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们得有使命感,第二就是要踏实地去做这些事情。”
我们每年会与光子进行几次交流。有时是我,有时是我的同事。每年采访的主题会有所变化,或多些或少些。我们谈论过对游戏的喜爱,谈论过光子所面临的机遇,还谈论过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这些对谈既是光子自身的战略规划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时代的变迁。
最近这次对谈的缘由是光子工作室群的全球品牌体系以及愿景理念进行了升级。光子工作室群把海外品牌名称更新为“ ”,同时提出了要打造“光子宇宙”平台的品牌目标。光子将此次品牌的更新称作“认知升级”,这也是光子工作室群针对游戏未来发展方向所进行的探索和预测。
6 月 13 日,光子工作室群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在这封公开信中,他们阐述了全新的品牌体系以及愿景理念。
实话而言,大部分人会将品牌升级这件事视为某种较为务虚的表现。在某些特定时刻,它看上去像是一种宣言,又像是某个“愿望”。但很多时候,我认为,对于那些认真思考自身未来方向的人或组织来说,“品牌升级”或者“品牌口号”更像是结果而非目的。我的意思是,有时,“口号”是某个人在出发前宣告自己前进的方向;而在另一些时候,当某个人或组织选定了方向,决心改变并已经开始前进之后,他们会开始觉得需要对自己重新进行界定。
光子进行了“品牌升级”,这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对光子工作室群进行了重新定义。显然,他们觉得这个定义更符合自身情况。并且,他们已经为所宣称的目标做了很多准备,也付出了诸多努力。那么,对于“未来下一代浪潮”,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呢?很多人常常忽视了一个情况。并非所有人或商业组织都具备“迎接浪潮”的能力。有的人在等待浪潮,有的人对浪潮心怀畏惧。只有极少的人能够主动去迎接浪潮,而“探索浪潮”则更为难得。
光子是否认为自己到了“探索浪潮”的时候呢?光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他们热爱游戏,对游戏有着独特的理解,并且拥有足够规模的用户数量,其中很大比例是全球用户。在这件事上,我的想法是,理念与力量是相互依存的。当一个人拥有更强大的力量,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时,他的想法必然会发生改变。对于人是这样,对于一个工作室群更是这样。
我们谈到的一个重点是本次品牌升级中光子工作室群提出的新内容为:“启程,光子宇宙。”光子的同事向我告知,其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包含以下四点:一是进行跨终端开发;二是打造原创 IP;三是建立全球新型研发生态;四是探索游戏的正向价值。这四点是近些年来游戏行业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从业者急切地寻求进展和突破的方向。光子工作室群将这些方向设定为自身的下一个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他们的决心与勇气。
光子全新品牌愿景理念图
有时候,我会对游戏行业发展的迅速感到惊异。我知道你们或许不同意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惊悚。我不想否认游戏行业在这几年遭遇了打击且经历了波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往往也会忽略游戏的发展速度。我们做得确实挺好。十年前,我们根本不会提及“放眼全球市场”,也不会提及“在洛杉矶和多伦多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室”。那些曾经让我们觉得无比神圣的游戏开发者和工作室,如今我们终于具备了与他们站在相近高度起跑线上的能力。
这次访谈本身,我们之前谈到了很多问题,如未来工作室群的定义、社会责任的践行、对游戏的认知以及全球化的长久布局,还谈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我们怎样打动行业里最优秀的游戏开发者,我们怎样看待游戏的工业化和艺术化。这篇访谈能解答这些问题或多或少。
光子工作室群总裁陈宇
以下为访谈实录。
光速运动的量子,构建丰富多元的游戏世界
触乐(以下简称“触”):先谈谈光子工作室群新的方面吧。我注意到品牌升级中提到了“光子宇宙”,我很好奇这个概念是从何而来的?
陈宇(以下简称“陈”)提及“宇宙”时,大家可能会立刻联想到近两年很火的“元宇宙”概念。坦白来讲,尽管他身处互联网行业,可他现在也无法确定,元宇宙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形态,以及会在哪些硬件平台上呈现。
在“光子宇宙”的品牌概念方面,我们更期望传承并延展量子工作室与光速工作室的品牌故事。就像通过量子理论的基本规则能够描述任何复杂的自然现象一样,我们也希望把握住游戏的基本规则,让以光速运动的量子携带着无穷的能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构建起光子宇宙这个丰富多元的游戏世界。
光子宇宙概念CG
基于“光子宇宙”,光子在产品布局方面有哪些规划呢?在 IP 布局方面又有哪些规划呢?我较为关注的是,与没有“光子宇宙”这个概念时相比,光子的这些规划会存在怎样的不同呢?
