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轨迹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吴卫华
来到逸夫小学,逸夫小学为他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和舞台。如果没有逸夫小学对他的培养以及搭建的展示舞台,或许他仍在不断地摸索。回顾以往走过的路程,他有着许多感触和感动。
《殖》1999
瓷 1300°
创作陶艺能带来快乐,这种快乐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教学轨道上。他台上教学时,一部分学生专心听讲,而另一部分在低声交谈。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桌子上的转盘、刻刀、泥浆、毛笔等特殊工具更感兴趣,自顾自地玩了起来。有些学生不断交流,还不时挥动着工具(很危险),无论他怎么提醒,这些学生都无法放下自己的那份好奇。这些学生对他的陶艺课教学产生了直接影响,也影响了他的情绪,让他感到十分沮丧。他发现自己在组织课堂方面的能力存在不少欠缺。不过,课后,在一旁听课的带教师傅对他进行了安慰和鼓励。之后,带教师傅把听他课的一些感受写成文字交给他。文字上写着他上课时表现的优点,同时对不足进行了分析,还给他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这种听课和评课方式,他很喜欢。这些建议让他如获教学秘籍,也让他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实施。他感谢师傅把在教育一线几十年的经验传授给他。
一组织课堂,多听多学
他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想法踏入了逸夫小学校园。在他上课之前,学校为他安排了一位带教老师。这位带教老师几乎每周都会来听他的课,这使得他在教学常规以及教学基本模式的把握方面逐步有了提升。
《海洋日记·惊变》
2001 瓷 1300°
记得他上第一节陶艺课的时候,他期望凭借自己对陶艺技法的熟练以及对泥性的掌控,能够受到每一位学生的喜爱,能和学生们一同收获每一次的进步,给学生们带来。
《海洋日记·生机》2010
陶 1150°
此刻,他陷入沉思:怎样才能尽快把一节课组织好呢?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能够上好课的老师呢?
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存在不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导的老师。尽管这句话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他深知,学生是单纯、天真且可爱的,就如同一张白纸。老师的教育理念以及引导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合学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老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习本领,老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学就像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交流,需要敞开胸怀,进行真心对白,付出真心和关爱。
《圆·缺》2010
陶 1150°
专业教室有公共约定,这是上好陶艺课的前提。专用教室有许多特殊工具,学生对工具好奇,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一种认知。在合理教会学生使用工具的同时,要让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和科学使用工具。古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准备课的教学,有了师生间的约定,就避免了部分学生只关注工具而不专心听课的情况。这样使得教学进度得以顺利进行。
《水域·三联》2013
陶 1150°
老师需要听课,要多听一些课,尤其要多听优质课。听课能够让自己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听课,他能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一堂成功且出色的课。在听课过程中,他格外留意老师组织课堂的方式。渐渐地,他领悟到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有序且生动,是吸引学生的最佳方法。于是,他开始翻阅教学类书籍,把听课中感受到的有新意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里。结合陶艺课的特殊性、学生年龄段的差异以及注意力时间段的长短等特点,他尝试运用语法的停顿、音调的起伏和体态语言的融汇,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有趣的肢体语言既能满足学生好动的天性,又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更加深入。课上,学生们从老师的动作和表情里去感受陶艺所创作的场景与寓意。同时,他运用儿歌这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的注意力;运用成语这种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运用故事这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的注意力;运用游戏这种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运用表演这种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以此来拨动学生们对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们的创作思绪。老师的指令性语言有时很重要,它能明确告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语言简洁且目标明确;有时通过示范,学生能清楚地理解作品制作的步骤;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能让教学更顺利地开展,也会使课堂组织井然有序。
《海洋日记·九联》2011
瓷 1300°
二借助科目,尝试激趣实践研究
记得学校宣传了“三奖”的评比时间,还宣传了“徐房——汇师杯”优秀校本课程评比的通知,并且把这个评比活动交给了他。说实在的,当时他心中毫无底气,因为在逸夫这样的环境中,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去学习。教研教导给予了帮助,他重拾信心。他尝试做了很多功课。在准备校本课程编写时,收集了历任陶艺老师的教学案例。他得到了第一任陶艺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使他对陶艺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他更系统地理解了陶艺教学中需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
《驿动的心》2015
瓷 1240°
在陶艺教学中,他展开了实践研究。他创设教学场景,通过运用儿歌、成语、故事、游戏、表演等方式来引入教学。同时,他挑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教学课目,以此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为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点各不相同,所以让学生自己认领科目,然后进行研究和创作。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不同的认知方向来拓展知识,开发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毅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乐意自我解决问题,从而感受陶艺创作的乐趣。在实际陶艺教学中体会到了实践性和趣味性,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也能培养追求创新的意识。能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新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新的设想进行探究和实践。在陶艺教学中能体会到递进性。一方面是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都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并且前后相互呼应,逐层深化。这种递进式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知识需要重新组合,一定数量且结构合理的知识是创造过程中所必需的。在陶艺课学习时,制作和使用教学具很重要。要根据不同年级和把控重点难点,制作陶艺辅助教学工具,这样能减少陶艺成型难度,还能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完成陶艺作品并获得成就感。新颖教学具能给学生新奇感,使学生对陶艺更有兴趣,通过理解、拓展、探究教学具,能创作出更独特的陶艺作品。陶艺课程内容的编制需依据知识和技能内在的逻辑顺序,同时也要依照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来展开。 陶艺课程内容编制要以知识、技能的内在逻辑顺序为依据,并且要按照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来进行。 陶艺课程内容编制需按照知识、技能的内在逻辑顺序以及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来推进。
《小猴拔河》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
李冰,张霁风
5. 为他进行陶艺教学梳理了思路。
《草原小姐妹》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
马丹娜
三发散思维,拓展教学
有了实践研究作为基础,要提升激趣教育的素养,在研究教学中针对中学生难以突破的创新和创意方面下功夫。首先,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要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并且有时候仅运用一种讲解方式是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
孔子说: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这表明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去找到适合学生理解的方式。
讲解和示范一件陶艺作品的步骤时,他用不同的成型方法给学生看。他还把课前做好的制作步骤拍照并做成 PPT,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一个作品可以用不同方法来表现。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举一反三的方法,也是进行发散式教学的良好手段,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制作和创作。在陶艺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学具的使用十分重要。依据不同年级以及对重点难点的把控,制作一定的陶艺辅助教学工具,这样能降低陶艺成型的难度,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完成陶艺作品,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新颖的教学具会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觉,使学生对陶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教学具的理解、拓展以及探究,能够创作出更加独特的陶艺作品。陶艺课的示范能带动学生理解陶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对学生创作有导向作用;这些方法在陶艺教学中能激发学生解决制作方法的能力,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创作;使学生在基本功学习时有了参考,实践能力得以提升,进一步促进技法技能的学习;打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都市旋律》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
沈心玉2009级
曾记得,在《快乐童年》这节课中,有位学生对我说:
老师,我认为您示范的作品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可以借鉴一下您的作品吗?
