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2025年1月安徽省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SUV增长3.41%,轿车下滑2.55%

Time:2025年04月10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1.1-汽车市场概况

2025 年 1 月安徽省乘用车市场销量比上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与上年 12 月相比,降幅超过两成,不过这个降幅相对来说比较小,这表明安徽省的汽车市场较为稳定。2025 年 1 月恰逢农历新年,部分需求在上年 12 月份已经提前被释放了。

商用车占比达 7.58%。

1.2-销售结构

SUV 在车型大类中,本期销量为 39.2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41%,其销量占比是 43.99%;轿车车型本期销量是 39.7 千辆,同比下降了 2.55%,销量占比为 44.62%;货车车型本期销量为 5.7 千辆,同比下滑了 20.18%。

汽油车在燃料结构中的本期销量为 51.9 千辆,其同比下滑了 12.07%;新能源车在其中的市占比达到 37.34%。纯电动车型本期的销量是 19.6 千辆,同比增长了 20.13%;混动车型本期的销量为 13.6 千辆,同比增长 26.13%。

1.3-市场概况

市场地位比较稳定。

合肥市本期汽车销量为 29.0 千辆,在本期销量贡献度较高的城市中排在第一位,且同比下滑 4.25%,其市占比为 32.62%,与上年同期相比,占比缩小了 0.77 个百分点;阜阳市本期销量是 10.9 千辆,同比增长 9.68%,市占比达到 12.25%,与上年同期相比,占比扩大了 1.31 个百分点。淮北市本期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2.85%,这是所有城市中降幅最大的。在全部的城市里,只有四个城市的销量是增长的。

2.1-月度销量走势

国内乘用车的销量在本期呈现增长态势。上年 12 月份部分需求已得到释放,然而环比下滑幅度超过两成。即便如此,安徽省的汽车市场依然韧性十足。

1 月份的销量规模未达十万辆。安徽省在本期的销量为 80.8 千辆。同比增长了 0.46%,增长幅度相对较小。虽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与上年同期基本保持一致。环比则下滑了 26.44%。

2.2-动力总成

燃油车 1.5 排量车型处于领先地位,其本期的销量为 33.2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0.82%,在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为 41.12%。0.0 排量车型在本期的销量是 19.0 千辆,位列第三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1.96%,在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为 23.50%。本期 1AT 车型的销量为 23.4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2.22%;本期 7DCT 车型的销量是 23.6 千辆,在所有车型中位居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13.62%;CVT 车型本期的销量为 13.9 千辆,排在第三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70%。

动力方面,0.0L 1AT 车型在销量上领先其他燃油车型。本期该车型销量为 19.0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1.97%,但与上一期相比则下滑了 47.31%。1.5T 排量车型主要与 7DCT 相搭配,本期其销量为 10.7 千辆,排在第二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4.77%,与上一期相比下滑了 1.71%。2.0T 7DCT 搭配的车型,其销量降幅达到了 20.75%。

2.3-车企

国产乘用车销量中车企所占的比例为 86.12%,这基本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走向。车企的比重有稍微的缩小,与上年同期相比,所占比例缩小了 0.02 个百分点。大部分车企在本期的销量都出现了下降,其中长城汽车以及华晨宝马的下滑幅度已经超过了三成。

吉利汽车销量增长较为明显,本期销量是 9.8 千辆,排名在第二位。同比增长 33.69%,市场占比 12.12%,比上年同期扩大了 3.01 个百分点。长城汽车本期销量1.5千辆,同比下滑33.23%。

2.4-各车系表现

自主车系的销量有自主情况,且自主品牌销量最多;日系品牌销量下滑态势明显。本期自主品牌的销量为 50.0 千辆,在国产乘用车市场中占比 62.3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8.32%。日系品牌本期销量是 6.2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18.05%;韩系车型本期销量为 0.6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43.25%,其降幅为最大。

合资品牌被德系和日系所瓜分。在安徽省的合资品牌里,销量处于首位的是大众,其本期的销量为 10.1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0.43%;在本期的自主品牌中,吉利的本期销量表现较为突出,同比增长了 34.57%,本期销量是 7.2 千辆。

