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发了上篇,有一些跑友的感悟很深。他们在群里进行各种讨论,其中提到了 xx,一直误以为你是大神!现在看来,我错了!
哈哈哈
那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
关于比赛、装备、营养这三个方面的误区:
比赛篇
15、一年参加的马拉松比赛不能超过两场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说法,一年参加的马拉松数量不要超过两场,不然的话就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请注意,这个谣传的观点,最早的版本是: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能出成绩的周期大约为一年两次。这意味着如果比赛过多,他们就无法调整到最佳状态。后来不知为何就变了味道。
实际上,业余选手在跑步比赛时的强度,或许都比不上专业运动员训练课的强度。如果跑得慢一些,那么每天都跑步并非是不可能的。
16、赛前早餐吃太多or太少
赛前需要多吃,因为跑到后面会饿。赛前如果少吃,就会有负担。这两种声音都很广泛地流传着,并且都是大神告诉你的,那你到底应该听从谁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要看你计划用多长时间完成比赛。如果打算 3 个小时完赛,那就少吃些,这样能减轻负担,以便可以轻装上阵;要是打算 6 个小时完赛,那就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因为在跑长途的过程中一定会感到饥饿,就像汽车跑长途需要加满油一样。
其实不是有补给吗,这个问题不用太纠结的。
17、过分强调配速的匀速
很多人会告诉你配速要均匀,要全程保持匀速,这就是配速。然而,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匀速配速是以马拉松赛道是平坦的为前提的。倘若赛道存在上坡或下坡的情况,却还强迫自己按照固定不变的速度奔跑,那么实际的强度节奏就会变得混乱。
配速的根本在于“配能量分配”。也就是以比较恒定的强度和能量消耗来进行跑步。上坡时需要减速,下坡时则要加速。只有这样,跑步的过程才会是均匀的。所以,在一场比赛中,配速有可能会出现波动,原因是道路不平。
18、以为撞墙是能量耗尽
撞墙意味着能量耗尽吗?不是的。撞墙是糖原几乎耗尽了,大脑察觉到缺糖,从而导致了精神崩溃。这属于大脑的指挥中心出现故障。实际上,只要你不想停下来,你是还可以继续跑的。
这是为什么在快要撞墙的时候吃一个能量胶就能再次开始运作呢?因为能量胶能够被快速吸收,从而给大脑提供糖分,这样你的指挥中心就重启了。
19、吃芬必得忍痛坚持
疼痛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如果吃止痛药破坏了这个机制,那么自然的保护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了。此时,身体可能不会感到疼痛,还能继续奔跑。但如果受伤了,之后可能会后悔当初破坏了身体的保护机制。
20、排酸跑是排乳酸?
排酸跑被称作排酸,然而实际上并非排乳酸。乳酸是一种能够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在赛后的几个小时内会自然消失。
赛后身体会有酸痛感,这是由肌肉的轻微拉伤导致的。进行排酸慢跑,可以让受损的肌肉结节得以舒展,使肌肉纤维丝排列得更加整齐。可以想象一下,肌肉就像是一堆电线,刚跑完步时有些杂乱,甚至还有断开的,而第二天再跑,就是让这些电线排列得更整齐,重新长好的肌肉会更有作用,也更美观。
装备篇
21、跑鞋过度保护
跑鞋存在过度保护这一情况,这是一个较大的误区。你应根据自身所需的保护程度,去购买相应缓冲的鞋子。过度保护与缺少保护一样,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请记住,在跑步过程中,跑鞋和身体共同完成一个落地缓冲的动作。正常情况下,跑鞋缓冲 20%,人体缓冲 80%。但如果是过度保护的鞋子,情况就会不同。此消彼长,鞋子完成 30%,那么人的肌肉就只需要完成 70%的工作。长此以往,人会越来越弱,就像天天拄拐杖,后来离开拐杖就无法走路了一样。
22、以为一开始就可以赤足跑
《天生就会跑》这本书把赤足和极简推向了当年很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参与训练的人越来越多,因过度追求赤足而导致的损伤也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赤足和更多保护本身就是跑步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如同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一样,且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已有千年之久。
我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跑者。我认为比较靠谱的做法是,要赤足跑步,并且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从极简跑鞋开始,同时还需要辅助大量的力量训练以及敏感度训练,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而要保护这一派,需要有“男儿应当自强,跑鞋应当自弱”这样的发展眼光。人在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弱,所以需要保护性好的鞋子,这样能帮助你度过初学的门槛。之后,随着人的成长,鞋子是可以逐渐变得越来越薄的。
赤足,一下子是无法脱掉鞋子而成为赤足高手的,因为我们穿着鞋子生活的时间实在是太久太久了。并且,古代人赤足时所处的环境与我们不同,那时没有那么多硬化的水泥路面,相比之下,我们赤足的环境比祖先的更差。
敲黑板了:需要循序渐进。
23、压缩裤外面还要不要穿短裤?
