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青岛市南区教育信息化纪实:实现优质均衡突破特色瓶颈

Time:2025年04月10日 Read:5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实现优质均衡 突破特色瓶颈

——青岛市南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纪实

青岛市南区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过,市南区西部老城由于历史原因,在市南教育发展中处于“洼地”状态。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作新向记者表示,教育资源配备不足,周围流动人口数量大,本地人口外迁等因素,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市南教育的“待开发”之地。运用信息化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同时助推学校特色发展也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市南区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打造“智慧课堂”,填平资源鸿沟

教育信息化由基础好的学校来开展不一定能体现出相关问题。相比之下,普通学校更加需要信息化给予支撑。这是市南区教体局相关领导向记者讲述的市南信息化试点选择的初衷。

2013 年,市南区教育局为了让所有学校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选取了西部老城区的八大峡小学和青岛二十四中,率先开展了电子书包和云课堂的实验。

八大峡小学有 13 个班级和 400 多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接近一半。二十四中也存在同样情况。我们的孩子基础薄弱,很多孩子回家没书看,差异较大,如何让他们享受优质教育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二十四中校长刘晓云向记者表示,最终,电子书包的运用以及云课堂的运用让我们拨开云雾见到了太阳。

记者走进二十四中的“智慧课堂”。老师提前制作了微视频,使得学生们已经对这堂课有了了解。课堂上,老师随时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们以组为单位,把讨论的过程和结果用 ipad 实时传输到电子白板上,老师也能随时给予反馈。

二十四中语文教师杨滢表示,通过信息化的支撑,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能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使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只要运用得当,技术的发展必定能够推动教学的改革。

青岛市化转办_青岛市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_青岛教师化信息管理平台

青岛八大峡小学的校长陈蔚进行介绍。学校借助电子书包云课堂模式来开展科学课的高效学习。通过将生活实际与学习相结合,进行模拟动画的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并总结规律,以及进行练习检测以巩固知识等步骤。在电子书包云课堂的这种模式之下,达成了学习的高效化与趣味化。

教育信息化使得校际之间能够进行优质资源的交流共享,这种交流共享是多元的,它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目前,市南区在两所实验校先行的基础上,已为全区 32 所学校配备了电子书包。同时,全面开启了研究工作。市南区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了电子书包项目组,以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有效管理。

构建“未来教室”,突破特色瓶颈

一本本很沉重的教科书被一个比较轻便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所取代,冗长的黑板笔记被用手动选择拖动的方式所替代,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进行的。

市南区试点学校的课堂呈现出新景象。教师借助教学平台进行授课,能够即时知晓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反馈。并且,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教学调整。通过这些举措,逐步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办学,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在教育达到均衡状态时,市南区要怎样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呢?怎样扭转“千校一面”的这种艰难处境呢?怎样让孩子既有特长又能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呢?这些都成为了急需突破的瓶颈。市南区教育局局长赵辉表示。

青岛文登路小学是一所学校,它依山傍海。海文化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浸润。在基础教育的视野里,要思考如何创设具有海文化特色的育人环境,以及如何规划并创建具有文登路小学特色的教育品牌。带着这些思考,文登路小学校长朱雪梅尝试运用教育信息化来推动学校办学特色化。

在文登路小学,形成了关于海文化的电子书包教学的课例成果。师生借助多媒体来呈现学习内容,以多种类且多方式展开交流,对海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了充分挖掘,并赋予其教育意义。

青岛教师化信息管理平台_青岛市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_青岛市化转办

市南区探索出了新范式,用于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研讨。在国内,市南区率先创建了“双向视频同步课堂”。在青岛二十六中刚刚建设完成的这个“双向视频同步课堂”里,记者看到,这里采用了先进的图像智能拍摄技术、全自动导播技术、高清多轨录像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师视频、发言学生视频、板书视频的智能跟踪拍摄,还能实现多机位间全自动的导播切换录制。实现了校际间的同步授课功能,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功能,组建了教研协作组,开展了视频教研活动,进行了教学评估,实现了课程编辑分享评价等功能。

这些手段为多元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并且有利于构建科学的“家校合作”模式,也有利于构建科学的“区校合作”模式。青岛市 26 中校长李成胜这样说道。

为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青岛市南区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新的环境与技术促使教师对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流程、师生角色、课程实施、资源运用等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构建。过去精心构建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需要重新与“平台”协同,需要与“软件”融合,并且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翻转”。

市南区教体局副局长王红认为,教育信息化首先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王红对记者说,老师们为了制作一节微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市南区开展了教师全员培训,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当作各项评比工作的重要指标。并且制定了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标准,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运用学科专用工具与方法的能力以及有效学习能力等,作为检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评价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依据。

市南区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了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并且把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情况列入了对各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市南区教体局局长赵辉向记者进行了告知。(记者 宋伟涛 实习生 刘晓茜)

《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9日第8版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