在具体的布局规划方面,我们更为重视把内容从单一的平台拓展到多个平台去发展。以往,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 PC 平台上。之后,我们在移动端平台上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积累了技术能力。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强化和拓展在跨终端、跨平台方面的研发能力。这里所涉及的是对全球研发生态的布局。
一方面,我们以往或许更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产品自身上。然而,随着游戏行业持续发展演变,我们也察觉到未来呈现出以 IP 为核心进行多内容形式拓展的趋势。正因如此,我们正在对影视、动画等具有拓展性的 IP 形态进行探索。我们计划正式设立“光宙映像”这一子品牌,凭借原创 IP 和技术能力去探寻新的内容表达形式,期望能打造出属于光子的 IP 宇宙。传统游戏产品之外,IP 内容会成为我们光子宇宙的生态板块,电竞也会成为我们光子宇宙的生态板块。
“光宙映像”是“光子宇宙”中一个全新的子品牌
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把热爱带向全世界
之前,您用“坚定地走全球化道路的工作室”来形容光子。海外工作室的设立,算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践行吗?这一年里,光子还有哪些工作是依据“全球化道路”这一理念开展的呢?
光子在国内扎根,在国内有庞大的玩家群体。如今,国产游戏已发展至一定阶段,并且在全球移动游戏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应当把这些移动游戏产品带向国外,让全球更多用户感受到国产移动游戏的优秀体验。
国内游戏厂商在移动游戏方面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然而,海外存在着许多在 PC 游戏和主机游戏领域的优秀研发人才。近两年,我们立足于中国。我们积极面向全球市场吸纳人才。我们陆续在美国的洛杉矶、西雅图、帕罗奥图建立研发办公点。我们陆续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温哥华、多伦多建立研发办公点。我们陆续在阿联酋的迪拜建立研发办公点。我们陆续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办公点。我们陆续在新西兰建立研发办公点。我们陆续在日本建立研发办公点。我们陆续在韩国建立研发办公点。我们陆续在欧洲的部分城市建立研发办公点。利用全球的研发资源去做面向全球的 IP 项目。未来,光子主要会面向海外市场来组建新的游戏工作室。同时,我们会在全球化研发的道路上越来越坚定。
在未来,光子工作室群会继续坚持全球化研发
触乐:去年光子于海外创建了 3A 游戏工作室。对于这一布局,其基于怎样的考量呢?从定位方面来看,它与 LA 工作室存在差别吗?例如,光子是否有意愿将不同的 IP 或者游戏类型进行区分呢?当下,光子的海外工作室的项目进展处于何种状况呢?
陈称会存在差别。LA 是负责做 3A 开放世界的团队,其工作室负责人曾是《荒野大镖客:救赎》的核心研发成员。该团队主要从事 RTS 类的游戏产品研发,目前整个团队也都是前暴雪的核心成员。这些项目的进度目前还不能对外进行公布。
光子北美工作室 LA 动捕棚
触:每一个城市的团队会偏重于某一个类型的游戏吗?
城市并非完全与研发的游戏类型相挂钩。例如,像和 LA 这样的地方,它们有明确的项目。而在新加坡的团队则是支撑型团队,就如同深圳本土团队为技术提供相关支持一样,可能更像是中台,而非项目组。因为我们在项目的选择和投入上相对较高,所以也需要找到合适的机会。
我看到光子在海外招募的人员里有许多是业内知名的人士,还有一些是相对比较有经验的人才。你是凭借什么将他们打动的呢?
陈认为:一方面存在机会,我们乐意给予他们新的契机,使他们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项目,并且授权也较为开放;另一方面我觉得是资源,我们有能力提供期望中的薪资待遇、团队的配置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撑。当然每个人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首要条件必定是机会。例如工作室,他们在暴雪没有机会去开展 RTS 类别的项目,而我们会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并且为他们配备完整的团队,同时提供充足的研发资金予以保障。我觉得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就,这也是打动人才的关键所在。
不少国内厂商在这些年里都热衷于在海外设立游戏工作室。从您的观察角度来看,国内公司投资设立的海外工作室与一般的海外 3A 游戏工作室存在哪些区别呢?例如,是否会在策略方面有所不同,或者在适应本地环境方面更困难一些呢?
