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浪潮的影响下,部分行业凭借门槛低、市场大、资金回流快、投资灵活以及风险小等优势,成为了许多人的热门选择。随后,各式各样的创业培训班开始出现。一些机构给创业者提供运营辅导以及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对他们的日常经营和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机构存在着“培训却真的在骗钱”的现象。
记者调查后发现,一些机构用“免学费”来吸引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还以“高收益”和“培训周期短”为诱饵,将他们招揽过来进行培训,然而实际上这里暗藏着骗局。
专业人士建议,压实网络信息平台责任,并加强监管。
图片由通义万相生成
【创业培训】
声称不收学费
实则收取高价物料费
近日,辽宁省沈阳市的最低气温接近零下 20 摄氏度。李越围着烧烤车烤火,然而依旧冷得直跺脚。即便当时没有顾客,他还是希望再等一等,然后才收摊。
2023 年 7 月,李越发现烧烤摊能赚钱。33 岁的他在网上联系到了一家餐饮培训机构。
免费提供上百种风味烧烤的培训,还会帮助进行出摊指导,从摊位方面以及经营方面给予技术和经验的指导。一个月能收入 10 万元,只需 7 天就可以学会。看到这个不收学费且简单易学的烧烤培训项目,李越心中起了念头。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培训,李越发现,开烧烤摊需要的秘制调料和特殊厨具等物品,除了要购买 1.6 万元的物料和教材外,都得从该机构处购买。并且这些物品的价格比上课时所谓的“学员价”贵了一倍。
发现被套路后,李越只得强撑着继续干。机构说用料是特制的,他担心用料不对会对口味和客流产生影响,因此不得不继续从机构那里以高价购买。
两个月之后,李越开始正式出摊。他每天在 14 时出摊,到 21 时收摊。一天的营业额还不到 500 元。这让他感到有些失望,他说:“每个月的收入,仅仅能够勉强支付物料费和摊位费,到现在还没有回本。”
李越遭遇并非个例。记者展开调查后得知,有一些机构凭借“免学费”“高收益”“培训周期短”等作为诱惑,吸引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前来参加培训,然而实际上却暗藏着骗局。
红餐网有报道称,张月从某一个新媒体账号那里得知了“某某辣”小吃培训班,并且这个培训班的培训费用是全免的。
张月清楚地知道,培训班所宣称的“月入 20 万”并非真实可行。然而,倘若自己能够真正学会一门手艺,之后回去摆摊卖小吃,即便每月收入仅过万,那也比继续上班要好得多。
一开始,培训上课确实未收取任何费用。然而,培训真正开始后,各类教材费以及其他杂费陆续出现。并且,在小吃制作过程中所用到的秘制调料和特殊器具,也需要向培训班购买。虽然没有交学费,但张月在各种教材和杂费上花费了不少,还有每月从培训机构购买的一些物料费用,最终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培训结束后,张月打算利用学到的手艺开个小吃摊。她发现小吃摊需要的厨具以及秘制调料等物品,都必须向培训机构购买,不然根本无法还原当时的味道。同一款“秘制调料”的售价,比上课时贵了将近一半。导师告知她,学员在上课时购买相关产品能享受优惠价,而结业后就需要按正价购买了。
张月在这里终于知晓了这个培训机构的套路,他们售卖的不仅仅是课程,还包括各种调料以及工具。然而,她开店之后,在收益最为良好的时候,扣除各项成本后,也仅仅只是能够挣得当月的摊位费而已。
张月苦苦维持了半年,最终还是决定收起那些物品,去找一家公司上班。她之前花 4950 元买入的小推车,还有简易桌凳等,最后都被打包起来,以很低的价格贱卖给了收破烂的人。
花9万学开火锅店
“干货”不起一点作用
据红餐网消息,李阳新开了一家火锅店,然而其生意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生意不好,有 80%的原因是你不了解顾客。”在那个时候,李阳看到了这条来自培训机构的广告语,他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了。“21 天能够让你的营业额翻倍”这句话,让李阳内心十分心动。
整个培训时长为 21 天,在这 21 天期间,火锅店依然可以开门做生意,李阳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接着,李阳免费参观了培训机构的“样品”店,看到了店员较高的服务素质以及整个店面高效的管理流程,他对此感到自愧不如。店主介绍说,其店铺一年的利润接近百万。
接着,李阳被邀请参加了免费的体验课。部分结业学员在体验课上进行了现身分享。其中有人一年能挣 40 多万,有人一年能挣 50 多万,即便最少的一年也挣了 30 多万。而李阳所在的城市平均工资仅为四千多一点,一年 30 多万毫无疑问属于高收入阶层了。
有实打实的样品店,还有可观的收益案例,这些因素让李阳下定了决心报名该培训班,并且花费 9 万多购买了一整套“培训课程”。
整个培训期,李阳接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包括员工的培训,还有后厨的卫生标准。以及店铺运营的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店铺营销、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行业闭环等这些专业名词,到现在李阳依然记得很多。
