?那第 7 小节究竟写了些什么呢?此刻请大家将目光集中到第 7 小节上。(接着出示第 7 小节)请一位同学来进行朗读,与此同时,其他同学进行思考。
谁来说说这一小节所写的内容是什么?(预设情况为:红头与草一同被大黄牛卷入到它的嘴里了。)
红头到了牛的嘴里,这表明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第一站已经开始了。因此,两只小蟋蟀捉迷藏躲进草堆是在 1 - 6 小节。
(3)红头躲进了草堆(板贴:躲进草堆),就有了被牛连着草一起卷进嘴里的可能,这就是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起因。(板贴:起因)
红头旅行的第一站被找到了,是牛嘴。(板贴:牛嘴)那么,最后一站在哪里呢?比比谁能更快地找到。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找出你的依据并说说理由。在 17 小节中,牛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此时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因为在牛嘴里又看见了光亮,所以说明马上就可以出来了。
你讲得很有道理,要是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然而,仅这一点是不能够说服我的,红头回到牛嘴里后,有可能还会被牛吃下去。你还能找出其他的依据吗?
红头的旅行在哪一小节正式结束了?(19 小节)请读好这一句。(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被一下子喷了出来。)红头被喷出来后,旅行就结束了。那它是从何处被喷出来的呢?(出示:随着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从( )被喷了出来。)(预设:牛嘴)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所以红头旅行的最后一站是牛嘴。(板贴:牛嘴)
总结方法:可见,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你的答案才能站得住脚。
课文的 7 到 19 小节,讲述了红头被牛卷进嘴里这一事件,接着又经历了在牛肚子里的过程,最终从牛嘴里喷了出来,红头由此完成了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整个过程,这便是故事的经过。(板贴:经过)
最后两节写了什么呢?让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同时其他同学边听边进行思考。(学生开始朗读)的确,红头脱离了危险的境地,这便是故事的最终结果(在黑板上贴上:结果 红头脱险)。此时,红头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把 20 小节读一读。
你真会读书,这让红头很高兴,高兴得都流下了眼泪。书写“流”字时要注意,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它写好,左边“三点水”要写得紧凑,右边部分的“点”千万不能丢。
除了红头高兴之外,谁也高兴呀?(预设:青头)
青头看到好朋友红头安全地回来了,它面带微笑地说道:“不要”
哭,就让你在牛肚子里进行一次旅行吧!“眯”带有目字旁,那么它与什么相关呢?(眼睛)它属于典型的形声字。
同学们,若你的好朋友流泪了,你会采取何种行动呢?(预设:我会去安慰他。)你能否安慰一下红头呢?请你开始读吧。(这真的是很温暖人心的举动。)
谁也来安慰一下红头?(好暖心的安慰。)
“算”这个字很容易出现书写错误,那我们一起动手写一写吧。它上边的竹子头要扁且宽,中间的“目”稍微窄一些,下边的横要长,起到拖住上部的作用,最后撇和竖要超出其他部分。在我们去安慰他人的时候,能够用到“就算”这个词语。
假如你的好朋友不慎丢失了一支他极为喜爱的钢笔,你能否用“就算”来说出一句话以安慰他呢?假如你的好朋友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你会怎样去安慰他呢?(相信在你的安慰之下,好朋友的心情会逐渐好转。)
现在我们都是充满温暖的青头。我们一起把它说的话读好。青头面带微笑地说:“预备齐!”接着学生开始朗读:“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活动二:探究旅行路线
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站和最后一站是牛嘴,(课件出示牛嘴)。那它还经过了哪些站呢?大家默读课文 7 - 19 小节,先圈出红头位置变化的关键词,接着同桌两人合作在牛身上标上序号,以此来完成旅行的路线图。
哪位学生来说一说你所圈出的关键词呢?你是个很会读书的孩子。
哪位同学能够到黑板上来书写序号呢?你瞧,圈出关键的词语,再绘制出示意图,这样我们就能够知晓红头的旅行路线啦。看来你对红头旅行的过程已经理解了,真的很厉害呢。
如果你能运用这一串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把红头旅行的经过讲得清楚明白,那就更了不起了。你可以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谁愿意来试试呢?(太棒了,表达得清晰流畅,掌声送给她。)
红头躲在草堆里,先是被牛卷到了嘴里,接着被吞到了肚子里,之后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嘴里,最后被牛喷了出来,谁也来这样讲一讲。
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牛开始进食时,未细嚼慢咽,食物从它的第一个胃进入第二个胃,接着又从第二个胃返回嘴里,这种进食方式叫做“反刍(chú)”。
作者张之路爷爷很厉害,他凭借丰富的想象,把“反刍”这种复杂的科学知识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像这样的童话故事被称作科普童话。(板书:科普童话)
活动三:引导朗读长句子
红头从牛肚子里脱险依靠的是谁的帮助呢?是青头。在这个过程中,青头对红头说了哪些话呢?请你快速找一找,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迅速爬起来并大声呼喊。它说要躲过牛的牙齿,因为牛在此时不会仔细咀嚼,而是会把你和草一起吞进肚子里去……
“骨”在“骨头”中读第一声。“一骨碌”,还有“一骨碌”。“骨”是多音字,读“骨”时可组词为“一骨碌”“花骨朵儿”。请大家齐读一遍,先读拼音,再读词语。
你能猜猜“一骨碌”是什么意思吗?(预设:动作快、灵活迅速)你是凭借什么猜到它的意思的呢?(真棒,你通过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语境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真厉害!)
谁来读好青头这句话?(老师听出了你的着急。)
让我们一起怀着焦急和担忧来读一读,预备,开始!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下子爬起来大声喊道:“要躲过牛的牙齿,牛在这个时候不会仔细咀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进肚子里去……”
你还找到了哪句?
青头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对红头说话。它让红头不要怕,说红头会出来的。它还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用来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胃”是本课的生字,它的形状是上宽下窄。要注意下面“月”字的第一笔是竖,而不是撇。胃是我们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你知道你的胃在哪里吗?用手指一指吧。
牛的胃是怎样的呢?(接着出示了牛肚图)请大家把牛肚图对照着,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准备一起读!(我了解到牛的肚子里总共有着四个胃,前面的三个胃主要是用来贮藏食物的,而只有第四个胃才是负责消化的。)
这个词语我们一起读好它,“贮藏”,“贮藏”。
“贮藏”的意思是什么呢?它包含“储存”和“储藏”的意思。你通过寻找近义词的方式,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
你还找到其他句子吗?
等牛休息时,它会把刚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接着用牙齿慢慢地嚼,再慢慢地咽进肚子里。你有过细嚼慢咽的经历吗?那怎样才算“细嚼慢咽”呢?原来你是结合自己的吃饭习惯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呀。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因为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解决了生字词方面的问题后,你能够更好地去读好这 3 句话(将 3 句话展示出来)。由老师来读旁白,而大家则读青头的话。
7.复述故事
这节课我们知晓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缘由、过程以及结果,同时也了解到牛具备“反刍”这样一种特殊的进食方式。现在你能否依据板书,依照以下提示简要讲述这个童话故事呢?
出示填空:牛和蟋蟀在草地玩游戏,红头不小心被牛卷进了嘴里。红头随着草从牛的嘴里到了牛的肚子里,又从牛的肚子里回到了草地,最后经过努力,红头被喷了出来,终于脱险了。
红头很幸运,它有青头这样一位好朋友。这两位好朋友在那充满惊险的旅行中是如何展现真情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去学习。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并且要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