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进辉
最近,小米的掌门人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透露了这样的信息:你们购买 100 块钱的小米硬件产品,我们赚取的利润达不到 1 块钱,我们对此感到庆幸,因为我们还在赚钱。并且我们做出承诺,当有一天我们成为世界第一之后,所赚取的利润也不会超过 5 块钱。
他明确表示,小米的硬件产品绝对不会去做那种所谓的负毛利的事情,也就是赔本去赚吆喝。他强调说:“那不是我们的经营方式,我们的硬件业务一定要能够赚钱。”
雷军这番话的目的是突出 2 年前小米提出的一个承诺。这个承诺是整体硬件业务综合净利率永远不会超过 5%。当时,他着重指出,5%硬件综合净利率红线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必然选择。因为商业竞争的本质是效率之争,而敢于承诺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不超过 5%,这就是小米高效率的一种证明。
2019 年,小米切实履行了既定的承诺。其硬件综合净利率低于 1%,这是值得称赞的。然而,我更为关注的是雷军所强调的内容,即硬件绝对不能赔本赚吆喝。这暗示着硬件免费或者硬件负利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硬件产品必须要保持合理的利润。
事实上,今天硬件赚钱广受认可且基本无争议,被所有手机厂商当作真理或政治正确来信奉。然而当年,各家的看法并不相同,结局也不一样,甚至有着极大的差别。
在硬件是否要赚钱这件事上,有的手机圈大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有的则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并且错得很严重。经观察发现,雷军和刘作虎属于做出正确选择的那一类,贾跃亭和周鸿祎属于做出错误选择的那一类。
2015 年 6 月,在谈及“硬件不赚钱”这一话题时,刘作虎明确表示这是扯淡。他说怎么可能硬件不赚钱呢?一台手机两千多块钱,要是硬件不赚钱那可不行,一百万台就有几十个亿呢。而且移动互联网到底值多少钱呢?一个用户一年顶多也就三四十块钱,这还只是流水而已。
刘作虎言辞犀利,但我认为他说得没毛病。如果硬件不赚钱,手机厂商就完全没有做硬件的动力和必要,那又何必去做这种无用功呢?同时,不要高估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前景,短期内用户整体的付费能力并不强。他觉得,至少在一两年内,智能手机做不到硬件不赚钱,因为手机用户的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太低。
在我看来,即便到现在,没有硬件收入的支撑,单靠互联网服务,也注定无法为手机厂商带来合理利润,更别说在一两年内了。
贾跃亭是“硬件负利”的倡导者和实行者,其本质是硬件贴钱、生态获利。当年乐视电视和手机凭借这一策略迅速发展,出货量不断增加,在当时极为风光。然而,所谓的繁荣只是假象,特别是乐视手机,由于拖欠供应商大量货款而陷入困境,成为乐视生态全面崩溃的开端。
简单来说,乐视手机每卖出一台就亏损一台,卖出的数量越多亏损就越多。虽然 2016 年乐视网处于盈利状态,但是也承受不住乐视手机这样大量亏损的情况,而且还需要支撑其他业务的发展。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乐视手机来得迅速走得更快,最终在 2017 年就消失了。现在,还在存活的乐视电视吸取了当年的教训,果断舍弃了“硬件负利”这种激进的经营方式。
周鸿祎曾对“硬件免费”模式深信不疑。原因在于,在 PC 时代,360凭借免费这一关键策略俘获了大量用户,并且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上市以及挑战巨头等都不在话下。或许是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他觉得免费策略在手机这种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上也是可以行得通的。
360 二度进军手机行业初期,推出了许多款高性价比的产品。这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销量,另一方面品牌声势也有所提升。然而,副作用却更为显著,那就是出现了巨额亏损。巨额亏损直接引发了换帅行动,祝芳浩下台,李开新上任。李开新曾对 360 手机的现状做出这样的描述:“每个月都这样亏损,作为职业经理人,我看着都感到十分可怕,完全无法接受。”
周鸿祎后来公开反思自己极为推崇的智能硬件免费理论。他觉得智能硬件必须要有合理利润,不然公司乃至产业都会出问题。他曾出过一本书《互联网方法论》,当时鼓吹免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软件都是免费的,是希望借此取得大用户的大数据,获得大用户量,构建互联网模式,但他也明确表示这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可以看出,硬件免费且硬件负利这一情况,绝对是手机行业的一个大坑。所有的玩家,尤其是那些小厂,必须要极力去避免它。如果玩家们执迷不悟,非要去踩这个坑,那么后果会非常严重,甚至是难以承受的,会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乐视手机在极短时间内从辉煌的状态迅速跌落至糟糕的境地,之后便陷入了难以翻身的困境;360 手机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后,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即便它在事后及时采取了措施,但依然错过了最适宜的发展时机,使得它一直无法突破困境,最终也难以摆脱衰落的命运。
可以预见的是,小米和一加未来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都值得加油!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