陈认为最大的不同不存在。他一直觉得游戏是个新兴行业,因此整体思想倾向新潮,不会太过老旧。而且中国互联网行业本身与全球是相衔接的,游戏行业也是全球性的行业。像他们开始时引进海外项目在国内发行和运营,在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融合基础,所以不存在太多文化上的冲突,不像电影《美国工厂》所展现的那样。
《美国工厂》里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工程师前去收购美国的工厂,美国老工人邀请中国工程师到家中做客,并告知他们要懂得享受生活,这让中国工程师们大为吃惊。由此我意识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方面,美国老工人们仿佛被时代所抛弃;另一方面,中国工程师也对美国老工人那种悠然自得、轻松惬意、如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感到惊异。两边的人似乎都在思想层面受到了冲击。我不知道国内开发者与海外开发者相聚时,是否会有危机感,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觉得我们的某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超越他们,比他们更先进。
陈认为还好,游戏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规模较小,它可以说是由手工匠人和工业流水线、艺术与商业组合而成的。所以他觉得游戏产品是最复杂的互联网产品,自身具备诸多差异化特性。由此也能看出,游戏从业者数量很多,并且大家都是因为热爱游戏才进入这个行业的,这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从事游戏工作的人相对彼此更容易产生共鸣,因为他们都是爱玩的人,所以不容易在文化层面形成极端冲突。不可否认,在与全球合作过程中会有一些理念冲突,但经过多年磨合,两边团队最终能达成共识,这也可以说是相互学习、促进的过程。
在和全球人才打交道时,我们发现欧美团队与日韩团队存在很大差异。韩国团队在文化和理念方面与中国团队较为接近。而北美团队与我们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几年,随着研发的全球化以及工具引擎的进步,我能明显感受到区域之间的壁垒在逐渐消解,团队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交流在不断增加且越来越密切。
将过去的想法与现在的想法进行对比,在这 3 年当中,对于全球化,您在观念方面是否有发生改变?
陈认为没有太大变化,过去就一直觉得未来要进入全球市场,过去的这种想法更像是对未来的想象或是使命。全球化的方向从未改变,并且越发觉得这是正确的方向。
光子曾提出一个口号,即“把对游戏的热爱带向全世界”。品牌进行升级之后,我发现此次我们更加注重“光子宇宙”的品牌目标。您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呢?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基准线是对游戏的热爱,且这一热爱从未改变。在招人方面,我们一直希望找到那些真正热爱游戏、把游戏当成终身事业的人。我也希望光子能够成为全球人才寻找发展机会的首选之地。
这次品牌升级着重于未来愿景。我们将目标集中在构建“光子宇宙”上,会对游戏未来的下一代浪潮展开全新探索。对于这种探索,你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一种升级,即在热爱游戏的基础上,让我们这些热爱游戏的人一起去看看游戏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希望整个团队能够一起去学习和探索,思考未来的游戏将会呈现出何种形态,思考光子在未来应当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以推动游戏产品以及行业的发展。
去年您提及,期望光子“不只是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团队”,同时要“切实能够改变某些事物”。如今距离这个目标是否更近了呢?
陈称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过去游戏行业研发采用的是 OGC+PGC 模式,也就是先做好产品让用户体验,用户不会对游戏产品本身产生任何内容。对于未来,他在思考怎样打造一种生态,能让合作伙伴和用户一起参与到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以及游戏研发中,就像《和平精英》里的绿洲启元那样。这是我们当下正在思考的方向,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理想显得十分宏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难度。
我刚才留意到您在谈及游戏开发时,把艺术化与工业化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您是如何理解它们的呢?例如,艺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又或者它们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现在艺术性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呢?
陈称:每个行业都有自身发展的“微笑”曲线,而创意通常处于最高点。当我们的工业化能力和技术能力达到一定阶段后,必然需要面向全球用户研发出顶尖的项目,这类项目对艺术性和设计的要求更高,在我看来,技术已不再是问题,即便存在一些差距,但肯定不是最大的短板。我认为光子方面存在短板,中国游戏行业也存在短板,且短板都在原创创意以及游戏设计方面。
我们接下来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积极进行改变。我们通过在海外建立工作室,打造建制化、规模化的团队,以此来提升自身能力。让国内外团队共同参与到项目中,把缺失的短板重新补足。我们也希望通过好的原创 IP 产品,让海内外用户感受到中国团队的研发实力,我们有能力为全球的玩家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探索游戏的正向价值
这几年,我们时常提及一个话题,即游戏对社会的正向价值。我坚信游戏对社会的正向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具体而言,您怎样看待游戏对于社会的价值呢?
