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立 许金安
霜降之后才是收获红薯的时节,所说的“盘红薯”,其中的“盘”意思就是挖。
在洛阳市,7 月中旬还未立秋的时候,红薯就被“盘”出来并且抢鲜上市了。
7 月 15 日,在远销上海等地的大超市中,伊川县以及汝阳县等地的红薯,每斤的售价达到了 20 元,这个价格比一些水果还要高。
贵的理由主要有两个:其一,这些红薯美味可口,富含营养且对健康有益;其二,这些富硒红薯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从而具备了品牌溢价。
国家领导人强调,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产业发展必须要有特色,不能与他人雷同。要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这条道路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够实现科学发展。
洛阳曾经“十年九旱”,“五山四岭一分川”,人均耕地还不足一亩,在发展农业方面存在诸多障碍。
“五山四岭一分川”造就了洛阳的生态优势。
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高山杂粮等;丰沛的水资源孕育了时令水果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孕育了道地中药材等。这些孕育出来的产物进而形成了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牛羊产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特色农业。
产业兴旺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它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支撑,也是促使农村繁荣的保障。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红艺如是说道。
两年来,洛阳市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要点。它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实施了乡贤返乡创业行动、质量兴农行动、科技强农行动、品牌提升行动、主体培育行动以及绿色发展行动。通过“链条式”的发展模式,把“土特产”文章做足、做活且做精彩。以此加快特色农业的提质增效,让农民在自家门口就有活可干,也能赚到钱。如今,现代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肥沃的土地也能生出金子。
富硒土地产好物
9 月 5 日,在伊川县鸦岭镇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深加工中心无尘车间里,传送带开始运转,接着一碗碗红薯酸辣粉被输送到了包装工位;过了两天,深圳以及上海等地的市民就能够品尝到饱含“洛阳味道”的酸辣粉了。
过去是一筐一筐地卖红薯,现在则售卖酸辣粉、薯片、薯条等。产品变得丰富了,链条也得以延伸,原本埋在地下的红薯因此“出尽风头”。
伊川位于豫西浅山丘陵区,这里有 86 万亩耕地,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为了解决传统农业效益低以及增收困难的问题,伊川县依据土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传统的实际情况,通过进行科学规划,赋予技术力量,并且在品牌打造以及精深加工方面下功夫,致力于发展以谷子、红薯种植为主的富硒功能农业。
2018 年,河南省地矿院进行了伊川土壤微量元素的全面普查。同时,河南省有色院也参与了此项普查。在普查过程中发现,该县的富硒土壤面积达到了 50 万亩,并且这 50 万亩富硒土壤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 60%。
天赐好土,天赐良机。
伊川出台了“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他们对 4000 年的谷子种植历史进行了深入挖掘,对上百年的红薯种植传统也进行了深入挖掘。突出了小米和红薯这两种特色产品。打造了“伊川小米”和“岭上西薯”这两个品牌。构建了富硒特色农产品的产业体系。
河南省有一个唯一的富硒农产品检测机构,这个机构就是省富硒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它落户在了伊川。
国家甘薯产业体系的首席科学家马代夫以及李强,还有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等在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的人物,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顾问,国内一流的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在伊川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两个良种种植、培育示范基地异军突起。
2023 年 7 月第一批春薯上市之际,各路客商纷纷涌入地头。每斤红薯的售价在 10 元到 20 元之间,红薯的价格达到了猪肉的价格水平。
“伊川小米”入选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岭上西薯”也入选了。全国谷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连续两年在伊川举行,全国红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也连续两年在伊川举行。
伊川谷子的种植面积超过 30 万亩,红薯的种植面积也超过 30 万亩。这里有 86 家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达到 11 万吨。还有 430 余家家庭农场,能够辐射带动 13 万人。其年产值为 22.3 亿元。
汝阳县与伊川县山水相依,在红薯产业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当下,该县有 16 个千亩示范方的“水果红薯”,还有 29 个 500 亩示范方以及 44 个 300 亩示范方,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到 16 万亩。
目前,洛阳的谷子种植面积为 28.08 万亩。目前,洛阳的红薯种植面积为 53.99 万亩。
洛阳处于旱作农业区,以农业作为根本。在工作中,注重抓住“土”这一要素,也注重抓住“特”这一特色。这样做的结果是,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变得广泛,群众的收入增加有了保障,地方财政也获得了收益。
山高道地药材好
山高为嵩。
