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讯焦点 / 正文
世界气象日:从古至今气象如何影响农业丰收与农民生活

Time:2025年04月13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说到气象,你的认知是什么?

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之类的谚语吗?是用来决定今天穿什么的“穿衣指南”吗?还是二十四节气以及各种节气美食呢?

来源|搜狐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时刻的影响。作为农业大国,农民伯伯们始终在时刻关注着天气的变化。因为农业向来都存在着“看天吃饭”这样的说法。

今天是“3·23”世界气象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气象对收成有着怎样的影响吧。

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为了大地丰收,所以仰望天空

大家都知晓,中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从过去的刀耕火种到后来的铁犁牛耕,生产工具发生了变化,这使得耕种的方式以及作物也随之改变。然而,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古人一直怀着为了实现丰收的目的,对气象进行着不懈的观察与研究。

古人对气象进行观察和预测,常常以农谚的形式流传下来。唐朝黄子发所撰写的《相雨书》,记载了 169 条气象谣谚。此书分为“候气”“观云”“察日月并星宿”“会风详声”“推时”“相草木虫鱼玉石”“候雨止天晴”“祷雨”“祈晴”九篇,展现了古人为预测气候变化所做的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_农业灾害研究怎样_《农业灾害研究》

为了能更好地对气象进行预测,观测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数据获取方式。在咱们北京的东城区东裱褙胡同 2 号,有一座古观象台,它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 年)。这座古观象台是世界上现存较为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在长达 500 多年的时间里,这里积攒了大量的天文科学资料。并且,到现在这里还保存着清朝 180 年间的气象资料,是咱们学习气象知识的一个好地方。

来源|新浪

“瑞雪兆丰年”,这句谚语将气象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春雨贵如油”,此谚语也体现了气象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夏天不热,五谷不结”,这句同样把气象和农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谚语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又是农业气象发展的起点。

农业气象到底是什么?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如今,气象的观测与预测不再仅仅依靠观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地面观测以及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农业气象也变得更加“科学”了。

风云三号G星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农业气象到底都涵盖什么业务呢?

首先是对农业气象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科技的发展促使观测手段不断得以升级,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与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了关于农作物水分以及长势等方面的信息。并且能够依据当前的气象条件,将其优劣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为农事生产的品质和产量提供保障。

《农业灾害研究》_农业灾害研究_农业灾害研究怎样

其次是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准确预报。近期正处于春耕阶段,春耕属于农业生产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农作物较为脆弱,并且这也是农作物收获的重要时间。借助准确的天气预报,能够对天气状况可能给农业带来的影响进行预估,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此来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首先要将当地的气候特征与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综合考量。接着结合监测预报功能,一方面提前进行人工干预,以此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对农作物的播种、生长、收获等情况进行预测。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气象“黑科技”让农业不再“看天吃饭”

民以食为天,农业气象技术不断有新的“黑科技”出现,这些“黑科技”为我们碗中的饭菜提供着全方位的保障。

你能想象到吗?在河南的一些高标准农田里,X 波段相控阵雷达成为标配,L 波段风廓线雷达成为标配,植被物候观测系统成为标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成为标配,自动土壤水分站成为标配,农田小气候站成为标配,作物实景观测系统成为标配。这些高科技设施与气象卫星一起,编织了一张空天地一体化全天候智能监测网。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无人机是现代农业的好伙伴,气象部门也为其工作提供便利。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与预报,为无人机作业提供降水、风力等要素的预报,使无人机工作更有效。同时,气象部门借助无人机来监测灾害可能发生地的作物情况,改造后的无人机还能直上云端,参与人工增雨工作。

从“向天祈雨”转变为“人工增雨”,气象科技取得了进步,这使得农事生产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天的“脸色”。气象知识不但在农业领域有着重大作用,而且在其他各个方面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家知晓哪些受气象因素影响的领域呢?可以在后台与我们进行交流。

审核专家是叶海英,她是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新媒体中心的副主任。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