陈认为,游戏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单单是公益。游戏行业对整个社会实际上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其一,就像芯片的进步,这属于国家极为看重的硬实力。我们能够察觉到,国产手机芯片以及手机性能,大致每年都有着较为显著的提升,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移动游戏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大家都知道,与聊天、看视频、听音乐相比,游戏对机能的要求很高。游戏涉及 GPU 和 CPU 等的运算能力。因为有需求,所以才有动力,这种需求促使芯片制造商和手机厂商不断推陈出新。
事实上,从一定程度而言,游戏推动了硬件设备的升级,这种推动在 PC 时代就已开始。并且,游戏产业为这些硬件厂商提供了需求以及资金来源。
第二个是人工智能的拓展应用。目前在游戏行业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最为普遍,而且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最大的。这种应用还会对许多其他行业产生反哺作用。例如,Deep Mind 将围棋智能演算的深度学习技术拓展应用到了生物制药、基因序列计算等领域。
从以上两方面来看:其一,游戏行业对芯片等核心硬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二,游戏作为人工智能的试验场,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行业得以应用。数字孪生通常也是从游戏应用起步的,我认为如果没有游戏,某些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未必会像如今这般迅速。
首先是人才。很多人接触计算机或对编程产生兴趣,是从游戏起步的。而后,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更为卓越的行业之中。
此前我们聊过一些关于光子在游戏正向价值方面的探索情况,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项目之类的。在这一年当中,光子在探索游戏正向价值这一方面有新的成果吗?是否有具体的事例可以进行分享呢?
陈表示这是他们一直在进行的事情。两年前,借助《和平精英》以及腾讯棋牌系列产品与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展开合作,他们曾深度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这期间,由《和平精英》发起的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科普行动,以及全民安全教育日合作专项等项目,都获得了积极的反响。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且越发重视在社会公益方面所能承担的责任。
最近,我们开始尝试开展与文博、医疗领域相关的游戏技术应用合作。我们成立了“光子探索实验室”子品牌,希望凭借我们的技术沉淀,持续探索并延展游戏技术的多元价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种社会责任一方面依然要根植于社区,在不同的地方设立研发团队,树立正向的价值。
同时还制作了这些文物的数字模型。
过去两年,我们做了许多标杆项目。在近期光子探索实验室与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合作中,凭借 16K 高精度的照扫模型制作技术,我们的技术专家对彩绘雁鱼灯、鸳鸯莲瓣纹金碗、三彩骆驼载伎乐俑、牛尊、多友鼎这五件珍贵文物进行了摄影扫描以及数字模型制作。我们参与到了传统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中,同时也起到了向年轻群体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一直认为游戏本身具有很大的贡献和价值,只是需要我们持续去进行探索和发现。
我们已经在国内率先尝试与高校开展合作,引导年轻人从仅仅玩游戏转变为思考游戏是如何研发出来的,并且能够参与到游戏研发过程中。借助游戏,对年轻人产生正面影响,协助他们找到人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面向未来的光子工作室群
触:从事游戏行业这么久,说说您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吧?
我们曾去国外参加与《PUBG》相关的活动,活动地点在一所大学。进入学校礼堂后,主持人介绍我们是游戏项目的开发团队,随即现场欢呼起来,几千名学生呼喊着我们团队的名字,那一瞬间,我们感受到了真心被玩家尊重和喜爱。国内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在与大学里的学生接触交流时,我们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并且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
触:那么,对光子来说,当下最急迫的事情是什么?
到了目前这个阶段,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极为急迫的。我们的目标十分清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朝着构建“光子宇宙”以及实现全球化的目标前进。
二十年前我们决定做游戏产品,十年前我们决定开始积累游戏研发资源,如今又决定做全球化研发,我们一直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并且逐步实现了目标。或许十年后我们回首,那时我们已经具备了全球研发能力,并且成为了全球顶尖的研发工作室。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要有使命感;其次,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这些事情,以此建立起坚定的信念。
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是,您认为十年后,光子将会变成什么样的工作室群呢?
陈说,本次品牌升级实际上有一个初衷。这个初衷就是希望经过多年的经营后,我们能够成为顶尖的工作室群。然而,仅仅空喊口号是没有用的,首先我们必须要有特别优秀的代表作。
触:那么在您心目中,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代表作?
陈认为这是一部能够对全球一代年轻人产生影响的作品。因此,要做出这样的作品,我们就需要真正具备全球化特质的团队。
触乐正在招聘文字编辑,欢迎。
编辑丨祝佳音
编辑,专注于研究怪话。2001 年踏入游戏行业,热衷于报道游戏行业中那些有趣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期望每一篇写出的内容都具有价值。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