皂角刺会扎手,然而它却很抢手。在 9 月 6 日,位于嵩县的河南豫博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生产车间里,药香弥漫。公司负责人郭绍波表示,皂角刺的药用价值很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中药皂角刺,经历了从野生到种植的转变。在种植过程中,不仅有单一种植,还涵盖了前端育苗、后端加工以及终端销售等环节。嵩县由此形成了一个集种植、交易、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
嵩县皂角刺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九皋镇享有“中国皂角之乡”的称号。每年嵩县的皂角刺在交易方面占据全国的 75%。嵩县皂角刺的综合产值达到 28 亿元。
在嵩县,皂角刺产业并非“一枝独秀”。
嵩县山高且谷深,白天温暖而夜晚寒冷。生态涵养区孕育了众多中药材,有柴胡、生地、丹参、银杏等,共 1300 余种。此地素有“天然药库”的称呼,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也是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嵩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实现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和生态链完善。其中,皂角刺以及丹参、柴胡、连翘、山茱萸、黄精等“六朵金花”特色优势品种,形成了药地、药企、药市、药会齐头并进的局面,并且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目前,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超过 60 亿元,“中原药谷”顺势起航。
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是嵩县的一家历史悠久的药企。它依托嵩县当地丰富的药材资源,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具备科技研发、药材种植、中药制造、生物制药、食品生产等多种功能,能够生产 140 余种国药准字号产品和食品保健品。
效益如何?
顺势药业的总经理李国贞表示:我们拥有 400 多位员工。并且这些员工连续多年,每人每年都能为地方财政贡献 3 万元的税收。
具备全产业链或多个生产环节的企业有民生药业,有上工强生堂,有河南豫博药业,有昊隆药业,有和顺药业,有洛阳奇乃尔艾草等 13 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像顺势药业一样。
嵩县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洛阳的栾川县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洛阳的宜阳县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洛阳的洛宁县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洛阳的汝阳县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这些县都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抓手。
洛阳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为 105.2 万亩,产量达到 21.4 万吨。
天时、地利、人和。
洛阳中草药产业的崛起之道是:道法自然。
牛气冲天奔富路
“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可我这‘毛牛’就值钱!”
孟津区横水镇洛阳君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刘海台说,“毛牛”就是钱。意思是洛阳能够凭借“活体牛”从银行获取贷款,而这种贷款被称作“活体贷”。
2022 年 7 月,洛阳市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刘海台正想要把养牛事业做大做强,此时他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2022 年 12 月初,当地银行为他办理了 700 万元的“活体贷”。今年 4 月中旬,又为他办理了 1000 万元的“活体贷”。
洛阳市按照“牛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进行部署:洛阳市的肉牛饲养量在年度上有 13%的增幅;养牛大县的增幅不低于 15%,并且这个增幅还会逐年增加;到 2025 年,洛阳市的肉牛存栏量要达到 60 万头。
养牛需要购买犊牛,购买犊牛需要资金。买回一头牛犊,少说也需要一万到八千左右的费用。即便拥有发展养牛的自然资源以及养牛的积极性,但是谁也无法做成“无本生意”。
本钱何来?洛阳市有办法。
洛阳市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县两级财政也拿出一部分资金,共计 1.6 亿元风险补偿金存入银行。这些资金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的担保和贴息。同时,与银行签订合同,约定投放养牛贷款 16 亿元。
钱有了,那些原本打算养牛且愿意养牛的人,纷纷施展各自的本领和办法。 钱有了,那些本来有意愿养牛的人,各自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钱有了,那些原本准备养牛且乐意养牛的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汝阳县引进了国家龙头企业伊利集团的优然牧业并使其落户;孟津区谋划了 1.5 亿元的地方债来建设奶牛产业示范园;嵩县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线上的“牛交所”,开创了农户集中托管代养的新模式“托牛所”;洛宁县建成了金丰农牧豫西的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在 5 万头以上。
孟津区跻身河南 40 个养牛大县行列。
牛满圈、药满山、谷满囤,洛阳要出彩,乡村必振兴。
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方能行稳致远。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 2.2 万元。
家家都有美味的麦饭,处处都能听到悠长的菱歌。金秋时节的洛阳,每一处都是如锦绣般的画卷,每一个村子都有灿烂的笑脸。
乡村振兴的推动下,古都洛阳形成了一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个体系优势明显且特色鲜明。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