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骑行通勤的人增多,所以我们提出一套针对城市道路骑自行车通勤出行的具体方法论。这套方法论是综合不同地方骑行通勤者的见闻、经历和教训形成的法则。无论对于新手还是老手,它或许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甚至能让你回避一些骑行通勤可能带来的大麻烦。
骑电动自行车的人不要看,以下内容可能对你们有非议。
在城市交通的早高峰时段,或许通勤效率最高且最为准时的方式要数地铁。在通勤路程在 10 公里以内的情况下,地铁这种通勤方式尤为高效准时。其次,骑行也是一种不错的通勤方式。如果无法理解地铁在这种情况下的高效准时,那就去体验一下堵车的状况吧。
广州的陈花花认为,虽然骑行上班比搭地铁上班要早起一个小时,并且骑到公司后还得换衣服,皮肤也比以前黑了很多,但骑行上班依然很值得。如果你曾经有过坐地铁到站时挤不出车厢,不得不坐过两站的经历,或者被人摸过不少于三次屁股,又或者被挤掉过一只鞋,不得不光脚上班,那么对你来讲,骑行上班不只是一种通勤方式,更是在守护自己的自由与尊严。
骑电动自行车具备类似的功能。然而,电动车的自由范围是由电池容量和限行区域所决定的。那种在配置上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的电动车,甚至连一个稍微倾斜的坡都有可能爬不上去。并且倘若有一天它在半路出现故障,推起来会更加费力。
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自行车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头盔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车灯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速度里程表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骑行服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手套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水壶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水壶架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防晒衣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那种一说要骑行,就立刻把工具箱准备好的人,往往骑不了多久。
你可以先找一辆共享单车进行一次尝试。看看你在通勤过程中骑行下来所消耗的时间是多少,路况如何,身体能否承受。如果尝试之后觉得没有丝毫快感,那就不要认为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建议你考虑其他的通勤方式。
当你真正做到坚持,骑行里程累积到 500 公里之时,你已经经历过大部分骑行通勤可能碰到的问题,对于需要什么样的配件,你自然会十分清楚。
此时像水壶和水壶架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你会嗤之以鼻。
你或许见过那样一种骑行者,他们穿着十分招摇,骑着公路车在你眼前快速驶过,那风采格外突出,让你对他们心生向往。
但是不要以为骑公路车就一定会有型。因为有型的并非是公路车本身,而是骑车的那个人。倘若你行为猥琐,那么你骑公路车只会让你的猥琐表现得更有动感。
公路竞赛车,顾名思义,是专门为竞速而服务的自行车。它很精密,价格昂贵,对道路条件和驾驶者的要求都很高。简单来说,它不实用。
上海孙大叔曾经试过骑公路车上下班。他说,当你体验过以近 40 公里的时速用公路车骑行,曾栽进过马路上的一个坑,接着人和车一起被甩出去,也曾试过被下水道井盖缝卡坏过车轮,那时你就会明白,质量参差不齐的市区道路不是公路车该行走的地方。
市区骑公路车就如同在市区开跑车一样。这样做既会损伤车子,又无法让车子的高速性能得以发挥。你要是一定要这样做,那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这只能证明三件事:其一,你有一些钱;其二,你不了解车;其三,你不懂得生活。
公路车肉眼可见地火了起来。广州单车店老板陈某过去半年卖掉的八成自行车都是公路车,他对此没意见,因为公路车能卖得更贵,未来的维护修理也能有更大赚头。不过他私下里感到奇怪,为什么突然冒出了一大堆公路车玩家,他觉得没基础的人玩公路车不太容易上手。
太便宜和太贵的自行车往往都不耐造。
太便宜的自行车属于玩具范畴,太贵的自行车则是奢侈品,然而骑行通勤所需要的是那种结实耐用、状态稳定的自行车。
骑行时间一长,你就会产生一个困惑。那就是,为什么自行车这种发明至今已经超过 200 年的机械,与机动车相比,还会有如此之高的故障率。
道理很简单,一个低单价产品,做得太耐用了,还赚什么钱?
