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快递以及外卖等网约配送活动的电动自行车,或许会核发专用号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在上海人大网全文公开,正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网友们普遍表示支持。
非机动车是如今城市生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它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中占据绝大部分。在近几年的交通事故里,非机动车引发的事故占比在不断提高,其增速也在不断加快。
诚然,快递和外卖业务的快速兴起是事故数量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不过,事故增速如此之快,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非机动车治理这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应当加快标准的出台,同时也要加快监管的制定。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方面,不存在“鸡生蛋”或者“蛋生鸡”这样的问题。《条例》的对象并非快递和外卖行业,而是涵盖所有非机动车。并且,从背景角度来看,监管主要是出于对快递、外卖这类行业的保护。
《条例》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了保障人民安全。然而,怎样让它产生更好的效果,这是值得分析的关键问题。从《条例》的内容方面来看,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加强行业组织的自律建设,开展对非机动车的全方位管理等举措,有助于明确权责关系,完善管理制度,使执法体系更具效力。公众关注的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快递以及外卖等网约配送活动的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条例》作出了特别规定。其中特别强调“罚”与“教”相结合,通过严密的规则促使企业、平台进行整改。这些力量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
不过,与平台相比,快递和外卖等网约配送员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监管趋严直接指向配送员背后的平台,然而对于配送员群体而言,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平台和配送员地位不平等的现实背景下,监管对平台责任的处罚很有可能导致平台进行成本转嫁行为或者采取其他应对措施,最终可能让网约配送员承受更大的压力。
在之前的公共讨论中,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配送员在街头“横冲直撞”,一方面是因为业绩提成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则源于平台方施加的服务和业绩压力。所以,在对非机动车进行监管,尤其是对网约配送员所使用的非机动车进行监管的时候,也应该密切留意该群体在后续工作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对于非机动车管理,要兼顾监管与服务,不能只注重监管而忽略对非机动车驾驶群体的服务。直接的问题在于怎样营造非机动车安全驾驶的环境。比如,在现今的很多城市里,不同种类车辆的车道划分并不让人满意,这体现了服务的缺失。科学地布局和设计车道,及时对道路网进行更新维护,完善隔离护栏设施等,都属于服务的范畴。交通以及城市治理需要跟得上业态的发展,能够抓住机遇,同时也要经得住挑战。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