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经营是以审慎会计原则为基础的。它能够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资产风险、负债价值、负债成本、财务盈亏、资产净值以及资本充足率等情况。还能真实、客观、全面地判断和评估金融机构的实际风险。并且可以及时监测、预警和控制金融机构的风险。这样就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
审慎经营原则主要包括:
1、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指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且该比率符合监管机构的规定。它是用来衡量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程度的。资本如同一种风险缓冲剂,能够承担风险,还可以吸收损失,并且能够保护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意外的冲击。它是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充足程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直接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最终的清偿能力。同时,也能够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2、风险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需要识别所承担的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接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计量;然后要对风险进行监测;最后要对风险进行控制,这整个过程就是风险管理。
3、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一个动态过程和机制。它的目的是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来达成这一目的。同时,它能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
扩展资料
商业银行经营的其他原则:
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是原则。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其首要目的是盈利。然而,效益是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是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在这三者之间有效地寻求平衡。
商业银行要依法进行独立自主的经营。这体现了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特性,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所必需的。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扰。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它有权依法处理自身的所有经营管理事务,自主地参与民事活动,并且要用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保护存款人利益是一项重要原则。因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存款人又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其是否能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严格履行自身的债务,切实承担起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与银行自身的经营有着直接的关联。倘若存款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其他银行,从而导致该银行退出市场。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