2.5-区域概况

安徽省在本期国产乘用车的排名中位列第八,成绩是 80.8 千辆。与上年相比,排名上升了 1 位。其市场份额占 4.51%。在安徽省辖下的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整个省份中大部分城市汽车销量呈现负增长态势。合肥市的销量最多,其本期销量为 27.18 千辆,在所有城市中排在第一位,且同比下滑了 0.96%。阜阳市的销量紧随合肥市之后,达到 9.74 千辆,该城市销量同比增长了 11.22%。芜湖市本期的销量是 5.75 千辆,排在第三位,同比下滑 4.91%。六安市的销量降幅在所有地区中是最大的。它同比下滑了 10.67%。本期的销量为 3.84 千辆,并且在所有地区中排在第七位。

2.6-国产乘用车销售结构

销售结构方面,只有 SUV 车型的销量呈现增长态势。SUV 车型在本期的销量为 38.4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4.28%,但与上期相比则下滑了 27.09%,其市场份额为 47.50%。由于新能源车型的发展,轿车也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轿车在本期的销量是 39.1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2.02%,与上期相比下滑了 25.43%,市场份额为 48.37%。

新能源发展态势良好,其市场份额已扩大至 38.07%。纯电动车型本期销量为 19.0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1.96%,与上一个周期相比下滑了 47.32%。插混车型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增长部分,本期销量为 8.9 千辆,同比增长 35.32%,环比下滑 36.14%。汽油车在本期销量中占据第一位,其本期销量为 48.4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10.89%,在市场中所占份额高达 59.83%,在市场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2.6.1-细分市场-销量分布

合肥市作为省会,在各细分车型市场的城市乘用车销量方面都处于第一位。安徽省的大部分城市,在各个细分市场的销量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合肥市在轿车市场的销量为 12.8 千辆,且同比下滑了 1.02%;阜阳市本期的轿车销量是 5.0 千辆,同比增长 8.36%,位居第二位。在 SUV 车型方面,合肥市的销量有所增长,同比增长 0.13%,本期销量为 13.2 千辆,排在第一位。合肥市在 MPV 车市本期的销量为 1.0 千辆,并且排在第一位,其销量同比下滑了 10.02%;阜阳市在 MPV 车市本期的销量是 0.3 千辆,位居第二位,其销量同比增长了 6.44%。

2.6.2-细分市场-车企

从各大车型的市场情况来看,部分车企的销量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而大部分车企的销量则是下滑的。吉利汽车在本期的销量处于正增长的趋势之中。

小鹏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2017.46%,增速最快。SUV 市场中,车企所占比例为 71.14%。奇瑞汽车的销量是 8.0 千辆,位列第一位,且同比增长了 23.84%,其市占比为 20.83%。吉利汽车本期的销量是 5.2 千辆,同比增长 26.85%。在本期的 MPV 市场中,车企占比 79.04%。排在第一位的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为 0.5 千辆,市占比达到 17.43%,同比下滑 36.08%。

2.6.3-细分市场-车系表现

在轿车市场中,自主品牌仍占据重要地位,且自主车系销量出现增长。在 SUV 市场中,自主品牌也占据重要地位,自主车系销量同样出现增长。在轿车市场中,日系品牌的降幅比德系品牌的降幅大。在 SUV 市场中,日系品牌的降幅也比德系品牌的降幅大。

轿车市场里,自主品牌本期的销量为 21.3 千辆,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它同比增长了 7.88%,市占比达到 54.99%,比上年同期扩大了 5.01 个百分点。韩系轿车的销量是 0.3 千辆,同比下滑了 29.71%,降幅比较大,市占比为 0.87%。SUV 市场的自主品牌本期销售数量为 26.2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0.82%,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达到 68.68%,相较于去年同期扩大了 4.02 个百分点。MPV 市场中自主品牌的销量是 2.0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11.92%。德系品牌在 MPV 市场的销量为 0.1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28.68%。