欧美人觉得穿了压缩裤就不该再穿外面的短裤,他们曾把压缩裤外面套短裤当作最不好看的装扮之一。然而,在日本,压缩裤外面必须要套短裤,不然会被看作不文明。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
其实,这是因为人种不同且文化不同。美国人的翘臀相对较多,而亚洲人往往很难练成特别翘的臀部。当亚洲人穿上外面的短裤时,会感觉更舒适。欧美那种翘臀长腿的体型,直接穿压缩裤会显得更美观。
另外,这是因为开放的传统文化与含蓄的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在国内,关于怎么穿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身材来决定。
24、鞋子缓冲越大越好
新手容易陷入这个误区,他们认为缓冲越多就越有保护性。然而,需要知道的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保护过多,就会影响速度,还会削弱锻炼效果。
正确的方法是鞋子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定期进行“升级”。如果一双鞋子你能够驾驭,且它的保护性较弱,那就意味着你的能力比较强。
25、冬天穿纯棉内衣跑步
夏天人们都知道要穿速干的跑步衣服。然而我发现,在冬天跑步时,有很多人会穿纯棉内衣跑步。一方面,国内专门的冬季运动内衣数量比较少;另一方面,许多新的跑步者在冬季跑步时,常常只注重外衣,却忽略了内衣的排汗性。冬季时,湿衣服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26、忽视墨镜的重要性
墨镜应是户外运动的必备物品。跑步通常长时间在户外,烈日会伤害眼睛,且会影响心理,使人焦躁。戴上墨镜后,能从心理上感受到凉爽。
营养篇
27、饮食缺乏蛋白和和脂肪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导致肥胖的情况居多,很多人都对吃肉和脂肪怀有恐惧。然而对于大运动量的跑者而言,这两者都极为重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是每个跑者都认同的观点,不过在对待蛋白与脂肪方面,多数人都过度害怕。
蛋白质是肌肉生长的原材料,没有蛋白质,肌肉就无法生长。脂肪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被吸收,没有脂肪,那些脂溶性的维生素就无法被吸收。能吃到嘴里的有七大物质,它们各自都有使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好。
28、喝水太少
一公里大概会消耗 0.12 升水。10 公里则是 1.2 升水。人体当中 70%都是水,而水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然而,缺水所带来的危害是长期且慢慢显现出来的。对于经常跑步的人们来说,跑步量较大时,水也需要充足。你自己看着办吧。
29、不跑步也大量喝运动饮料
跑步时喝佳得乐等饮料是很好的。然而,不跑步却把它当作水来喝就不太好了。运动饮料糖分很高,其热量不比可乐小多少。并且里面含有盐分、矿物质等。平时喝太多这种饮料也不好,因为微量元素从名字就能看出不是大量摄入的。
30、为减肥挨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挨饿会启动身体的保护机制,使身体意识到“环境很危险,需要面临饥荒,赶紧多储存点脂肪,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是较为主要且普遍的误区,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先列出这 30 条,足够新手去体会一段时间了。之所以是三十条,是因为“三十而立”。
随机附赠篇
最后再教大家一段跑步圈的江湖黑话,虐死那些跑步新手:
Q:啥时候跑个BQ?
我购买了最新款的虎走。多练习几次亚索 800 的话,就差不多能够达到 305 了。
不错啊,加油呀。我看了你之前的比赛,每次都出现撞墙的情况呢,配速不太稳定呢,得多练练。而且,你的跑量不是特别大,除了间歇训练,LSD 也不能放松哦。去找一场金标赛事,努力跑出 PB,拿下 BQ 呢。跟着 300 兔子跑,如果不行的话,我可以给你当私兔。你瞧,跟你一同起步的小李子已经开始刷大满贯啦。
好的,不过之前一直进行黑练法特莱克的训练。在跑香山 2.0 时崴了脚,现在正在恢复中。
慢慢来,别着急,要记住 RICE 原则,这样才能早日康复。千万不要像某些人一样,不注重运动热身拉伸,也不讲科学,不看“跑步那点事”公众号。结果呢,跑步膝、ITBS 总是反复出现,足底筋膜炎也一直没好,现在都变成残障装备控了,肌内效贴、压缩衣总是不离身,护膝、护踝、髌骨带也总是在腿上。他们每天都在家踩高尔夫球,滚泡沫轴,连跑步都像是在练杂耍了……
END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