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般在入学时,
就被科普过绩点这个名词,
但你是不是还是云里雾里?
️今天这篇告诉你:
[]
1.0和4.0区别很大吗?
01
什么是绩点?
绩点是一种被国际广泛通用的学生成绩评估方式。简单而言,绩点越高,就意味着你的学习状况越好。
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
1⃣️绩点=分数/10-5
[]
(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如下图:
ps:很多学校在此基础之上会有所调整。
北大运用的是“4 分算法”,然而其区间有所不同。“85 分—89 分”这一分数段的绩点为 3.7,这相当于对计算区间进行了拓展。
平均学分绩点( ,也就是 GPA),它是以学分和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以及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并且实施多样的教育规格以及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平均学分绩点(GPA)存在多种计算方式,以标准 4.0 算法为例:先把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包含重修的课程)的课程绩点与该门课程的学分相乘,接着将这些乘积累加起来,最后用累加后的结果除以总学分,这就是其公式。
平均学分绩点(GPA)是这样计算的:先计算每门课程的学分数与对应课程绩点的乘积,然后将这些乘积相加,得到(每门课程的学分数*对应课程的绩点)的总和;同时计算所有课程学分的总和;最后用(每门课程的学分数*对应课程的绩点)的总和除以学分的总和,就得到了平均学分绩点(GPA)。
不同学校的毕业条件,对于 GPA 的要求存在差异。你可以通过登陆你所在学校的官网,去查找“学位授予条件”的相关通知或说明,从而获取具体信息。
02
绩点1.0和4.0区别有多大?
1)奖学金
奖学金包含多种类型,例如:有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有本科国家奖学金;以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时有本科生国家助学金;以及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
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尤其如此,优先考量的是成绩排名。并且有的学校是以学分绩点高于某个特定数值作为标准。
2)转专业或辅修第二专业
转专业通常在大一的时候进行。大部分情况下,要求 GPA 要不低于 2.0 。只有班级或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同学才具备转专业的资格。如果在大一期间有挂科的情况,通常很难成功转专业。
同样的,申请辅修双学位也有明确的绩点要求。
3)入党/评优
大部分高校有规定,在入党的过程里,要是出现了挂科的情况,就不能够接着进行后续的入党流程。
4)保研
大学前三年的绩点很重要,它是推免的指标之一。绩点是推免的必要条件,并且绩点越高越好。
某高校研究生推免工作通知
5)考研
考研这方面自然不用说,导师都倾向于要学习能力更为突出的人。而挂科这类情况,在复试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6)出国留学
平均学分绩点是对学生能力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方便地与美国的 GPA 制相挂钩。均分越高,就越能够申请到档次越高的学校。
提示:某些课程的老师倘若知晓你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或许会对你多加关照。当然啦,如果成绩实在太差,老师也会无能为力。
7)其他
申请交流项目时,hr 会关注;毕业时,hr 会关注;应届生求职时,hr 会关注;找工作时,hr 会关注这四个方面:
1、GPA和专业排名(更倾向前20%、30%)
2、是否获过奖学金
3、大学期间获得的证书、荣誉、竞赛成绩等
4、实习or实践经历
03
怎么提高绩点?
大学生一定要明白,除了认真学习之外,还有其他的行为能够提升你的绩点。
下面这几个妙招,实施起来并不难!
记下老师第一节课会说的分数组成,要将其写在书的第一页,而非记在脑子里。这样做有助于你合理地安排学习重点。
学分多的科目需要特别重视,有时候一科取得高分,就仿佛其他科目也跟着受益提升了。
主动去询问老师,是否存在额外的加分规则,例如记录了该科完整笔记的、做到全勤的、踊跃回答提问的等等情况。不要感到害羞,只要“脸皮厚一点”,分数就可能会更高一些。
向上请教过该课程的学姐学长,询问期末考的题型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并且要注意要有礼貌。
选选修课的时候,要打听一下该科老师在期末的时候是否会压分。如果老师过分压分,那么这样的课程就不要选。
6⃣️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努力学习!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