2.6.4-细分市场-燃料结构

国产汽车市场中,新能源类型汽车的销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在轿车市场里,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三成;在 SUV 市场中,新能源渗透率也达到了三成;而在 MPV 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同样超过了三成。

汽油车在轿车市场的销量为 23.1 千辆,其同比下降了 10.37%;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是 11.4 千辆,同比增长了 5.67%;新能源轿车市场的占比为 39.14%,同比增加了 4.50 个百分点。SUV 市场中汽油车的销量为 23.5 千辆,其销量同比下降了 9.60%;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是 7.3 千辆,同比增长了 60.24%;新能源在该市场的占比达到 37.60%,同比增加了 9.90 个百分点。MPV 市场在燃料结构方面的表现较为良好,纯电动车型的增速较快,同比增长了 2.65%;新能源在该市场的占比为 34.18%,同比扩大了 13.48 个百分点。

2.6.5-细分市场-动力结构

本期 1.5 排量车辆较为畅销,在轿车和 SUV 中销量居首位;MPV 市场中最高销量的是 1.5 排量车辆。0.0 排量在轿车市场的销量为 11.4 千辆,位居第二位,同比增长 5.67%;1.5 排量的销量是 14.4 千辆,排在第一位,同比下滑 2.03%。SUV 市场中,1.5 排量的车型表现更突出,本期销售了 17.0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4.28%;2.0 排量的车型销量为 11.5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10.80%。MPV 市场中,0.0 排量的车型销售了 0.2 千辆,排在第四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67%。

轿车市场在动力方面,7DCT 仍是主流。本期 7DCT 销售 13.5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14.12%。SUV 中 1AT 的销量出现下滑,本期 1AT 销售 7.8 千辆,同比下滑 8.95%。MPV 市场中,最畅销的是 CVT 变速器类型车辆,本期该类型车辆销量为 2.1 千辆,同比增长 3.49%。

2.6.6-细分市场-车型级别

轿车和 SUV 的 A 和 B 级别车辆与 MPV 相比,普遍适用于大众。消费者数量更多,所以相对更畅销。A 和 B 级别在轿车和 SUV 市场占据主导地位。MPV 销售的主要级别车辆是 C 级别车型,其中微面车型销量相对有较大降幅。

A 级别车辆市占比较上年同期缩减了 5.75 个百分点。SUV 市场中,A 级别销量为 16.5 千辆,且同比下滑 4.21%,其市占比是 42.96%,比上年同期缩减了 3.80 个百分点。B 级别销量在 SUV 市场中也较高。D 级别的 SUV 销量在本期有增长,同比增长 127.56%,是增速最快的。MPV 市场的 C 级别销量呈现增长态势。本期该级别销量为 1.7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88.12%,且增速在各级别中最快。

2.6.7-细分市场-车型

国产各市场中,部分车企销量增长幅度较大,它们销售的车型大多为新能源汽车。轿车市场中,海鸥销量居首位;SUV市场上,瑞虎 8 的排名提升较为显著;MPV 市场中,销量靠前的车型,以国产车为主。

轿车市场中,海鸥本期的销量为 1.5 千辆,处于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18.38%;逸动的排名有明显提升,本期提升了 96 名,销量是 0.7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000%,增速最为迅速。SUV 市场里,瑞虎 8 本期的销量为 1.8 千辆,排在第一位,销量同比增长了 187.46%,排名提升了 14 位。MPV 市场的排名情况中,前两位分别是腾势 D9 以及五菱宏光 S。在这之中,腾势 D9 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57.29%。

2.6.8-细分市场-交叉型乘用车

燃油车型的走势和整个月度的交叉型乘用车销量走势是相近的。新能源的交叉型乘用车销量比燃油车型要低很多,但是从目前的走势来看,其发展前景是比较可观的。新能源车型正在逐渐进入交叉型乘用车市场。

