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的教师梦】
学生时代最期盼的便是寒暑假,总认为身为教师能够享有如此悠长的假期是一种幸福。然而,为何最终没有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或许是因为我意识到教师这份工作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四十年如一日地站在三尺讲台上,这未必是我能够持之以恒的。在这次整理书架的过程中,我翻到了实习学生留下的寄语:“以后常回来看看”,这让我突然感慨万分——即便我回到那间教室,也再难见到当初的那群人了。
【“老师”这个称呼的重量】
初次被人称呼“老师”,心中充满了不安。面对那些稚嫩的学生,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那时,我思考,或许教育的真谛在于为他们开启一扇新的大门,正如闻文清术所言:“引领他们探索外面的精彩。”然而,我渐渐意识到,教育需要无尽的耐心,而我的这份热情或许更适合以其他方式去传播。
【公众号的三年坚持】
凭借满腔激情与“情怀”,该公众号已坚守了三个年头。然而,步入第四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仅凭情怀难以持续。曾对流量持怀疑态度,如今已学会理解,并不得不投身其中。有人询问我“公众号如何突破局限”,实际上我自己也在不断探索。但既然有人提问,或许意味着我的经验值得与他人分享,因此产生了制作付费课程的想法。
【团队化运作的可能性】
独自作战终究存在限制。我曾试图仅凭个人之力与顶尖账号竞争,然而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朋友们认为我的内容尚可,但标题和视觉效果却是我的弱项。若能拥有团队,便可以整合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甚至可以共同分担课程制作的负担。商业化并非是对情怀的背叛,而是为坚持提供更强的信心。
【最后一搏的决心】
今年标志着公众号的“突破之年”。尽管“走红”的征程尚且漫长,我们仍需奋力一搏。不论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还是团队协作的深化,都旨在在内容创作领域开辟一条新径。或许我未必会成为一名教师,但以文字感染他人的初衷始终未变——只是转换了途径,持续向前迈进。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