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7 月 1 日,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文件。他们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特色小城镇的培育工作。目标是到 2020 年,争取能够培育出 1000 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这些小镇各具特色且富有活力。
两年来,住建部先后公布了两批总计 403 个中国特色小镇。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公布之后,特色小镇呈现出了越来越多样的新形态。其中,依托“互联网+”的旅游特色小镇,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房地产进入后时代,特色小镇需进行跨界经营。实际上,中国地产已迈入一个根本性的转折期,其标志为:前几十年所形成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已宣告终结,下一轮地产业将会由资本作为后台来驱动。特色小镇的运营同样需要这种模式。日前,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色小镇的动力在于运营。
养老、文旅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特色小镇,若没有运营能力都难以成功。地产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仅凭借房地产开发的话,失败的概率很高。只有进行跨界,才能够整合资源,从而实现盈利。张宝全觉得,进入新时代后,地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并且这种转型的机会,很多都源自互联网落地的过程。互联网经济比较重视流量。在特色小镇方面,能够通过旅游+互联网的形式获取稳定流量。特色小镇的旅游副产品可以借助对流量的开发来扩大销售,从而实现稳定营收。
2016 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 262 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国家旅游局指出,所谓全域旅游,就是将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这是一种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并且,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中国特色小镇年鉴》编辑部的副主任杨雪进行介绍,从供给侧的角度而言,特色小镇给全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需求侧去看,全域旅游给特色小镇带来了经济效益以及品牌效益。杨雪表示,除了能带来经济效益之外,全域旅游还有利于特色小镇去创造品牌效益,传承传统文化,让特色小镇的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商业价值以及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下去,并且推动特色小镇的文化创新。具体来讲,特色小镇怎样发展全域旅游呢?杨雪觉得,特色小镇要取得发展,就必须抓住全域旅游的两个核心理念,一个是“旅游+”,另一个是“互联网+”。
杨雪指出,“旅游 + ”的核心是能够有效整合多种产业。通过旅游,可以把人有效地聚集到目的地,这样就能让各类产业转变为消费项目。在这个过程里,“旅游 + ”凭借着巨大的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为各方搭建起了巨大的供需平台。它是实现全域旅游的最为根本的措施。张宝全认为,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旅游 +”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以“旅游 +”为背景的泛旅游产业整合,涉及诸多行业。这里的“ +”,能够是工业、农业这类大产业;能够是教育、文化、养生、养老、休闲运动等具体产业;也能够是互联网、交通、购物等关联性产业。
产业能够单独发挥作用,但更多的是相互结合。特别要指出的是,互联网产业作为“互联网+”的根基,正在成为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的重要连接点。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先前在全国旅游大会上说,旅游属于一种移动生活方式,互联网正在推动旅游成为智慧化的全新移动生活,成为所有产业融合的主要渠道与通路结构。
互联网很盛行,物联网也很盛行。线上和线下联动发展。移动 APP 出现了,并且在不断发展。这些都将促使旅游产业融合,让旅游体验更加智慧,让旅游方式发生转变,让旅游消费得以升级。“旅游 + 互联网”特色小镇: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在网上进行选择。记者得知,“互联网+”对旅游产生作用,并且“互联网+旅游”的实现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大数据方面、旅游产品方面、旅游营销方面、LBS 方面、旅游服务方面、旅游管理方面。
云南的彝人古镇以古建筑作为平台,将彝族文化当作“灵魂”。它通过系统管理集成软件,开发出“互联网+旅游”的模式,这种模式将文化与商业住宅相结合。在古镇中,每一栋住宅都配备有管家,并且实行电脑信息集成。因此,彝人古镇成为了新古镇开发的典范。张宝全觉得,国外借助“旅游+互联网”模式开发取得成功的特色小镇,其秘诀在于:一方面,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历史资源,景区的开发和挖掘都是以自身资源为依据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从而避免了景区的雷同化。像瑞士卢塞恩小镇展现出了湖光山色的美景,法国埃吉桑镇保留了完好的中世纪建筑等。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宣传的扩大,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充分地挖掘出来,借助大型节庆等方式提升景区的吸引力。这些举措应用到特色小镇的运营当中,逐步给特色小镇带来了持续的客流,而持续的客流又带来了稳定的营收。然而,“旅游+互联网”这种模式依然需要进一步转变思考的方向。张宝全指出,“旅游 + 互联网”的基础包含大数据分析以及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旅游资源能够在互联网上被直观地选择。这不仅带来了方便,还给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带来了舒适感。
(陈孟)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