上汽通用五菱在交叉型乘用车市场车企方面一直保持销量主导地位。本期其销量为 0.4 千辆,同比增长 0.27%。长安汽车本期在交叉型车企中的销量是 0.1 千辆,同比下滑 18.28%。在交叉车型排名里,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宏光 V 销量最高,为 0.3 千辆,同比下滑 0.77%。五菱荣光 S 同比增长 354.55%,增速最为迅速。交叉型乘用车的销量在各城市的分布情况较为相近。合肥市的销量位居首位,为 0.2 千辆,其销量同比下降了 17.20%;芜湖市的销量排在第二位,并且同比增长了 226.71%。

3.1-月度销量走势

本期国产市场的销量在整个车市中占比超过九成,进口市场的销量在整个车市中仅占不到一成。国产市场对进口市场形成了挤压,导致进口乘用车的市场占比有所减少。其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得较为明显。

与上一个周期相比,环比增长了 8.15%。

3.2-动力总成

燃油车 2.0 排量车型处于领先地位,本期的销量为 0.9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6.88%,其销量占比是 65.34%。2.0 排量之后的是 3.0 排量车型,本期销量为 0.4 千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17.38%,销量占比为 31.24%。0.0 排量车型本期的销量是 5 辆,排在第五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81.48%。8AT在进口变速器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本期8AT 车型的销量为 0.6 千辆,在所有车型中位列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0.94%,降幅较为明显。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为 39.62%。

3.0T 8AT 车型在动力方面于进口市场较为畅销,本期其销量为 0.3 千辆,在所有车型中排在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29.62%,与上一个周期相比下滑了 18.85%。本期进口市场中的 2.0T 排量车型,同样主要是与 8AT 进行搭配,本期的销量是 0.2 千辆,排在所有车型的第二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2.59%。

3.3-品牌结构

进口市场中,德国车系降幅较为明显,瑞典车系降幅也很明显,而日本车型出现了增长。本期德国品牌的销量为 0.9 千辆,在进口乘用车市场中占比 62.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5.78%,与上期相比下滑了 8.61%;日本车系的销量为 0.4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9.70%,在市场中的占比为 25.30%。进口车企以及各个品牌大部分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丰田汽车在进口市场具有品牌优势,所以在进口市场中,丰田汽车以及雷克萨斯的排名较为靠前。

德国车系和日本车系在进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进口市场销量排在前十的车企里,丰田汽车的销量为 0.4 千辆,且同比增长了 12.89%。在进口品牌中,奔驰的销量是 0.4 千辆,在进口品牌中位居第一位,同比下滑了 22.04%。大部分车企以及品牌的销量都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3.4-区域概况

安徽省在本期进口乘用车排名中取得了 1.4 千辆的成绩,位列第十三位。安徽省下辖的合肥市和芜湖市,它们的进口乘用车销量在省内处于前两位。

本期安徽省在整个进口乘用车车市总销量中占 2.73%,排在第十三位。其排名比上年上升了 2 位,本期的销量为 1.4 千辆。在整个省份中,仅有两个城市的汽车销量出现增长。安徽省内销量最高的城市是合肥市,本期销量为 0.7 千辆,排在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5.93%。芜湖市紧随合肥市之后,销量达到 0.2 千辆,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95%。

3.5-进口乘用车销售结构

本期进口市场轿车车型的销量呈现明显下滑态势。进口轿车在本期的销量为 0.6 千辆,居于第二位。其同比下滑了 27.52%,环比下滑了 7.20%,市场份额为 43.26%。进口 SUV 的发展态势相较于进口轿车要小一些。本期进口 SUV 的销量是 0.8 千辆,市场份额已扩大至 53.60%,同比下滑 26.88%,环比下滑 11.74%。进口MPV本期销量45辆,同比下滑10.00%。

节能汽车逐渐打开进口市场,其占比达到 11.53%。其中,油电混合汽车本期销量为 0.2 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7.30%,与上一个周期相比增长了 18.71%。燃油车在进口市场中的份额超过八成,占据主导地位,其销量为 1.3 千辆,远超其他车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26.95%,与上一个周期相比下滑了 8.81%。

