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腾讯从收入结构看非线形发展:中国互联网的忒修斯之船

Time:2025年04月10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作者丨雪豹财经社 刘意默

“公司”一词一般被认为源自拉丁语“”,其意为身体。这意味着,对于公司的理解是,一群人被组织起来,从而变成能够统一行动的单一实体。

从这个角度而言,腾讯并未发生变形。它只是从原本的规模逐渐变大,接着又从大的规模发展到更大的规模。然而,要是从收入结构的角度去看,腾讯是以另一种非线形发展的态势屹立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1998 年成立的腾讯相较于麦当劳、苹果以及任天堂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而言,是个“年轻人”。在 26 年的时间里,腾讯赖以盈利的业务经历了多次变革。腾讯变形的剧烈程度,就如同卡夫卡《变形记》中从人变成甲虫的格雷戈尔那般。不过,更形象的一种说法是,腾讯就像是中国互联网的“忒修斯之船”,虽然每根木头都已更换过,但这条船依然是腾讯。

腾讯变形简史

社交和游戏是腾讯难以回避的关键词。然而,在腾讯 26 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社交和游戏稳定获利并非易事,腾讯曾在探索过程中多次身处濒临危险的境地。

腾讯于 1998 年成立,在获得最初几笔关键投资后,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为如何实现盈利。2000 年年初时,彼时的 OICQ 尚未改名为 QQ,尽管同时在线账户已超过 10 万,但却无法将其转换成利润。所以,在烧光账户上的现金之前,实现自身造血便是当时腾讯最为紧迫的任务。

腾讯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移动梦网”及衍生业务,这是幸运的,因为是通过模仿日本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增值服务而实现的。到 2001 年 2 月,“移动梦网”业务进入北京,腾讯由此完成了全国主要市场的布局。6 月,腾讯的财务报表首次达到单月盈亏平衡。彼时,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深陷亏损。彼时,纳斯达克上市的网易深陷亏损。彼时,纳斯达克上市的搜狐深陷亏损。而腾讯成为中国最早盈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腾讯靠移动梦网实现盈利之时,竞争对手们纷纷入局。这使得电信运营商们在相关业务上的话语权逐渐提升。最初“15:85,腾讯拿大头”的分成比例,注定无法长久持续下去。随着移动梦网盈利越来越多,这项业务也开始进入倒计时。

2004 年,中国移动提出要商议分成比例,之后改为 5:5。2006 年,中国移动发布了飞信。腾讯的无线增值业务遭遇了空前的打击。然而,腾讯在此时已经开始逐渐实现转型。财报显示,移动及电信业务在腾讯总营收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时接近三分之二(66%),而到 2006 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四分之一(25%)。

这是腾讯的第一次变形,主角是QQ。

腾讯摸索推出了 秀、宠物、空间、游戏大厅等业务,并且发布了 Q 币。在 2003 年,腾讯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不到三分之一,到 2006 年则快速增长到 65.2%,接近三分之二的营收占比,从而让腾讯摆脱了“移动梦网”依赖症。

这套服务构建了腾讯在社交领域的优势。2006 年,《互联网周刊》有评论。该评论称:在未来几年,马化腾试图全面接管中国网民的网络生活。

这次转型存在被盈利压力所逼迫的因素,属于被迫“断奶”的情况。而闯入游戏业务这一行为,则是腾讯自身的主动选择。

腾讯在 2003 年第一款代理游戏《凯旋》失利后,其做游戏的信心曾一度受到打击。然而,在马化腾的坚持下,腾讯游戏逐渐找到了节奏。腾讯先是在棋牌游戏领域打败了曾一度占据 80%市场份额的棋牌游戏行业老大哥联众,随后推出了《幻想》《堂》等游戏。

