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被网友们称作“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一起了”。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进行了有机融合。这种表述强烈地体现了大家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赞同以及期待。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一个新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课程——“研学旅行”,成为了当今大众所熟知的活动。
如今,对于公众来说,研学旅行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数据表明,从 2014 年开始,我国研学旅游的人次迅速增长。境内研学游的人数最初是 140 万,到 2020 年增长到了 970 万。
与此同时,各类研学项目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有的像鱼目混在珍珠里一样。有的研学项目价格还很高,却依然摆脱不了那种“走马观花”的固定模式。“游而不学”以及“学而不研”的这种现象,仍然是研学旅行中一个很难解决的大问题。
研学旅行有没有必要?
对于孩子成长来说到底有何影响?
怎样才算一次合格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有没有必要?
讨论这个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样的旅行才被称作研学旅行呢?其中,春秋游是否属于研学旅行呢?
2016 年 12 月,教育部等十一部委推出了相关意见。该意见是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此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研学旅行开始逐步发展。这种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安排的。它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来开展。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其中,研究性学习以及旅行体验,是研学游与春秋游得以区分的关键要点。研学并非仅仅是玩耍,而是能够让学生摆脱课堂的限制。在大自然、工厂、科研机构等研学基地中,学生能够体验到玩中学以及学中玩的乐趣。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改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并且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措施,
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
2017 年,教育部进一步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该纲要针对高中阶段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研学旅行对孩子有何影响?
说了这么多后,家长可能会有疑问,研学旅行既必要又有好处,然而到底好在何处,仿佛一时之间也难以说清楚。总结而言,小爱老师觉得,研学旅行对孩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观的养成,二是实践能力的提升。
研学游的目的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春秋游,不是让学生简单走出课堂,而是让他们在广阔天地中感知新鲜事物,培育创新精神,以此养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才是研学旅行真正要达到的效果。
在生态文明基地研学能养成和谐共处的人文精神,在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可体会艰辛与磨砺等。把研学过程中的见识和听闻转化为学生的优良品质,以此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研学旅行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其次,大家都知道,教育包含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认知得以发展以及概念得以建构的过程;另一个过程是集体促使思维实践得以形成的过程。从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来看,教育一定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进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现代学习理论还表明,人类学习的最佳状态并非是静态地、被动地获取知识,而是全身心地去经历探究世界与人生的过程。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一种校外教育活动,它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活动相结合。这种活动借助生活世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求知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运用已知去探求未知。并且,其全过程都应蕴含着探究性要求。
学生要走出从“学校到学校”以及从“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走进研究场所、科普基地等真实的情境里去进行体验、合作和探究。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动手能力。小爱老师预料,在研学旅行成为常态化的“必修课”之后,这将对孩子产生最为明显的影响。
孩子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它是对现有的教育形态进行的一次革新。然而,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在研学旅行火爆的背后,存在着许多与之相伴而生的问题。
其中很多项目费用是高昂的。很多像名校一日游、海外夏令营这样的流程,仍然没有脱离“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的怪圈。
不少研学旅行存在“游而无研”的情况。一方面,有研学旅行时间短、参观内容多以及现场条件不足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内涵了解不足、研究方法掌握不够,组织不够科学,教师指导要求不到位等原因。
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呢?我们认为,评判一次研学旅行是否合格,需具备以下要素:其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其二,要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其三,要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其四,要注重孩子的参与度;其五,要具备专业的指导教师。
首先是主题。
研学并非春秋游,不是领着孩子们离开课堂去进行野炊和赏景。它应当具有一个清晰的主题,通过这趟以该主题展开的研学之旅,学生们能够对这个主题所涉及的相关领域有更深入的认知。
其次是合理的规划。
研学旅行并非“走马观花”,也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次科学的研学之旅,需要对线路进行合理规划,要明确地点的先后顺序以及参观的时间流程等。这些方面都应该足够细致详尽,而且其中的探访、参观、讲解、实践等环节都不可或缺。
最后是合理的花费。
合适的研学之旅需有合理价格。评判价格合理与否,并非看其是否便宜,而是看是否有相应价值。在研学旅行中,孩子应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这些可贵的体验和收获,便是衡量研学之旅是否具备价值的标准。
总之,研学旅行是针对学生长期处于教室和只埋头书本学习的状况。它能够让学生融入自然景观与人文社会。这样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知自然,了解社会。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灵感,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熏陶。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