3.5.1-细分市场-销量分布

合肥市在轿车和 SUV 车型市场中城市排名靠前,芜湖市在轿车和 SUV 车型市场中城市排名也靠前。安徽省各城市在各细分市场的销量呈现整体负增长的趋势。

合肥市在进口轿车市场的销量为 0.3 千辆,位居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5.91%;芜湖市本期的进口轿车销量是 0.1 千辆,排在第二位,同比下滑 15.38%;从整体来看,进口轿车和 SUV 市场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合肥市在进口 SUV 车型本期的销量为 0.4 千辆,位居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6.64%;蚌埠市在进口 SUV 车型本期的销量是 0.1 千辆,排在第二位,同比增长了 114.35%。合肥市在进口 MPV 市场本期的销量为 0.02 千辆,处于第一位,同比下滑了 11.70%。

3.5.2-细分市场-主流车企&车系分布

整体汽车销量呈现增长态势,进口市场发展良好。大部分车企的销量呈负增长态势,比如轿车领域的宝马汽车,MPV 领域的戴姆勒等。

本期车企中,德国车系在轿车和 SUV 市场占据优势,市占比最高。而在 MPV 市场,只有日本车系有销量。轿车市场中,宝马汽车排在第一位,本期销量为 0.19 千辆。德国车系在本期的销售总量为 0.4 千辆,占比高达 68.98%,同比下滑 38.29%。日本车系的占比为 30.53%,销量为 0.2 千辆,排在第二位。在进口 SUV 市场里,戴姆勒本期的销量是 0.28 千辆,并且排在第一位,其同比下滑了 23.64%,市占比为 36.64%;其中德国车系在市场中占比最高,本期销量是 0.5 千辆,同比下滑 33.29%,市占比为 60.63%。丰田汽车一直以来在 MPV 市场处于主流地位,本期销量为 0.05 千辆,同比下滑 10.00%,市占比达到了 100%。

3.5.3-细分市场-燃料结构

进口汽车市场销量呈现下滑态势。在进口市场里,主力轿车和 SUV 这两类车型中,汽油车的销量位居首位,并且依然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纯电动车型在 SUV 市场中的销量情况是,其新能源占市场份额出现了缩减。

汽油车在轿车市场的销量为 0.6 千辆,且同比下降了 27.24%;新能源在轿车市场的占比仅为 0.81%,同比占比减少了 2.00 个百分点。SUV 市场中,汽油车的销量是 0.7 千辆,同比下滑了 26.72%;插混式车型的销量降幅较大,本期销量为 3 辆,同比下降了 82.35%;新能源的占比为 0.52%,同比缩减了 2.15 个百分点。MPV 市场的形势不太好。在本期,油电混合车型的销量为 0.05 千辆,在主要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该车型的销量下滑了 10.00%。

3.5.4-细分市场-动力结构

本期较为畅销的是 2.0 排量车辆,它在各细分市场销量均居首位。2.0 排量在轿车市场的销量为 0.5 千辆且排在第一位,同比增长 16.46%。3.0 排量本期销量是 0.1 千辆。在 SUV 市场,2.0 排量超越其他类型车辆,本期销售 0.4 千辆,同比增长 6.18%。3.0 排量本期销量为 0.3 千辆,同比下滑 14.94%。MPV市场中2.0排量销售0.05千辆。

轿车市场在动力方面与 MPV 的销量状况较为相近。CVT 和 8AT 的配套销量,在进口轿车和 SUV 中分别成为主流。MPV 当中,CVT 变速器类型的车辆,本期销量为 0.04 千辆,且销量最高,同比下滑了 21.24%。

3.5.5-细分市场-车型级别

从各级别来看,在销量进口市场中,两大车型轿车和 SUV 的主流级别车型是 C 级别。C 级别车型在本期市场中的销量成为主流,并且其销量也占据主导地位。本期跑车类型的销量有增长。MPV 中只有 C 级别有销量。

进口轿车中 C 级别销量为 0.3 千辆,其同比呈现 5.22%的增长态势,在市场中的占比为 41.03%,相较于上年,市占比扩大了 9.65 个百分点。进口 SUV 市场里的 C 级别本期销量是 0.6 千辆,同比下降了 20.75%,市占比为 71.71%,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占比扩大了 5.55 个百分点。进口跑车的销量为 34 辆,同比增长了 88.89%。进口MPV市场里,C 级别的销量为 45 辆。它同比下滑了 10.00%。