2008 年被称作腾讯的“游戏元年”。这一年,腾讯代理发行的《穿越火线》和《地下城与勇士》非常火爆。同时,腾讯对外进行了投资,而被投资的对象日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开发出了《英雄联盟》,这个对象就是拳头游戏。到 2011 年,腾讯的 158 亿网络游戏收入,已经在全年总收入中占比超过一半。

腾讯棋牌类游戏_腾讯棋牌游戏_棋牌腾讯游戏怎么玩

这之后,腾讯曾经一度凭借“QQ+网游”的产品矩阵组合而被人们所知晓。然而,这并没有阻挡腾讯继续进行自身的改变与发展。

2010 年,有一款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叫 Kik,它同时吸引了雷军和张小龙。不久之后,米聊和微信先后面世,双方开始了对决。然而,微信通过快速迭代,上线了“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等功能,原本难解难分的战局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最终微信锁定了胜局。

这之后,开始不断复制成功,踏上开拓盈利的“重复”步伐。2024 年几个季度的财报显示,微信小游戏、视频号、微信广告已成为腾讯营收的重要增长来源。2023 年,游戏业务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如今,腾讯已无法仅用单一业务来定义。

腾讯在不断变形,与之相呼应的是它近乎疯狂的增长速度。腾讯从创立到营收达到百亿,花费了十一年的时间。从营收百亿到突破千亿,仅仅用了六年。在 2023 年,腾讯的年营收已经超过了 6000 亿。自上市以来,其平均年营收增长率为 42%。

在极速奔跑中还能不断变形的,除了变形金刚,就是腾讯了。

何以变形?

在中国互联网商业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一波又一波抓住过风口的人和公司。然而,真正能够接住那如倾盆般巨大富贵的企业却并不多。究竟是什么在驱使着腾讯不断地进行变形呢?并且每次关键的变形都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腾讯传》里,作者吴晓波经过数年对腾讯的调研后,放弃了去回答“腾讯的本质”这一问题。而对于腾讯的成功原因,他用一些关键词进行了概括。其中,“赛马机制”被多次提及。

赛马机制在腾讯,可被视为一种内部竞争与创新的机制,而这或许就是腾讯能够持续变化的“第一推动力”。不过,此机制并非基于马化腾等高管的深思熟虑而进行的顶层设计,而是在风口之上自然形成的企业文化。

的盈利具有代表性。在发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这不仅是腾讯一家的问题,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在线即时通讯业务也都未探索出更好的盈利模式。最终将 从亏损泥潭中拉出的,并非是 创造者们高瞻远瞩的预先设计,而只是一次看似普通的转岗。

许良原本应聘的是另一个职位,入职时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没有什么事做”的产品经理。在无所事事的过程中,他发现了韩国某社区网站的虚拟付费商品,觉得这种盈利模式能够被 借鉴。获得腾讯管理层认可之后,秀成功嫁接到了 体系中。在上线前的半年时间里,就有 500 万人购买了该服务。秀使腾讯在移动梦网业务之外找到了另一个盈利点。

秀的成功对于腾讯而言,除了能够带来收益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更为深远的意义。那就是形成了以项目为主体的产品经理制,“谁提出,谁执行”以及“一旦做大,独立成军”这样的不成文规则,使得“赛马机制”成为了可能。这让腾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时,有了能够快速跟进并且将业务做大的机会。

2010 年,处于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前夜。国外有一款即时通讯手机应用叫 Kik,它的爆火引起了国内许多团队的关注。如今我们知道是张小龙带领的 邮箱团队击败了雷军的米聊,但当时微信的敌人并不仅仅只有米聊。在腾讯内部,除了张小龙的微信之外,还有 和手机 QQ,总共有三个团队在同时进行开发。最终,微信凭借其开发速度以及优秀的产品力取得了胜利。

游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是腾讯的重要基础。腾讯在游戏领域开展的赛马式竞争,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2014 年,市场上尚未有成熟的 MOBA 类手游。腾讯旗下的天美工作室和光子工作室在这条赛道上开始了竞争。《王者荣耀》(当时还叫《英雄战迹》)曾一度处于落后状态,所获得的资源以及所拥有的光环都比不上光子的《全民超神》。然而,最终它凭借着一种不会影响对局公平性的模式取得了胜利,并且帮助腾讯在竞技类游戏中确立了优势地位。

