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传消息称央行的 DCEP 钱包已在农行开始正式测试。对此,央行作出回应,称 DCEP 项目的测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在坚持双层运营、M0 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条件下,DCEP 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以及联调测试等工作。后续将会开放深圳、雄安、成都、苏州这四个城市参与测试。DCEP 开始测试的消息在金融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许多文章称,DCEP 将会是一款能够让微信和支付宝都感到震撼的杀手级应用。然而,笔者觉得 DCEP 不会与支付宝进行直接的竞争,并且它的核心特性可控匿名,还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走近DCEP
DCEP 是中国的一个项目,它属于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范畴。此数字货币是由中国货币当局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并且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其中一种。
央行对 DCEP 的官方回应表明,DCEP 以坚持双层运营、M0 替代、可控匿名为前提,这三点是 DCEP 与其他支付产品的最大差异,接下来我们将对几个概念进行解释。
上层模式为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模式为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普通个人或企业。商业银行需向央行 100%全额缴纳准备金,普通个人或企业可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通数字钱包。这意味着央行不会直接干涉 DCEP 的运营。
M0 有特定含义,它指的是流通中现金,属于流动性最高的货币类别。然而,对于这里所说的 M0 替代,不能从流动性的角度去理解,而应该从匿名性的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说,无论谁获得了这个 DCEP 资产,都能够确保获得支付,这就是 M0 替代的核心含义。
可控匿名意味着交易双方可以保持匿名状态。然而,DCEP 的管理人即商业银行以及发行方即央行,能够借助区块链的 UTXO 技术,对每笔资金的流向进行监测。央行无法事先阻止用户使用 DCEP 的交易行为,也不能事后撤消这种交易行为。央行仅对资金流向拥有监测权利,而这种监测权与大数据结合能够达到最基本的反洗钱效果。倘若一笔问题资金的流通链条上存在任何一个实名的合法交易者,监管机构便可顺藤摸瓜找到问题源头。所以,DCEP 既保留了现金的匿名性,又在反洗钱方面比现金具有更大的优势。
因此总结一下数字货币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央行不直接参与DCEP的运营
二、保证DCEP的交易方的匿名权
三、央行没有撤消及阻止DCEP交易的权利
DCEP 的核心属性之一是可控匿名性,接下来将重点为大家解释可控匿名的含义。
DCEP的核心属性-可控匿名
在任何一个支付体系里,参与方都无法完全信赖其他参与者具有绝对的信用。所以,货币有一个核心任务,那就是让其他参与者不再有疑虑,能够放心地使用货币。最早的国际化货币是黄金白银等硬通货。它们能够流行开来,关键在于黄金是不记名的。无论谁,通过何种手段取得了黄金,都能保证得到商品的兑换。这种支付承诺就是货币匿名性的含义。
DCEP 的可控性借鉴了区块链中的 UXTO 技术。这意味着基于 DCEP 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可以被追溯的。举个例子说明,若勒索病毒使用 DECP 支付赎金,监管机构便能依据公布的钱包地址,找出每一笔支付的交易对手。只要存在实名登记的交易对象,司法机关就有机会将散播病毒的始作俑者绳之以法。而在这方面,现钞完全无法追踪其具体的使用路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可控匿名也可称作可追溯匿名。
DCEP 具有可控匿名性,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能起到推动作用。在当下的纸币时代,货币的匿名属性实际上是货币发行方给予货币使用者的一种承诺。因为只有不记名,才能够确保使用者不会被货币发行方单独进行针对。这种针对某些货币使用群体的例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例如,2010 年朝鲜为“平抑贫富差距”废止旧币并发行新币。近期,一些美国政客叫嚣要赖掉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好在美国国债是匿名的,所以这种赖账的想法无法实现。DCEP 在技术层面能够确保具有可控匿名的特性,这是一项极为优秀的设计。把这个故事讲述好,将会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产生很大的益处。
DECP和微信支付宝是否会直接竞争
最近的疫情在客观方面促使了电子支付手段的落地进程加快。2 月初,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在防控疫情的这种情形下,是能够加快数字货币发行的。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表示。在疫情期间,普通老百姓通过在手机上下单支付,便可足不出户就买到新鲜实惠的肉蛋蔬果,这样就避免了因现金流通而导致疫情传播的风险。然而,笔者认为,DCEP 与目前的移动支付产品,在实名方面、匿名方面以及应用场景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从便携性方面对比现金、DCEP 以及移动支付等产品:
移动支付产品与 DCEP 的一个重要不同点是匿名性。实名制是移动支付产品的基础,在支付宝体系中,我们的交易行为都是实名的。通常情况下,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实名且可挂失的支付宝等产品,以避免因丢失或遗忘而带来的风险。然而,在拍卖、典当、奢侈品购买、医疗服务等领域,匿名的支付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实名与匿名体系决定了具体的使用场景。从这个角度来看,DCEP 和现有的支付产品不属于同一种产品门类。
其次,DCEP 和移动支付的便捷程度存在差异。DCEP 需要单独的存储介质和受理模块来支持交易,尽管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手机中,但由于安全级别因素,成本较高。所以,DCEP 难以像支付宝那样,仅用一台普通智能手机就集成支付、收款的全部功能。在快捷支付的场景中,DCEP 不会和移动产品产生直接的竞争。
支付宝等产品对于中小用户来说,使用体验更好。因为移动支付基于云服务,云服务能为商户提供简易结算平台,便于商户在日终盘点时核对明细。对于早点摊、水果摊的老板而言,这意味着能省去每天整理零钱、银行存款等繁重麻烦,价值极高。DCEP 具备离线交易的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云端无法获取全部的交易信息,基于此,结算平台也就无法默认提供相关服务。
国内用户有实际使用习惯,实名与匿名的支付手段会长期并存。基于这些,笔者相信 DCEP 不会与微信支付宝进行正面竞争。
后记
我国央行很早便开始筹备数字货币方案。2019 年 8 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即将问世。2020 年的央行工作会议中,央行又一次强调“将持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很多西方国家行动迅速。2 月末,瑞典央行在全球率先开展了数字货币——电子克朗的沙盒测试,据称目前进展较为顺利,即将结束测试。另外,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在去年 6 月发布了数字货币计划,并且最终确定了单一锚定美元汇率的方案。央行必须集中精力抓紧对 DECP 进行内测,要尽快将其推出,以此丰富百姓日常的支付手段,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看懂小程序APP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