运用他人作品的元素来实施自己的创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
那我可以将站立的人物运用坐或者卧的形式表现吗?
当然可以。你这样做作品,意味着拓展自己的思路。意味着寻求改变和突破。这就是创作呀!我要表扬你,让同学们向你学习。
请问老师,我运用乐器的外形,用泥板的方式来表现,可好?
非常好!通过使用单片的乐器进行制作,一方面降低了制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这样的创意和思考,不仅仅是拓展性的创作,其想法甚至超过了艺术家的想法。你具备做艺术家的潜质哦!
学生听到他的表扬后,更加努力地探索作品的拓展。在接下来的俱乐部陶艺创作课中,因为年龄原因,学生的手比较小,所以作品也做得较小。他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告诉她,可以把每个小作品保存好,接着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变成一件系列性作品;还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件场景式的作品。这样的提议,给予了学生更大的鼓励,增加了学生对陶艺创作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还记得在《人物创作》这一课中,有位学生问我:
老师,我能否用泥板做出一个外形呢?我可以用这块泥板拷贝出更多的泥板,还能运用泥板的方式来制作头发吗?
用泥条制作头发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你想到运用泥板复制泥板来制作系列人物的头发,这是个很好的想法。要注意泥板头发造型不同的表现哦。
老师,对于人物肢体的表现,我可以通过相互对照的方式吗?我可以制作一样大小的手和脚吗?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学习的对比,比如对比物像的大小、高矮、长短等。这说明你平时听课很认真,把老师教的都记在脑海里,并且还能活学活用。我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她向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位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了两组系列作品,它们的题材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分别是《都市旋律》和《乐队》,这两组作品都十分具有代表性。
《乐队》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
沈心玉2009级
发散性教学能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逐渐打开,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多种方向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开拓了我的陶艺教学,还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激趣素养和创作意识。在作品形态方面,它促使学生运用写意式的手法进行陶艺创作,从而使陶艺课题的激趣得到了有效的实施。认可学生,学生能获得认可的力量;信任学生,学生在信任中建立自信;鼓励学生,学生在鼓励下勇往直前。学生在鼓励、信任、赞美的氛围中,能够健康地成长。
逸夫小学里他丝毫不敢懈怠。学校给了他学习的教育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他不断学习,也在不断成长。
《珊瑚群》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
王进颖2009级
四与学生同进步,共成长
这次《玩泥巴俱乐部》拓展校本课程荣获了本次活动的科目设计奖。这让他在之后的陶艺教学里更加坚定了信心。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下,在之前几位陶艺老师的积淀下,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受邀在上海市职业指导中心陶艺实训室开展《泥条·平面设计》的讲座并进行现场指导;在上海市陈光辉陶艺名师工作室(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举办《雕塑的创作》讲座;成功被吸纳为上海市陈光辉陶艺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徐汇区小学主题教研汇报--综合专场展示活动,聚焦问题解决,探索教研转型,共有 21 人参与;还在上海市徐汇区小学长华学区资源共享之逸夫陶艺课程中进行了几十余次活动。徐汇区美术教师参加了 2 次陶艺培训(师资培训)讲座并接受指导;参与了“绽放夕阳美,情暖亲和源—中华陶艺名家基层行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关爱老人;带领学生前往上海教育博览会新时代美育展徐汇区教育局展区,进行现场课程展示等。
《生日》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
黄艺澜2006级
在上海市校园文化建设评选中,我校荣获了上海市“一校一品”陶艺特色学校的称号;国家级“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建立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研究》的子课题(实验校)《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陶艺课程建设研究》顺利完成了结题工作。
我校被全国陶艺研学教育工作联席会吸纳成为理事单位。我校对这一学习机会极为珍视。
他愿做一支蜡烛并将其点燃,持续地发光发热,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点燃了自己。他会认真上好每一节陶艺课,并且做好课后小结;精心设计俱乐部的课程,带领学生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秒钟,让学生们对陶艺更加喜爱,从而创作更多的作品。
材料:吴卫华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