已经停服的《全民超神》宣传图

这些内部赛马存在成功案例,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之处:当时腾讯的核心战斗团队并未开发这些产品。“赛马机制”与主动辨认风口并全力投入的机制不一样,它能让不同团队去尝试不同的方向,而在潮水来临的时候,往往能够比对手领先一个身位。

腾讯棋牌类游戏_腾讯棋牌游戏_棋牌腾讯游戏怎么玩

赛马机制有另一面,那就是内耗。然而倘若没有赛马机制,腾讯或许就会失去很多可能性,并且在这些可能性当中,就蕴含着腾讯变形的秘密。

变形:基业长青的基本功

在漫长的商业史中,不断在发展壮大中进行变形,这不是腾讯独有的本领。一家企业若想保持基业长青,那么勇于变形以及善于变形几乎是必备的技能。

苹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75 年,美国成立了家酿计算机俱乐部(the Club)。这个组织有一些很有名的成员,其中包括苹果的两位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同时,这个组织也有一些很有名的敌人,其中就有比尔·盖茨。

从“家酿”这两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针对个人家用计算机的科技爱好者组织。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对乔布斯两人的创业灵感有着极大的影响,堪称他们的缪斯女神。1976 年,苹果开始销售 I 产品,从而开始进入电脑市场,并且凭借 Mac 等主打产品在电脑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沃兹尼亚克手搓 I,拍卖价超过60万美元

2001 年时,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乔布斯开始重新思考苹果的未来。他认为个人电脑不会被边缘化,而是会成为家庭的“数字中枢”。这个数字中枢所连接的设备,有音乐播放器、录像机、相机,还有可能的智能手机。

苹果怀揣着乔布斯所称作“数字生活方式”的宏大愿景,持续开发出诸多新产品,其中有 iPod 以及 iPad 等。特别是在 2007 年发布的那一款产品,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热潮的开端。到 2023 财年,其营收已经超过了总营收的一半,而曾经作为主营业务的 Mac 电脑,其占比仅不到 8%。

乔布斯富有浪漫气质且喜欢冥想,站在他对面的是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更加务实且有条理。二人的气质截然不同,但在让公司不断变形以跟上甚至引领时代这一方面,他们却保持了罕见的一致。

微软的发展史就是微软不断变形的历史。

微软在成立初期,其主要业务是开发和销售解译器,同时与 IBM 合作提供 MS-DOS 操作系统。1985 年,微软发行了首个可视化系统。1990 年,微软发布了 MS 1.0。1995 年,通过将 IE 浏览器与系统进行绑定,微软逐步在与网景的浏览器大战中占据了优势。

2000 年比尔·盖茨宣布退休时,平台营收为 93.8 亿美元。此前在八十年代后期,它是主要的营收来源,但到 2000 年,其占当年总营收的比例降低到 41%。而组件业务所在的生产力应用和开发者收入为 104.7 亿美元,占比 47%。

比尔·盖茨退休之后,微软依然在进行着变化。即便鲍尔默被称作“最失败微软 CEO”,他也给微软种下了云服务的根基。而现任 CEO 萨蒂亚·纳德拉让微软处在了 AI 的前沿。

2024 年年初,微软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家市值超过三万亿美元的公司。

在商业领域,公司制被发明之后,基业长青始终是众多企业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中国的传统智慧里,存在“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在商场中那些竞争激烈的领域,三代都已经算是很奢侈的了。但并非没有解决办法,腾讯、苹果和微软的事例证明了,企业能够通过持续地改变形态,跨越一个又一个商业周期。

如今,微信成为了腾讯保持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这大概率不会是腾讯最后一次发生改变。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