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跟着唐诗去旅行5集纪录片:重返唐诗地,让唐诗照亮今山河

Time:2025年04月13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日前,该片总导演李文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他每年都有很长时间在四处游历。他经常身处渺无人迹的荒野,面对苍茫的自然界时,会思考如果李白、杜甫走在这样的旅程中,会产生怎样的诗意。他还表示,其实唐代诗人所走过的路程,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诗歌和远方一直都是相伴相随的。

初衷:他们是为中国的山川命名的人

《跟着唐诗去旅行》历经了三年的时间,并且兵分五路展开行动。本片的摄制团队对 64 位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勘查了 58 个外景地,其足迹遍布了陕西、甘肃、四川、新疆、重庆、湖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从而寻访到了大量的唐诗现场以及历史遗存。

我们自幼读唐诗,然而很少有节目把诗人们走过的那些足迹展示出来。李文举谈到将“唐诗”与“旅行”这两个元素融合的想法时说,他之前拍摄的许多纪录片都是自然类的,像《自然的力量》。长时间在中国最人迹罕至的羌塘、可可西里这样的无人区旅行,常常能看到许多超出我们经验的景色,以至于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它们。我此时自然而然地在想,如果李白、杜甫来到这样的地方,他们会写出怎样的诗篇呢?李文举称,唐代诗人曾去过的地方,后人会前往登临、凭吊并重新书写。他认为这些诗人是为中国山川命名的人,这便是《跟着唐诗去旅行》的创作初衷,应当沿着唐代诗人的足迹走一趟,将唐诗与旅行这两个元素相结合,以今天的方式去旅行,用今人的眼光去观察、感悟唐代诗人当年的感受,揭示他们当年的经历。”

诗人:在星空里寻找唐代最亮的那几颗星星

数据统计表明,一个中国人若完整地从小学读到高中,在课本中学习过的诗歌至少有 200 首。如今的小学一年级课本增添了古诗,整个小学六年的 12 册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有 100 多篇。“跟着唐诗去旅行”这件事,其实在我们还很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唐代是诗歌的国度,诗人众多如繁星。留下来的诗歌约有 5 万首。在李文举眼中,这就像晚上辨认星座一样。我们要在星空里寻找唐代最亮的几颗星星。所以我们第一季选择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和岑参。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盛唐。我认为它会展现出一个时代的风貌,也会总体有所呈现。

李文举称,若打开王兆鹏教授所做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便会发现唐代诗人们旅行的范围极为广泛,其距离也很长,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片中的五个诗人中,李白很著名,我们都知晓他是旅行家,他几乎走遍了整个国土;杜甫一生都在颠沛流离;岑参曾两次前往西域;孟浩然和王维都是山水田园诗人,他们实际上一生也到过很远的地方。

“伴游”:每一位嘉宾对唐诗都有自己的研究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若为观众的“导游”,那郦波、杨雨、西川、韩松落、鲁大东便是旅途中的“伴游”。片中,诗人西川发出感慨:“山河是何种模样,诗歌便为何种模样。”书法家鲁大东在追寻的旅程里靠近了孟浩然,他讲道:“此次旅行让我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学者郦波以长安为中心去追寻王维曾经的足迹,他认为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里,足迹能够更远。追随岑参的学者杨雨感慨道,这些年来一次次地外出旅行,总感觉在寻找着什么,而这次才发觉,一直以来自己所寻找的,实际上就是自己。在李白墓前,作家韩松落感受到李白从未远离。李白以各种方式,一次又一次地来到我们中间。就如同水回到了水的状态,风变成了松涛的声响,而爱转化成了爱的能力。

西川、鲁大东、郦波、杨雨、韩松落这五位嘉宾,有的是诗人,有的是书法家,有的是学者,有的是作家等不同身份。李文举表示,节目所选择的这些嘉宾,对唐诗都有着各自的研究。郦波和杨雨是诗词领域的专家,并且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他们对诗词有着深入的研究;西川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唐诗的读法》,在这本书中对唐诗有诸多极具见地的观点,他觉得杜甫拥有一种让他羡慕的能力,即能在严格的格律中书写现实;鲁大东是一位书法家,唐诗成为了他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内容,倘若把书法家比作演奏家,那么唐诗就如同乐谱,他需要依据乐谱演奏出乐曲;韩松落既是一位影评人,也是一位散文小说作家,由于他出生在新疆和田,所以他对传说中同样来自西域的李白格外喜爱。

西川坐绿皮小火车。

跟着唐诗去旅行经典台词_跟着唐诗去旅行播出时间延后_跟着唐诗去旅行

拍摄:西川在陇南现场捡橡栗吃

在寻访诗人足迹时,许多当地的人、事、物给李文举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杜甫在陇南曾因没饭吃而捡橡栗。在录制《江湖》一集时,西川也在现场捡橡栗并放入口中咬,他说这东西原本如此苦且难吃。就是这么一个特别小的细节,让西川瞬间回到了杜甫当年困苦的状态。鲁大东在录制《故人》一集时访碑。雁荡山有很多唐朝的摩崖石刻,他想找找看,因为孟浩然在那附近待了一年多。他看到很多石刻上写着开元多少年,这正是孟浩然来这里的前后,还有一块石头刻着“审言来”三个字。好多学者认为这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刻的。在李文举看来,这也是“历史穿透”的感觉。

韩松落寻访李白《仙山》这一集时,节目组来到安徽的一座山里,那里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石门高。这个村庄有一个特别古老的明朝祠堂,大概有 600 年的历史。祠堂里头供奉着一个牌位,牌位上写着“十一世祖李白诗友高霁”。李白曾在九华山写过一首诗,是与高霁、韦权舆三人联句创作的。由于这首诗,九子山变成了如今著名的九华山。1000多年过去了,高霁的后人们还生活在这个古老的山村里。