这些所谓的干货似乎在李阳的火锅店经营中未发挥出作用。李阳的火锅店仅支撑了一年多的时间,前后亏损达 30 多万。并且还拖欠了几名员工两个月的工资。最终,李阳不得不动用父母的积蓄,同时还欠下了 20 万元的银行贷款。
李阳关店之后不久,曾经一同参加过同期培训的学员给他发了信息,说之前培训机构所展示的那些成功店铺,实际上和培训机构没有关系。
【副业培训】
培训机构诱导学员贷款买高价课程
“有 PPT 制作的免费试听,它上手快且能好赚钱;还有零基础学配音,能月入过万元;以及轻松考取营养师证书,下班后就能轻松赚钱……在找工作期间,一些求职者被各式各样的线上技能速成培训课程给吸引了,想要学一门手艺来傍身。”
试听课的质量与报名缴费后的课程质量截然不同。总共有着 60 多个课件,代思思听了其中一个后,发觉质量很差,于是联系客服要求退货,然而客服却以电子商品不退不换作为理由,拒绝了她的退货请求。
宝妈小希报名参加了一个名为“无货源小白训练营”的课程,该课程宣传称零成本就能月入上万元。小希希望有个副业来减轻家庭负担,于是花 1 元报名了为期 5 天的课程。在课程的最后两天,报名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哄骗学员报名 6888 元的技能课程,并承诺学不会可以复学。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副业培训”,有很多相关记录。投诉原因大多是“不予退款”。从投诉者的情况说明来看,大多是被“免费试听,赠送工具资料”所吸引,然后报了高价课程,接着发现机构存在虚假宣传,个人想退课却无果,只能尝试通过投诉来解决。一些培训机构宣传“不过退费”,并且与学员签订了相关协议,但之后却不履行退费承诺。部分培训机构编造了学成后可获取高薪兼职等虚假承诺,这些承诺诱导学员办理贷款,而这些贷款超出了学员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学员还购买了高价的培训课程。
记者注意到,“副业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稍不留意,就很容易遭遇被割韭菜的情况。年轻人有着掌握技能的现实需求,也有着急迫的心情,而这些恰恰成了一些不良培训机构谋取利益的筹码。
记者在裁判文书网上发现,有很多个人针对教育培训机构提起的上诉,都因为在签署的协议中已经有了规定而被驳回。学员不但难以通过上诉把报名费要回来,而且还有可能需要额外支付一笔仲裁申请费用。
消费者协会此前曾发布相关提醒。一些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或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跑路后,预付费用就难以追讨。所以,在签订培训合同之前,要仔细地查看合同条款,尤其要留意涉及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条款,不能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要谨防停业跑路的风险。
【电商培训】
“专家”竟让经营者买粉
但卖东西要假粉干吗?
最近,胡翰(化名)在他所加入的那个“培训 VIP 群”里提出了质疑。不久之后,他察觉到自己被踢出了这个群。
胡翰原本打算学习怎样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涨粉以及经营账号。在网友的推荐下,他加入了一个拥有 70 多个学员的培训群。然而,在支付了 1600 元学费之后,他很快察觉到,这些所谓的“培训专家”,对短视频平台并不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精通。他感觉这些人就是传统电商人员换了个外表,来欺骗像他这样的新手。
培训机构不在意经营者是否能够盈利。然而,当你进行打款的那个时刻,他们确实赚到了钱。从事网红营销生意多年的林静(化名)如此说道。
支付了 1600 元费用后,胡翰(化名)发现,这个培训机构除了教他制作短视频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用处,没有任何效果。
2019 年,胡翰一直在朋友圈卖包。他在某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账号,打算把这个平台当作宣传商品的新渠道。他在上面发布了 20 多条短视频,但很少有人点击。在 10 天时间里,视频的总浏览量没超过 100 人次。其中点击次数最多的一条视频,播放量也不到 20 次。而挂在抖音上的微信号,一直没有人联系添加好友。
胡翰联系到一位“电商行业资深专家”。他支付 1600 元后,被拉入一个有 70 多个学员的“培训 VIP 群”。对方讲得很动听,每晚 9 点统一开课,由资深专家一对一教导。然而,学习几天后,胡翰感觉自己好像被骗了。“专家”每天只是在微信群发布一些短视频制作课程,对于涨粉等操作,根本不可靠。
胡翰称,“专家”首先让他与群里的其他学员彼此添加好友,并且要随时相互点赞留言,以此来增加人气。同时,“专家”还建议他花费几千块钱从机构那里购买粉丝和评论,“声称能迅速让我有成为明星大 V 的感觉。然而,我是一个卖货的,要这些假粉有什么用呢?”
