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认分类 / 正文
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受关注:专家分析新特点与教育改革信号

Time:2025年04月06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2024年高考拉开了帷幕,语文试题再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24 年高考作文具有哪些新特点呢?语文试卷的命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又释放出了哪些教育改革的新信号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语文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进行了采访,并且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这 3 套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分析。

不少专家指出,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具有浓厚的时代性,科技色彩较为强烈,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突出了新时代的发展。

探月、人工智能进入试卷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热情

王宁提到,考题具有浓厚的时代性,在考卷中体现出了人文和科技的关系。此次试题中的科技题目对学生梳理问题、捕捉问题、认识问题等能力进行了考查,“不是靠大家背诵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去对照梳理”。

如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围绕“探月”主题展开。材料一摘编自科普绘图作品《登月》,它介绍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材料二摘译自英国知名科普网站 2015 年 9 月 22 日的新闻通讯稿,该通讯稿以纪实性语言传递了中国登上月球背面的计划、“玉兔一号”探测取得的全新成果以及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等信息;材料三摘编自院士吴伟仁为《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背全过程》一书所作的推荐序言,他以平实而饱含深情的话语介绍了嫦娥四号在探月史上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

三则材料依时间顺序排列。它体现出国家领导人曾说过“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同时也体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总书记的号召下,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成就。第五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来分析“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一观点在中国航天人身上的体现。此题目考查学生从不同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科技报国的热情,鼓励他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努力向前、积极争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务处主任高嵩博是高中语文一级教师。他分析道,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航天奋勇向前、毫不落后的劲头,这种劲头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并且,试题还引导学生对中国科学家精神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语文学科的特点_学科语文特点有哪些_学科语文特点分析

阅读材料凸显跨学科特点引导基础教学打破学科壁垒

高考语文命题专家介绍,今年试题具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阅读材料展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其二,这一特点意在引导基础教学进一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注重各类基础知识的相互贯通,从而培育学生跨学科的意识和视野。

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是“登月”,兼具天体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属性。

高考语文命题专家进一步进行解释,学生在阅读和作答过程中无需其他学科知识。这既凸显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特质,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运用能力在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夏智提到,此次试题具有较高的开放性。试题的命题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涵盖了跨学科的知识,然而,答题所运用的语言依然属于语文学科的范畴。

第二大特点在于试题答案呈现出多角度的开放性。有多道试题给出了诸多答题的可能性,它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见解,使学生将学习的重心置于提高思维的严密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对答题套路的机械记忆上。

例如,新课标Ⅰ卷的第九题让学生去分析作者是否达成了文中所提及的“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这一情况。学生能够持有不同的观点,只要其观点有道理,便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分数。

高考语文命题专家着重指出,这两个特点一方面是对往年命题思路的延续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未来高考语文的发展趋势之一。

注重思辨能力考查强化教考衔接

高考语文命题专家提及,高考语文持续强化教考的衔接。一方面,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以及统编教材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在能力和素养层面深度契合。以此引导高中一线提升课堂质量,减少进行机械刷题的行为,注重将学生的知识基础打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

学科语文特点有哪些_语文学科的特点_学科语文特点分析

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是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像《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内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试题与教材相呼应,并且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相关要求。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的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廖蔚芬进行了分析。此次试题推动了教与学的变革,促使学生改变以往灌输式学习以及死记硬背的方式。廖蔚芬老师表示:“今年的高考试题与教材联系紧密,能够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联想到课堂学习的情景。”

高考语文命题专家提到,试题针对青少年具有思想活跃等特点,增强了启发性等,加大了对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促使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提高思维品质。青少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强。

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聚焦于新科技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热门话题是问题的多与少。试题引导学生从材料中的“问题”和“答案”出发,进而得出自己写作的中心论题。

高考语文命题专家强调,学生能够对问题的“多与少”进行思考和写作,也能够对“浅与深”进行思考和写作,还能够对“得与失”进行思考和写作,以及对“真与假”进行思考和写作。需要注意的是,试题并非仅仅让学生作出“是”的判断或者“否”的判断,而是期望他们将自己生活中的体验结合起来,对社会进行观察,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并且,试题适合多种文体进行写作。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教育考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表示:此次试题强调了思辨精神;此次试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辽海外国语学校的总校长是肖远骑,他是语文特级教师。肖远骑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写作题的用语很简洁明快,含义清晰且容易理解,能让考生很快就领会到写作意图和文章要求,这样既融合了考查的科学性,又体现了语文之美。题目在发问当中蕴含着启迪,循循善诱,对考生入题写作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今年高考命题注重对科学兴趣的引导。通过展现国家的科技发展成果,以及加强科学实验的考查等方式,鼓励学生去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引导他们尊崇科学,积极投身于科学活动之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求欲。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于涵表示。

于涵强调,试题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以此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情况;加强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大试题的开放性设计力度,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打破唯一标准答案的限制,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想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