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大”的概念有哪些呢?是全尺寸的 SUV 吗?还是有 7 座甚至 12 座的 MPV 呢?从目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看,在汽车领域,对“大”的需求越来越多,比如大空间、大尺寸以及大轴距等,并且这些似乎已经成为消费者买车时的一种必然习惯。
记得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之时,许多媒体开始追捧 MPV 会成为后续的热潮,MPV 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时至今日,那些赶上政策出生的宝宝们已有不少在幼儿园玩 iPad 了,可国内的 MPV 市场好像并未如大家所预想的那样开始蓬勃发展。那么,MPV 在汽车市场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呢?
资料解释称,MPV 指的是多用途汽车。它是从旅行轿车演变而来的。它具备旅行车宽大的乘员空间,还有轿车的舒适性,同时具备厢式货车的功能。一般为两厢式结构,能够坐 7 到 8 人。
嗯,有货车。没错,“面包车”确实算是 MPV 的一种。这类车型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它们好修,省油,空间还大。直到今日,像五菱之光这类微面车型,在各种批发城附近仍能见到它们活跃的身影。然而,从实用场景来看,它们更多被赋予了拉货回本的职能。所以,从层面意义上讲,这类车型不能算作 MPV。
在国内,有不少人从最开始就将 MPV 认定为商务车,这一“认定”的责任得由别克 GL8 来承担。1999 年上海通用把 GL8 引入国内后,就以“陆上公务舱”的名义自居,正因如此,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只要一谈起 MPV,就一定会附上“#商务车”的标签。
这个“锅”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当时的消费者在对同价位车型进行考虑时,潜意识里会把 MPV 排除在外,将购买意向转变为同价位的 SUV。至于是否需要 7 座,在这个时候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宝骏 730 出现了,它引领了入门级 MPV 市场的发展。因为三、四线城市有其特殊性,所以宝骏 730 在空间方面很灵活,驾乘感受比原来的微面要强。这使得入门级 MPV 起到了家商两用的重要作用。随之而来的是广泛的市场,这也是各个自主品牌入主的原因。
大家发现 2+2+3 的布局具有更强的实用性,第三排座椅的实用价值更为突出。同时,它具备比传统微面更强的驾乘舒适性,既有利于商用,也适合家用。
既然入门级 MPV 激活了 MPV 市场,那么相对富裕的家庭在考虑购车选择时,也将目光投向了 MPV。大众夏朗、本田奥德赛这类车可被视为处于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克莱斯勒大捷龙、丰田埃尔法这类车可以说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 MPV。
本田、丰田这类车型能够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这类能满足此向往的MPV车型依旧处于空白状态。
要说热衷于购买 MPV 的地方,日本之外,香港很是火爆。这里满大街都是埃尔法和海狮,还有众多适合家庭的紧凑型 MPV,其设计为 6 - 7 座,空间非常灵活多变。从车型定位来讲,基本上与别克 GL6 相近,但和 GL6 相比,它具有 MPV 车型标志性的侧滑门设计。
在国内市场之外,几乎见不到不采用侧滑门的 MPV 车型。无论是用于商用还是家用,也不管车型大小,侧滑门都很有必要。从历史方面来讲,不采用侧滑门几乎就等同于低销量,不过中国市场是个例外。
2018 年上半年中国的 MPV 销售数量为 77.28 万辆。2017 年上半年的销售数量是 91.09 万辆。2018 年上半年与 2017 年上半年相比,下滑了 15.16%。下滑幅度大幅高于轿车与 SUV。在国内市场销售的 104 款 MPV 车型中,专门针对一家人的合资 MPV 数量很少,几乎只有大众途安、本田奥德赛、大众夏朗、雷诺等几款车型。
首先看看你身边的朋友,接着思考有几个朋友家里买了 MPV 呢?其中那些拥有丰田埃尔法的暂且不论,而剩下的朋友家里所买的几乎都是本田奥德赛和别克 GL8 ,且清一色的都是这两款车。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逐渐朝着年轻化、互联化以及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经济用车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大”的喜爱。而选择低端 MPV 车型的消费者,其用途大多用于拉货。这与 MPV“真正”的用途是相违背的。因此,增添更多具有特色且多功能的 MPV 车型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品牌车企需要加强对产品调性的定位,并且提升产品调性。同时,要强化产品对标人群。只有这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逐步得到提升。
只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教授在迎来新的家庭成员时,能够选择的,不只是那几款在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就已经有的车型。
教授官方思域群,一起来聊聊“超跑”吧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