所以不要期望你的自行车能像过去的二八大杠那般坚固几十年。定期去更换零部件是肯定的,然而太便宜的车会出现过多故障,太贵的车零件又价格高昂,对于以骑行通勤为目的来说,拥有一定质量,零件更换起来便捷并且价格不是特别高的自行车才是长久之计。
你的首选是山地车,两三千元价位的就可以。其次可以选择工艺还行且换零件修理成本不高的普通休闲车。因为你骑行不久就会发现,城市道路时常会有坑洼漏洞或沟沟坎坎,每天都像是在进行新的越野。所以公路车那种娇气且修理费用高的东西,不适合这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还有各省市交通管理条例里与非机动车相关的条款,这些是你需要着重去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是由无数死伤事故总结而来的经验,不遵守法律肯定是危险的。
因此,在你进行骑行时需要知晓红线的位置。倘若出现冲突意外,你也能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大小。
你需要搞清楚不同地方骑行规则的细微变化。例如西安的铁哥到深圳骑车,他原本以为在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的路段,自行车直接靠右走就可以了。然而,他却被交警拦下,交警称他非法占用机动车道,对他罚款 50 元。
铁哥询问“那我应该在何处骑行”,交警将手指向了人行道,这体现了一种地域方面的差别。
大多数规则在全国是相通的。例如酒后骑车,这种行为无论在何处都是违法的,并且在任何地方都会被罚 50 元,别问我是怎么得知这些的。
在马路上,遵守规则的人有时会遭遇吃亏的情况。例如,会碰到一连串占据非机动车道停放的机动车,这会导致不得不占用机动车道;在繁忙路口过斑马线时,如果真的按照要求下车推行,很有可能会被身后飞速骑车的人撞到,也有可能会被骂挡路……面对这种时候该如何做出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或许,在骑行文化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城市骑行通勤所面临的状况依然如同身处丛林世界一般。 或许,骑行文化尚未真正形成之时,城市骑行通勤所面对的依旧是像丛林世界那样的情况。 或许,当骑行文化尚未切实建立之际,城市骑行通勤面临的仍旧是宛如丛林世界的境况。
街头是一个公平的世界。在这里,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有聪明的人,有愚蠢的人;有自作聪明的人,有装傻充愣的人;有狂妄愚昧的人,有好斗勇狠的人;有谦卑谨慎的人;还有以为马路是自己家开的人……他们齐聚一堂。
告诉你,骑行者是较为弱势的群体。他们不像开车的那样速度快且车身皮厚,也不像行人那般灵活,并且行人还有专属的人行道。在有限的空间中,需要与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大军进行斗智斗勇。
你骑行 5 公里或许会碰到 50 个能让你血压上升、手心出汗、心跳变快的人。例如,有人并排骑车挡住整条道还手牵手;有人迎面全速逆行且根本不打算减速让道;有家长把孩子放在前面车筐里一路快速骑行;有司机开车突然窜到你前面急刹车;有乘客占着非机动车道停车且突然开门;还有小朋友骑着车蛇行、左右漂移……不过,你都得保持冷静。
你要保持头脑清醒,目标要保持纯粹。你所追求的是能够从点 A 安全且快速地移动到点 B。你在过程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如同过眼云烟一般,它们不值得让你陷入困扰。
关键在于,你究竟能有怎样的做法呢?吵架的话会令人伤心,打架则会伤害身体。倘若真的与人打起来了,打赢了可能会被关押入狱,打输了则需要住院治疗。
对于无解的人和事,最好的应对就是不去解。
如果非要靠近,那就一定要减速慢行。其一,尊老爱幼属于传统美德。其二,在骑行过程中,如果与老人孩子发生冲突,其后果通常会非常严重。并非所有路段都有监控,而且你也无法给自行车安装行车记录仪,一旦发生事情,你真的很难说清楚。
孩子尤其如此,他们属于最不稳定的群体。他们或许会一时兴起而左右摇摆,或许会随手甩出一个悠悠球,或许会踢出一个易拉罐,或许会飞出一架纸飞机……没人知晓他们下一步的举动是什么,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不要以为你的车技能够独步天下,永远保持稳定且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因为人本身就是充满意外的存在。然而,你必须明白,有时候在你面前有一台迈巴赫和一台五菱宏光,当你要撞上去时,你需要决定往哪边摆车头,而这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命运。
不要做那种骑自行车时一只手空出来打伞、提包、玩手机的人。
要是怕日晒雨淋,就别骑车。
要是需要玩手机,就别骑车。
要是需要提重物,就别骑车。
如果觉得这些话有些过于谨慎,认为自己的技术还可以应对,那就更不要骑车了,尤其不要骑到街上去给他人带来麻烦。
不要以为现在还如 20 年前那般,在路边轻易就能碰到摆摊补胎打气的巧手大爷。也别以为路边随处都有售卖和维修自行车的门店,前些年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兴起已将这类店挤压得很零散。随着骑行再次流行起来,未来这种店或许会增多,但就目前来讲,你得时刻做好准备,以防路上自行车突然坏掉,接着在前后十里地范围内都找不到可修理的地方。
至少一般的基础手艺,如漏气处理、爆胎应对、换轮胎、调节刹闸、上链条等,这些同时也是救命的手艺,你应该掌握。
如果你的通勤距离超过 20 公里,那么你还需要携带一个便携式打气筒。
实在不想修就最好骑折叠车,坏了就折起来打车带走。
骑行对你来说是通勤的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对于骑行俱乐部中那些着装绚丽的专业玩家而言,他们在周末会开车带着自行车去郊外进行竞速或者速降的活动,对他们来说,骑行是一种玩乐。圈子不同,就不要强行融入。
骑行本身是一种较为孤独的运动。骑行俱乐部的存在并非仅仅是为了进行运动,而是主要为了进行社交。
这并非坏事,相较于靠喝酒社交,依靠运动社交要好一些。平心静气地来看,骑行俱乐部通常是寻找对象的一个好地方。在这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很大概率上都是有运动习惯或者有运动意愿的人,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愿意把钱花费在非生活必需的文体活动上,是更懂得生活情趣的高质量人群。
不管什么词,加上“方式”二字后,就意味着更昂贵且更不实用。消费主义的弊端在于,它将很多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变成了一种奢侈品,牛仔裤是这样,威士忌是这样,啤酒是这样,火锅是这样,现在又有人把自行车也变成了这样。
骑行通勤意味着简化一切。它打破了关于骑行的那些脱离现实的美好想象。骑行通勤既高效又狼狈,既充满诗意又十分实际,既散漫自由又科学严谨。它应当成为你习以为常的动作,就像吃喝拉撒和呼吸一样自然。当你骑上车时,它不是被你驾驭的工具,而是你肢体的延伸。
自行车手必须逍遥法外,他们要生活在社会之外。那些交通规则本是为健康的人设立的,却越来越倾向于机动车辆,所以他们只能打擦边球。自行车手遭受压迫,他们是沉默的少数派,他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被迫挤进不相称的交通模式,无法使用自己的语言,被逼到了地下。但要注意,由于不公如此显著,谁都不必感到诧异。愤怒和暴力最终会从自行车手那里爆发出来。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当所有非自行车手肥胖到几乎难以轻松地进出车门时,我们会不顾一切地进行反击。
作者 李神喵
排版王诗馨
运营 李靖越
监制 罗 屿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