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取款操作流程揭秘】
在银行员工的引导下,记者亲身体验了那种具备“刷脸取款”功能的ATM机。这种机器的外观与一般ATM机并无二致,但屏幕上多了一个“刷脸取款”的选项。按下该选项后,机器会提示用户将脸部对准摄像头以便进行面部识别。识别成功后,用户还需输入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码、取款金额以及交易密码,才能完成整个取款过程。银行职员进一步解释,该系统运用了高精尖的算法技术,即便面部有部分被遮挡(比如只遮住一边的脸颊),它依然能够实现精确的识别。
【自助场景的刷脸支付初体验】
同惠国际广场肯德基内的肯德基自助点餐机也实现了刷脸支付功能。记者亲身体验后得知,初次使用此功能,用户需在支付宝APP中激活“刷脸支付”服务。选定该支付方式后,机器会利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确认无误后即自动扣费。然而,一些消费者在现场表达了担忧:“如果有人用我的照片进行支付,会不会造成我的账户被盗刷?”
【技术局限与安全防护双解析】
1. 技术局限性
刷脸识别技术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比如在强光照射、面部角度不正确或被遮挡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验证不通过的情况。以自动取款机操作为例,除了进行人脸比对之外,还需进行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码的核实,以及密码的输入,以此来构建三道安全防线。此外,银行ATM还配备了红外活体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抵御照片、视频、面具等伪造手段的攻击。
2. 风险管控措施
支付宝对刷脸支付实施了每日5000元的消费上限,并且保证在出现盗刷情况时,将提供全额赔偿。与此同时,银行方面已采取后台加密技术对人脸数据进行存储,以防止信息泄露。建设银行的相关负责人特别指出,进行刷脸支付操作必须得到用户的明确同意,系统还会详细记录所有验证过程,以便日后进行查询和追溯。
【个人生物信息安全警示】
近期,众多金融机构共同发布了风险警示,他们强调公众需对脸部识别数据的易受侵害性保持高度警惕。
避免在不明网站/APP中提交生物特征
警惕要求人脸识别的可疑二维码或链接
确认验证方身份后再授权
监管机构的数据显示,一些盗刷事件的发生是因为用户轻易相信了钓鱼网站或非正规平台提出的人脸信息采集要求。银行提出建议,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比如娱乐应用中的人脸滤镜功能),应尽量不激活面部识别的权限。
【双重验证机制筑牢防线】
无论是通过面部识别进行取款还是完成支付操作,目前实行的策略都是运用“生物识别特征”与“传统个人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
银行场景:人脸+证件号+密码
支付场景:人脸+手机验证码
该设计显著减少了仅依靠面部识别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技术领域的专家们强调,随着活体验证、动态加密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正朝着更加安全的方向迈进。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