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属于宿根草本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它能够无限期地生长。然而,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常规栽培的生姜其生育期通常只有 165 天左右。这就是生姜产量一直难以提升上去的主要原因。生姜具有无明显成熟期的特性,我们以延长生姜生育期为突破点,开展“双膜一网”生姜高产栽培。前期进行地膜覆盖,提前播种;中期搭盖高低遮阳网,起到遮荫作用;后期扣拱棚,进行保护延迟。这样使生姜的生长期从常规栽培的 165 天延长到 220 天左右。并且采取了科学管理、配方施肥、综合防治姜瘟病等配套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平均亩产量达到 5835 公斤,比常规栽培增产 1500 公斤,在高产地块能达到 6565 公斤,同时生姜的品质和商品性也有了明显提升。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精细整地,配方施肥
宜挑选土质肥沃、便于排灌且无姜瘟病的地块,在进行了冬耕之后,春季要尽早进行精细的整地工作,让土壤达到上面疏松下面坚实的状态。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将无病残体的圈肥、饼肥和草木灰配合着使用,结合整地时每亩撒施 3 至 4 立方米优质腐熟的鸡粪或者 5000 至 6000 公斤优质圈肥作为基肥。在高肥水地块进行开沟备播,行距为 60 至 65 厘米。每亩要在沟中施豆饼 100 公斤,施三元复合肥 50 公斤,施硫酸钾 50 公斤,施锌肥 2 公斤,施硼肥 1 公斤,这些肥料用作种肥。
2、精选姜种,培育壮芽
选择姜块,要求其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且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无病虫害,这样的姜块可作种。每块姜种需重 70―100 斤。要严格淘汰那些姜块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种姜,以此来确保出芽均匀一致。三是要把姜芽大小控制好,要掌握在芽长 1 至 1.5 厘米,芽基部有根的突起时进行播种。如果有的已经看到根,就需要分批播种。
3、早期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早播
生姜对霜冻不耐受,姜种要在 16℃及以上才会开始发芽。如果播种过早,土壤温度会比较低,姜芽会被冻住而无法发芽;倘若播种过晚,有效积温就会减少,姜块膨大的时间不够,从而相对地缩短了生姜的生育期,导致减产。而实行双膜一网栽培后,播种时间能够提前到 3 月中旬左右。播种后需及时进行浇水操作,要喷洒除草剂,还要覆盖厚 0.06 毫米且宽 2.4 米的地膜。这样做能提高地温以及保墒,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能够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也能够促进各种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加速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使耕层的有效养分得以增加。
4、化学除草
生姜播种之后,要浇足够的水。水渗下去之后,进行覆土并耥平。接着喷洒除草剂,可选用 33%的施田补乳油、24%的果尔乳油或 40%姜蒜草克乳油,每亩使用 120 毫升,兑入 30 至 40 公斤水。各种除草剂需在播后苗前以及杂草尚未出土之前进行喷洒,并作土壤封闭处理。喷洒之后尽量不要翻动表土。如果药量不够或者施药过晚,会影响姜的安全性和药效。喷完之后就可以覆膜了。为避免姜芽出土后受到膜的灼伤,需要让畦面形成“凹”形,这样膜就不会直接与土壤接触了。
5、合理密植,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生姜的产量由单位面积内的株数以及单株根茎重这两个因素所构成。将群体和个体的关系处理妥当,实现合理密植,就能让生姜块大且高产,商品性也会很好。所以,加大行株距,减少株数,这样既有助于个体发育,又能保证群体产量。种植时行距为 57 厘米,株距在 20 至 30 厘米之间,每亩可栽种 5000 至 6000 株。
6、适时遮荫,促进生长
生姜出苗达到 50%的时候,需要及时对姜田进行遮荫。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姜苗能够健壮生长。原来使用的是条幅式遮阳网,现在要变为高位棚式遮阳网。具体的方法是:借助水泥柱或者竹竿,将它们扎成 2 米高的拱棚架,然后在上面扣上遮阳网,这样遮光率能够达到 30%至 40%。
7、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方施肥
追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先轻追提苗肥。在 6 月上旬,结合浇水,每亩顺水冲施 25 公斤尿素。接着重施分枝肥,在 7 月下旬,结合撤出遮盖物开沟追施 100 至 150 公斤生物肥、50 公斤豆饼(大豆)和 30 公斤硫酸钾,追施后要及时浇水。然后补施秋苗肥,在 9 月下旬,根据姜苗的长势,酌情补充追施钾肥或氮肥。生姜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差,在生长过程中既怕旱又怕涝。基于此特点,前期适宜浇小水,要杜绝大水漫灌。幼苗期需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 65%―80%,这样有利于生姜器官的迅速形成。
8、综合防治姜瘟病
一是进行轮作换茬;二是挑选抗病品种以及无病姜种;三是浇灌干净的水,施加干净的肥料;四是及时对病株进行处理,当在田间发现病株后,要迅速拔掉病株以及其周围 0.5 米范围内的健康株,挖掉带有病菌的土壤,并且在穴内撒施石灰,或者使用药肥素进行灌穴处理;五是进行药剂防治,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浸泡种子,或者在三股权的时候使用药肥素、姜瘟散、姜瘟宁、绿霸、铜高尚等药剂浇根,每 7 至 10 天浇一次,连续浇 3 至 4 次,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姜瘟病的发生。
9、后期拱棚覆盖,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
生姜的收获期通常在 10 月下旬,会在初霜到来之前进行。为了能延长生姜后期的生长时间,提升生姜的产量和品质,会对生姜实施后期塑料拱棚覆盖,让生姜在一定的有霜期内能够正常生长。需要加强棚内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通风换气,使棚内温度在白天保持在 25℃左右,夜间不低于 15℃,借助昼夜温差,促进养分的积累,从而提高生姜的产量。采取拱棚保护的生姜,能够比常规地块延迟 20 天收获。于是,在 11 月中旬,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进行收获。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