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纵览天下 / 正文
2010年初联想乐Phone面世后发展遇挫,后转向机海战术

Time:2025年06月25日 Read:8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联想乐Phone的挑战苹果之梦】

2010年伊始,联想发布了乐Phone智能手机,杨元庆将其视为对抗苹果的强力武器,甚至明确表示“若销量不如苹果,即视为失败”。这一愿景揭示了联想在移动领域所抱有的雄心壮志,然而,这也暴露出其战略定位上的失误——仅仅以销量作为衡量标准,却忽略了与行业巨头在产品本质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差距。

【低价策略与PC思维陷阱】

2011年的中段,联想为了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着手大量投放价格低廉的手机产品。据一位联想的研发人员透露,该公司的策略直接借鉴了个人电脑时代的策略:以牺牲利润为代价,追求规模效应。尽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使得成本不断下降,但过分依赖低价策略使得产品陷入了同质化的竞争漩涡,即便是旗舰机型和千元机型的研发流程也几乎毫无二致。在产品团队主导的决策过程中,研发团队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导致旗舰机型在硬件配置上过于堆砌,而系统交互和软件优化方面则显得十分简陋。

【渠道优势背后的隐患】

联想依托于在PC时代所积累的广泛线下网络(包括超过5000家的实体店铺和代理点),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其手机的销售规模。但遗憾的是,运营商渠道以及低端机型的比例过高,这为联想埋下了长期的隐患。2014年,华为的余承东曾发出警告——“过分依赖运营商来推广低端机型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直接指出了联想面临的核心困境。与此同时,与华为、小米等品牌专注于自建渠道和提升用户体验形成鲜明对比,联想所采用的“机海战术”正逐渐失去其效力。

【用户体验的致命缺失】

杨元庆曾公开表示,联想在以前并不真正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这样的无意之言暴露了问题的核心所在。无论是从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联想产品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都受到了广泛的批评:用户反映,笔记本电脑在一年内的故障率非常高,而被收购的ThinkPad品牌的质量也有所下降;在手机业务方面,系统优化方面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小米与华为凭借对用户界面深度定制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崭露头角,而联想却依旧执着于“硬件参数导向”这一过时的观念。

【时代更迭中的掉队者】

自2013年起,我国手机行业步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新时代,华为、小米等品牌成功跻身全球销量排行榜前五名,然而联想却遭遇连串挫折。在电商平台上,联想手机几乎销声匿迹;在国际市场上,其发展更是步履维艰。相较之下,华为即便在美国市场受限,仍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实施高端化战略,成功跃居全球第三。遗憾的是,联想未能对市场趋势做出准确判断,最终在智能手机的浪潮中沦为看客。

【反思:傲慢的代价】

联想的衰退并非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个人电脑时代,它凭借成功积累了经验,选择了追求规模化和渠道化的策略,却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的重视。与此同时,当其他竞争对手开始以“用户至上”的理念重新构建产品策略时,联想却依然沉溺于追求虚假的销量增长。杨元庆提出的“销量论”被采纳,研发团队却逐渐被边缘化,用户体验也普遍遭受了集体差评,历经十年,这家老牌巨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那些忽视用户需求的品牌,终将失去用户的青睐。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