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弧焊技术原理】
氩弧焊技术是通过在电弧外围构建一层惰性气体保护层来完成的。氩气这一保护介质,能够有效屏蔽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避免焊接区域遭受氧化。这种保护手段使得焊接过程主要涉及金属的熔化和凝固,进而产生纯净的焊缝。因为氩气不会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焊接时的应力相对较小,特别适用于薄板焊接以及管道的底层焊接。
【技术分类】
1. 按电极材料分类
熔化极氩弧焊:使用可熔化的焊丝作为电极
非熔化极氩弧焊:采用钨极作为电极
2. 按工艺特点分类
手工氩弧焊:完全依靠焊工手工操作
自动氩弧焊:机械化程度高,焊接过程自动化
半自动氩弧焊:焊枪自动送进,其他操作由焊工完成
【关键工艺参数】
1. 设备选择
焊接不同材质时,必须挑选恰当的焊接设备,例如,进行铝合金焊接时,必须采用交流焊机。同时,钨极的尺寸选择也至关重要,其直径一般应在1至4毫米之间。
2. 气体控制
气体流速通常维持在5至15升每分钟的区间。流速若偏低,则防护效果不佳;流速若偏高,则有可能产生混乱流动。
3. 焊接电流
电流的强度对熔池的深度与宽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在进行薄板焊接时,应选择较小的电流值;而对于厚板的焊接,则需要使用较大的电流。
【操作要点】
1. 钨极处理
钨极伸出部分不能太长,必须控制在喷嘴内径以内,以防形成气孔。同时,钨极的尖端必须打磨至适宜的角度,一般而言,这个角度介于15至30度之间。
2. 坡口处理
坡口的角度与缝隙需适中,若缝隙过大,焊接时容易出现焊瘤;而若缝隙过小,则可能导致焊接不彻底。通常情况下,缝隙的大小应控制在1至3毫米之间。
【填丝技术】
1. 外填丝
焊丝安置在焊缝的正面,非常适合进行基层焊接和填充作业。在焊接过程中,应使用较大的电流,这样可以实现较快的焊接速度。同时,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送丝的节奏。
2. 内填丝
焊丝安置在坡口背面,可明察熔池状况。电流流量不大,焊接进程较缓,却保证了焊接品质的优良。此类焊接方式适用于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引弧方法】
在焊接过程中,通常选用高频引弧器来引弧,这样做可以防止钨极与工件发生直接接触。另外,也可以选择使用紫铜或石墨进行引弧,不过这样的操作相对较为繁琐。在起弧阶段,电流的调节需要适度,以免因电流过大而在工件上产生裂纹。
【熔池控制】
焊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熔池状态:
熔池变大、焊缝变宽时,需加快焊速或减小电流
熔合不良时,应降低焊速或增大电流
收弧时要采用断续收弧或慢收弧方式
1. 气孔
可能是因为保护不当、钨电极伸出部分过长,或者气体质量不达标所导致。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检查气体的纯净度,然后对钨电极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2. 未熔合
多因电流过小或焊速过快造成。应适当增大电流或降低焊速。
3. 焊瘤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