胡翰感到很气愤。他提出希望能多学点干货,然而对方却告诉他,他所支付的费用只是普通班的学费。如果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就需要再支付 6800 元加入 VIP 班。
一位视频 MCN 机构负责人表示,现在搞培训的有很多,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短视频该如何去玩,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那些初入行者感到信服。他们往往只是开局放一张图,然后下面的内容全都是编造出来的。这位负责人还说,市场中出现的那些培训机构,大部分都不可靠,就是以骗到一个是一个的心态在做事。
【揭秘】
凭短期培训掌握盈利密码?不现实
工人日报报道称,记者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进行搜索后发现,有关创业培训欺诈学员的投诉数量达到了数千条。这些投诉的内容包含饥饿营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以及包装资质等方面。
有学员投诉,花 4 万元参加培训并开设网店后,一直没有开单。培训机构客服诱导其开通代管服务,学员表示不同意后就被拉黑了。有学员举报,培训机构与商家串通,营造出虚假爆火的客流。还有学员投诉,培训机构承诺开店零收入就退学费,但实际上却不予退款。
门槛低并不意味着没有门槛。若想获得良好的收入,就需要懂得技术并且花费心思。仅仅依靠短期培训就想要掌握盈利的密码,这是不现实的。在餐饮行业从业 20 年的罗永存表示,目前市面上创业培训的质量高低不一。有的只是入门级的培训,教授一些店铺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则过于高端大气,教授一堆行业闭环、赋能等互联网词汇,却没有与行业实际相联系。
达不到收益便退款?都是套路!
记者在投诉平台进行检索后发现,加盟代理这类创业培训存在诸多套路,加工种养这种创业培训也有不少套路,无货源开网店的创业培训同样套路繁多。
这些培训机构大多承诺若达不到收益就退款。然而实际上,“不退款”以及“不兑现承诺”这两种情况是学员投诉最多的。有的培训机构会收取高额学费,却不按照承诺进行退费;有的是依托授课来发展二级代理,当学员招不到新客户时,机构就不给返钱;还有的机构会把员工包装成专家讲师,从网上下载并拼凑视频当作课程来售卖。
机械加工专业的刘彬彬于大学毕业后,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2023 年 2 月,他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关于“承包代理、轻松创业、月入过万”的全自动排线技术培训信息。该培训机构宣称会提供全程指导,给予物料支持,免费运送物料,并且高价回收产品。还声称学成之后月收入能达到 2 万元。于是他签署了协议,缴纳了 2 万元学费,花费 6500 元购买设备,并且先后分 3 批购入了 4.3 万元的原料。
1 个月后,刘彬彬将第一批成品交付给机构,之后对方称产品不合格;次月,再次交付的产品仍不合格;第三个月交货时,产品依旧不合格。至此,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刘彬彬拿着一份协议,协议上写着“不赚钱可全额退款”。之后他前往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了投诉。在得到答复后得知,该机构的经营范围当中并不包含教育培训这一项,所签订的合同也不具备法律效力,想要要回学费的话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
关于学费退还事宜,上海段和段(沈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孟宇平称,需依据培训费收取是否合法、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有效协议的条款是否有约定,还有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倘若协议不合法或无效,当事人能够要求退回培训费;然而,对于合法且有效的协议,通过诉讼退回则较为困难。”
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协会此前曾发布有关培训预付的消费风险提醒,称预付式消费存在很大风险。并且,有些培训机构由于经营不善或者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这就导致了预付费用难以被追讨。
【治理】
压实网络信息平台责任,加强监管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针对创业培训乱象表示,问题的根源并非培训本身。不良机构利用了网络信息平台的监管漏洞,抓住了劳动者急于掌握一技之长的迫切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和培训来进行牟利。
加大监管的力度,提升违法的成本。王磊提出建议,对于教育培训类的广告,需将专项法规和细则进行细化,由网信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对信息平台的审查职责进行监督落实,同时要让投诉举报渠道保持畅通。开展专业且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岗位推荐,开展公益培训。纾解劳动者的困惑,帮助他们依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挑选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从而增强职场竞争力。
孟宇平认为,治理创业培训骗局,关键在于斩断不法机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引流的链条。同时,难点在于厘清引流平台的法律责任,以及压实平台责任承担机制。
孟宇平称,依据互联网广告的相关规定,平台经营者身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责任对借助其信息服务所展示、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监测以及巡查。
创业者要对低门槛、高回报的项目多加警惕。不能被高收入所蒙蔽。要知道收入是与自身能力成正比的。王磊如此表示。
整合:易福红 实习生甘晓琳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