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春天,中国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联合采取行动下调了支付宝快捷支付的限额。此举动一经出现,就在银行业和互联网业这两个领域迅速引起了反应。马云在当时撰写文章并直接表明:“不清楚是谁赋予了银行们这样的权力,能够伤害储户支配自身资金的权利。也不明白谁来对四大‘国手’联合进行封杀的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管?”然而,世人早已忘却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这一次摩擦。时过境迁,在 2017 年的夏天,银行和互联网企业这对“冤家”终于迎来了专属于它们两人的春天。
四大行与BAJT集体进入恋爱季
2017 年 3 月 28 日,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蚂蚁金服集团和中国建行达成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银行的董事长是王洪章,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是马云,他们出席了签约仪式。建设银行的行长是王祖继,蚂蚁金服的首席执行官以及阿里巴巴的董事井贤栋,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协议。
2017 年 6 月 19 日,京东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与中国工商银行的董事长易会满进行了会晤。随后,京东金融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业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且正式开启了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的全面业务合作。
2017 年 6 月 20 日,百度金融宣告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这一事宜。接着,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且宣布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在此次发布会上,出席的人员有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 FSG 总经理朱光,以及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和农行副行长郭宁宁。
2017 年 6 月 22 日,“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中国银行和腾讯集团将着重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共同构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四则新闻跨度不足三个月,却把中国目前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与国内四家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联系到了一起。仔细观察这四则新闻,能发现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国有大行的董事长和互联网巨头的董事长一同出席。这样高规格的出席,也体现了双方对合作的重视程度。
老话说来,门当才能户对。从四大行 2016 年年报可看出,四大银行资产规模达 82 万多亿元人民币,全年净赚 8796 亿元,每天能进账 24 亿元。与四大行相比,国内的四大互联网企业赚钱能力就没那么强了,2016 年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百度加起来,仅挣了 967 亿元,勉强超过四大行净利润的十分之一。那么,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四桩“婚事”呢?
2016 年四大行的年报被翻看。这些年报中,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数字较为靓丽。然而,它们的增长率却在持续降低。除中国银行营收较 2015 年同比增加 1.96%之外,中国工商银行营收同比下降 3.12%;中国农业银行营收同比下降 5.62%;中国建设银行营收同比下降 0.02%。
银行业目前面临着央行缩表的问题,同时银监会也在加强表外资产管理,这导致未来在扩大资产规模方面难以有所作为。按照现在的增长模式,利润会受到很大限制,所以银行业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正因如此,借助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向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就成为国内银行业自救的首选。
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方面,一方面技术能力是它们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最大优势;然而在品牌、资源、规模、产品、客户群体以及对金融的理解等层面,互联网企业仍有较大的短板。互联网企业很难切入到银行擅长的领域去与银行竞争。所以,不如选择与银行合作,从中分得一份利益。而开放技术能力或许会成为未来互金巨头主要的业务方式和盈利来源。
BATJ傍着男朋友竞争,银联成瓜农?