在《长安》这一集中,郦波前往了西安碑林。他在碑林找到了王维画竹的碑,碑上所刻的竹子正是王维所画。此外,还有一块碑名为《御史台精舍碑》,当过御史的人都需在其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大概有 1000 多个名字。王维的名字留在了碑的侧面,是两个挺大的字:王维,并且刻得格外深。郦波感慨不已,看到那个字就如同见到了本人。他轻轻摸了一下那个字,仿佛能够看到当年的王维也坐在这个碑边,正抚摸着自己的名字。

韩松落在李白墓。

——总导演解读——

片中每位诗人游历的地方数量都不少。李文举表示,选择五位诗人的旅程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依据,那就是要展现每位诗人的一种生命状态。

第一集 《江湖》

诗人西川开启了杜甫晚年寻觅安身之所的漂泊历程。安史之乱爆发,使唐朝由极盛转为衰落,诗人杜甫正经历着国破家亡的人生遭遇。在其晚年,他漂泊了数千里,从甘肃南部抵达四川盆地,接着又顺着长江飘零,最终在湘江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尽管历经颠沛流离,但他却迎来了一生的创作高峰,“诗圣”正是在这漂泊之中得以诞生。诗人西川年少之时是李白的粉丝,到了年长之后,他对杜甫的崇拜却愈发强烈,他特别羡慕杜甫那种有着无与伦比的能力去用诗歌书写现实的才华。这便是一次追寻偶像的历程。

总导演解读:杜甫晚年历经漂泊。从秦州出发到四川成都,接着到三峡夔州,最后在湘江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这段行程是杜甫一生中极为困苦的阶段,然而也是他创造力大迸发的时期,他主要的诗歌皆在此行程中创作完成,他一生中的巅峰之作《秋兴八首》也是在夔州,即如今的重庆奉节写成的。

第二集 《故人》

跟着唐诗去旅行播出时间延后_跟着唐诗去旅行经典台词_跟着唐诗去旅行

书法家鲁大东通过徒步、骑行以及乘车等多种方式,去寻觅孟浩然漫游吴越的踪迹。诗人孟浩然的生命于两种模式间转换,一是隐居,二是漫游。当中年之时,孟浩然离开了家乡,前往千里之外的吴越进行漫游,因为在那里有他的朋友。或许只有朋友之间的情感才能够抚慰隐居所带来的寂寞。鲁大东觉得,唐代的诗人好似作曲家,而他自身则是乐曲的演奏者,这就需要心灵之间的交流。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要进行一场慢旅行,骑着自行车,去追寻那白衣飘飘的孟浩然,进而发现那恬淡山水诗背后所蕴含着的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总导演解读:这一集选取的是孟浩然处于中年时期,其人生经历了一个重大变化的一段旅程。他在 40 多岁时前往长安,希望能够出仕,但未获成功。随后,他开始了吴越之旅。在这段旅程中,他见到了许多自己的老朋友。并且,通过这段旅程,江南的山水给予了他心灵上极大的慰藉,使他完成了自我疗愈与平复。

第三集 《长安》

学者郦波将重现王维诗句中的文化地图,去探寻长安城中的相聚与离别之事。一千多年前,长安城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在长安的诗坛里,王维是一位具有标志性的人物。长安,诗人们不断地来来去去,有的人事业顺利、意气风发,有的人神情沮丧、黯然失色。这里每天都在不断地上演着离别和欢聚的场景。学者郦波以长安作为中心,去追寻王维曾经留下的那些足迹,有渭城曲,有灞桥柳,有蓝田古道,还有辋川别业……在那中国文化的地图上缓缓行走。

总导演解读:《长安》所展现的内容为,王维的生命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其中一个世界是在长安,在这个世界里,他是一名官员,有着“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而另一个世界则是辋川,在辋川,他是一位隐士,呈现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情景。

第四集 《边塞》

学者杨雨来到岑参笔下的边塞。她遇见了远方的戈壁,遇见了远方的牧场,遇见了远方的歌琴,遇见了远方的马背。边塞诗在唐诗中是最为壮阔明丽的篇章。诗人岑参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奔赴边塞,写下了无数壮丽的诗篇,走出了最漫长的旅程。学者杨雨未曾到过边疆地区,她沿着岑参的足迹,先后走过了戈壁荒漠、绿洲古城以及兵团垦区。她还亲自参与了哈萨克牧民的浩大转场。最终,她来到了今天的边关哨所。她发现,古代诗人的豪情在今天的战士身上依然留存,并且诗意千年来都一直绵绵不绝。

总导演解读:岑参曾两次前往西域。在盛唐这个大背景之下,他渴望能够建立功勋、成就事业。他行进到了极为遥远的地方,亲眼目睹了极为壮阔的风景。然而,由于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得岑参在西域的梦想破灭了。

第五集 《仙山》

作家、影评人韩松落踏上李白的征程,游历诗仙人生历程中最为重要的山岳。我们这个民族的创造力以李白为象征。“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的一生与几座山峰紧密相连。年少时,他在匡山学剑;青年时代,登临太白;庐山给予他一次次的慰藉;而李白晚年最为喜爱的九华山,是由他自己命名的。韩松落最终抵达了李白的墓园。这位一生历经坎坷、到死都保持着浪漫情怀的伟大诗人,早已将自己化作了一座巍峨的山峰。

总导演解读:李白的一生都在追求超越。他有这样一句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曾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他的生命追求,有很多都寄托在了这些名山大川之中。

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