3.5.6-细分市场-车型

各进口市场中,部分车型的销量都在快速下降。轿车市场销量排首位的车型以及 SUV 市场销量排首位的车型,都能显著超越其他车型,并且部分车型的销量排名都在上升。进口 MPV 市场有八个车型,其中埃尔法的销量依然保持着,在进口 MPV 中成为了主流车型。

轿车市场里,雷克萨斯 ES 的销量为 0.2 千辆,与其他车型拉开了距离,并且同比增长了 30.56%;奔驰 - 迈巴赫 S 级在本期提升了 7 名,同比增长 64.52%。在进口 SUV 中,雷克萨斯 RX 的销量是 0.1 千辆,排在第二位,同比增长 40.38%。MPV 市场排名中有销量的车型包含埃尔法和雷克萨斯 LM。埃尔法的销量为 0.04 千辆,其销量同比下降了 15.91%。

4.1-月度销量走势

商用车市场本期的销量在车市份额中未达到一成,其销量占比相对较低,销量规模不足一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将近两成,相较于上年 12 月下滑超过三成,销量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市场形势较为一般。

与上一个周期相比,下滑了 37.74%。

4.2-车型结构

商用车的各个车型销量都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在商用车的类型里,客车的市场份额是 15.46%,货车的占比为 84.54%;轻型货车在商用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期的销售量是 4.5 千辆,并且排在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20.43%,市场占有率是 66.30%;微型货车同比下滑的幅度达到了 68.42%,是降幅最大的。

新能源发展态势良好,新能源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变大。纯电动车型在本期的销售数量为 0.6 千辆,处于第三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4.56%,市场占有率为 9.39%。柴油车型在本期的销量是 3.7 千辆,同比下滑了 18.53%。汽油车型在本期的销售数量为 2.3 千辆,同比下滑了 24.93%,市场占有率为 33.40%。

4.3-车企&品牌

本期大部分车企的销量趋势呈负增长,其市场形势不佳;从各车企和品牌的销量增速情况来看,本期有个别商用车企以及品牌的销量增长较为明显,商用市场的销量状况与进口乘用车市场相近,且相对形势较好。本期中,车企占据市场的 80.89%,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以销售 1.1 千辆位居第一位,是本期销量最高的车企,同比增长 1.26%。

商用车销量前 20 品牌占据整个市场 84.92%。五菱的销量为 1.1 千辆,在所有品牌中位列第一位,且同比增长了 0.72%。楚胜的销量排在第十七位,本期销量为 0.1 千辆,其同比增长 414.28%,是增速最快的品牌。

4.4-区域概况

它在本期商用车热度中排在第十位。

本期安徽省在整个商用车车市的总销量占比为 4.11%,其排名与上年同期保持一致,本期的销量是 6.8 千辆。在整个省份中,大部分城市的汽车销量呈现负增长态势,只有三个城市的销量有所增长。安徽省内销量最高的城市是合肥市,本期它的销量达到 1.2 千辆,排在第一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35.46%。阜阳市本期销量1.1千辆排在第二位,同比增长1.12%。

4.5-排量区间

本期商用车的排量区间主要分布在 0 排量、0 到以及 2000 到这几个范围。新能源汽车在商用车市场开始发展起来。0 排量本期的销售量为 0.7 千辆,占整个市场的 9.67%。其中,轻型货车的销售量为 0.2 千辆,轻型客车的销售量为 0.4 千辆。0 - 的销量占有 42.89%的市场份额,且集中在轻型货车和轻型客车。2000 - 的市占比为 30.51%,本期销量达到 2.1 千辆,排在第二位。

本期商用车市场中,主流排量的销量情况如下:本期销量为 0.9 千辆,处于首位,同比下滑 6.55%;本期销量为 0.7 千辆,排在第二位,同比下滑 20.09%。

END

▊精彩回顾(戳下方标题)

点赞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