建行+阿里:打通信用体系
线上方面,蚂蚁金服与建行将推动信用卡开卡业务的开展;线下方面,双方将推动渠道业务以及电子支付业务,使信用体系得以打通。未来,双方还会达成二维码支付相互认可、相互扫描的效果,并且支付宝将会对建行手机银行 APP 支付提供支持。
工行+京东:金融业务合作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
农行+百度: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百度与农行的合作主要在金融科技领域进行。其中包括共建金融大脑,还有对客户画像的构建。在精准营销方面展开合作,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进行风险监控,开展智能投顾以及智能客服等方向的具体应用。并且将在金融产品领域和渠道用户领域全面展开合作。
中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重点开展深度合作,合作基于云计算方面;重点开展深度合作,合作基于大数据方面;重点开展深度合作,合作基于区块链方面;重点开展深度合作,合作基于人工智能方面。共建普惠金融,共建云上金融,共建智能金融,共建科技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80 后和 90 后消费者成为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消费信贷成为银行的重要发力点。以银行的信用卡为例,信用卡一直存在消费场景欠缺的短板。以往我们大多将信用卡当作一种支付工具,然而分期购买的消费需求并未得到充分释放。网上分期购物出现了。它使得传统的低频信贷需求转变为高频的消费行为。这种变化产生了规模效应。规模效应为银行信用卡补足了消费场景。同时,相对较高的利息收入也逐渐成为各家银行在零售端发力的重点。
很多银行不擅长小额、分散、高频的消费金融需求。然而,互联网公司能够借助大数据计算的应用,很好地满足长尾用户的需求。在通过这些场景获取客户的同时,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来强化银行的风控系统,而这正是银行个人业务的关键所在。
看来,银行在业务方面需要互联网巨头,在技术方面也需与互联网巨头保持密切关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使得银行的老情人银联处境艰难。银联原本一家独大,如今逐渐被边缘化,很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它会沦为旁观者的角色。
银行+互联网,冤家宜“结”不宜“解”
BATJ 这四家互联网金融巨头与工农中建这四家的集体“恋爱宣言”,显然在中国金融界是一件大事。传统与现代进行联手,寸短与尺长相互勾兑,之前的一对冤家如今宣布成为恋人。这对中国金融界来说可谓是极为惊人的。那么,中国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业的格局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中国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工行被称作“宇宙行”。它们分别从东方、西方、南方、北方支撑着中国的金融领域。谁都未曾预料到它们如今会有这样的情况,居然能够放下自身的姿态,与出身平凡的 BATJ 展开合作。说到 BATJ,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它们各自都从原本不起眼的状态发展成为了非常出色的存在。天猫的双 11 活动,京东的 618 活动,各自所获得的资金都不少于千亿,如果没有强大的支付结算系统,是绝对无法做到的。眼下,微信支付的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 7 亿。同时,支付宝的客户数量接近 4 亿。这显然表明它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态势。尤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它在存款和支付领域,从银行那里分割走了很大一块蛋糕。并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这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起初,银行系统对互联网金融持排斥态度,并且凭借垄断优势对其进行围追堵截。然而,这些犹如穿草鞋般的“联军”却打破了围剿。因为它们掌握了互联网的共享秘方,从而使得共享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传统经济前行的火车头。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色彩到彩虹共享单车便可看出,中国的共享经济是多么绚丽多彩!而这些是没有互联网金融所无法做到的。形势已然形成,难以破除逆势。中国银行业此刻正在失去能够轻松赚钱的美好时光,并且在不断地退步。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吸引资金的能力,使得银行心生嫉妒。即使身处深山富有,也会有远方的亲戚;谁会不喜爱富有呢?无论是他的大舅还是他的二舅,都属于他的亲戚;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属于金融范畴,银行就容忍一下吧。而互联网金融也需要目前作为金融老大哥的银行作为伴侣来壮胆,就顺从吧。就这样一容忍一顺从,两者就开始交往了。
银行与互联网携手了,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也携手了。中国的金融业格局发生了变化,率先携手的银行和互联网的四对企业,它们是否会攻城略地,进而形成混合金融的四大巨头,也就是所谓的“四龙治水”呢?答案应当是否定的。
BATJ 各自的男友本身存在差距,工行作为“宇宙第一行”,从资产规模和赚钱能力方面来看,都明显比另外三大行要强。而这四组“冤家”的般配程度各不相同,蚂蚁金服最为出色,其男友也最强;京东依靠电商,腾讯依靠微信支付,目前两者难分高下;百度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原本就比另外三家要弱。所以,在前提未发生巨变的情况下,这四桩“婚事”难以各自在一方称雄,“四龙治水”的格局不会形成。或许未来会出现“九龙戏珠”的局面。但不管怎样,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联姻,都对各自的发展有利,对各自的估值都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他们的“爱情”故事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