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纵览天下 / 正文
孔庆华儿子魏天翔有读写障碍:一度像断丝的钨丝灯

Time:2025年04月05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实习生 张周楚

孔庆华的手做出灯泡的形状,就如同电灯泡里的钨丝断了,灯便不亮了。我们得想办法把两根钨丝重新搭在一起,通过摇一摇、晃一晃的动作,让灯泡重新被点亮。

孔庆华所言的是儿子魏天翔的大脑,那是一个曾一度“短路”的“钨丝灯”。在左脑 39 区,他的视觉神经、语言神经和听力神经无法听话地相互交汇。

小时候,他无法记下字的笔画,也无法流利地朗读。同时,他还无法理解和记忆算术题。由于学习困难,他被当作笨小孩对待,并且受人欺负。那些充满恐惧和自卑的日夜,到如今依然让他印象深刻。

小学二年级时,经过诊断,孔庆华才得知,儿子患有“读写障碍”。这种障碍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某种功能缺陷,导致他难以把文字和话语进行结合。不过,他的智力发育是完全正常的,只是在读、写、记忆等方面的能力会相对落后,并且会遭遇一些特定的困难。

魏天翔。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 供图

这种学习障碍很难被治愈,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缓解。并且,不像现在“学习困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门诊,当时关于它的资料非常匮乏,以至于翻了好几张网页看到的内容都差不多。

从以泪洗面的夜晚醒来,一个母亲单枪匹马的教育试验开始了。

孔庆华为找到让孩子不被轻视的地方,从小学到初中让儿子待了 5 所学校,还休学两次开展家庭教学;高中时尝试出国,魏天翔考上一所美国私立高中,后来因疫情返回上海;充分挖掘儿子的潜质,培养他包括音乐、绘画、武术、机器人等在内的各种爱好,让他能够开放式地学习和发展。

19 岁的魏天翔直到如今终于要迈入大学的校门了。今年 5 月,他收到了一封录取邮件,这封邮件来自纽约大学史丹赫教育学院。

从令人骄傲到令人头疼

暑假期间,魏天翔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在家看书这件事上。最近,他正在读《克拉拉与太阳》这本书,他每天会看一两个小时,在看书的过程中一边看一边思考,看书的速度不是很快。

他的头脑中不断滚动着问题,这些问题化为了诸多观点。在采访中,母亲在讲述送他去考钢琴五级的故事时,他会突然提及西方工业革命,并且说“是有关键人物推动了这场革命”。他的语速稍微慢了一点点,然而每一个字都很坚定,能看出有思考的痕迹。

魏天翔与母亲居住在上海长宁。这屋子分为上下两层,母子二人通常分别在上下层活动。魏天翔的屋子在楼上,那里摆放着创新模型赛、油画、武术、唱歌的奖状,乐器有六七种之多,靠窗的桌面上摆放着 3D 打印而成的模型,书柜里有高达模型,还有科学探索类、名人成长类以及诸多英文原版书籍。

多年来陪伴魏天翔的乐器

孔庆华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怀有儿子之前,她的工作需要到世界各地奔波。2003 年,她的儿子出生了,儿子既可爱又黏人,她对儿子极为珍视,几乎不再外出工作。

小学以前的魏天翔,是一个令家长十足骄傲的孩子。孔庆华掰着指头数。他的记忆力很不错,母亲念睡前故事时,哪怕念错一个字,他都能察觉出来。在他 2 岁不到的时候,能坐在沙发上,把安德鲁韦伯长达 2 个多小时的音乐会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看完。从 4 岁开始学钢琴,有一次钢琴老师弹唱曲子,他站在旁边听过后,立刻就一口气把曲子弹了出来。到了 6 岁,他的陶艺作品获得了中国少儿美术大奖赛的银奖……

接触书面学习后,令人骄傲的孩子开始变得令人头疼。

幼儿园时,孔庆华常常听到老师抱怨孩子不愿意动笔。到了小学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了。魏天翔说:“写字和抄写,在那时候对我而言是很困难的。我常常因为这个而苦恼到想要咬铅笔。”“有时甚至会啃到笔芯都露出来了。”

常人认为汉字是横平竖直、一撇一捺。然而在小小的魏天翔眼中,汉字就像一幅难以辨认的图画。他既不理解,也记不住。他心中疑惑,笔划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种认知在其他问题上有所体现,例如记不住左右,也认不清时间。曾经他会用力思考,为什么一加一只能等于二,而不能等于三呢?

大班级的学习进度和考试不会为这个愁眉苦脸的孩子而等待。他对于常识,需要经过漫长的思考,之后才能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一些答案并且记住。在这个过程中,魏天翔成为了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同时,还有同学们的嘲笑和作弄。

体育课上,同学把他的水杯踢飞了。魏天翔向老师解释,原因是“我读书成绩不好”。回到家后,孩子的压力很大。孔庆华一次次被学校叫去,她曾经恼怒过,责骂儿子懒且笨,在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动手。

这位母亲背过身,在夜晚一次次以泪洗面,她不知道儿子身上发生了什么。

“以前是我不懂,请你原谅”

转机发生在魏天翔小学二年级,孔庆华帮儿子换了个学习环境后。

新的学校未带来更理想的状况,然而孔庆华得知了一个关键信息。有一位老师察觉到魏天翔存在“b”“d”不分以及“p”“q”不分的情况,接着向孔庆华推荐了一部关于读写障碍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孔庆华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不时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

电影看完后,她深受震撼。接着,她立刻带着儿子前往医院。医生的鉴定结果证实了她的猜测,她的儿子被确诊患有读写障碍并发 ADHD 症。

魏天翔和母亲孔庆华

2010 年前后,国内有关读写障碍的资料非常少。孔庆华尽管竭尽全力去查找,然而“翻了好几页网页,内容都差不多”。无奈之下,她给哈佛大学写了信,并且加入了美国读写障碍协会。通过学习她得知,读写障碍属于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是从基因中携带而来的,不存在所谓的“治愈”情况。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其症状会逐渐缓和。

她发现这种障碍并不小众,这让她很惊讶。早年美国全国保健研究所预计,在美国约有 15%的人口受到各类学习障碍的影响。在已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当中,有 8 成以上属于读写障碍。并且梵高、爱迪生、毕加索等名人,也被指出是轻重程度不同的读写障碍患者。

2016 年举行的中国读写困难及国际发展论坛介绍,在中国内地,有大约 10%的学生,其人数达 1500 万人,这些学生受到读写困难的困扰。同时,公众对读写困难的认知度还不到 1%,并且这一认知度远远落后于香港、台岛以及新加坡。

与数据形成对比的是,这种症状在日常生活里几乎是“隐形”的。要确认儿童是否患有阅读障碍,需要临床医生进行确诊,并且还要排除阅读问题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样才能最终确诊。与此同时,关于读写障碍的线索比较难以引起注意,想到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的家长数量并不多,如今依然有大量的家长和学生,背负着没有根据的“笨小孩”的误解。

确认之后,我便释然了。其一,这个结果为我儿子讨回了公道,并非他自身不努力读书;其二,也还了学校和老师一个公道,不是老师没有教好他,而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他。

孔庆华在确认儿子有读写障碍的那个晚上,与儿子面对面地坐着,并且诚恳地向儿子道歉,说道:“之前是妈妈不懂得,你愿不愿意原谅妈妈呢?”

魏天翔歪着头看看妈妈,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点点头。

在运动和艺术中寻找“代价性天赋”

知道问题是第一步,而如何解决、缓解,才是真正关键的一步。

孔庆华进行解释,若将读写障碍分为一到十级,魏天翔的等级大概在六到七级,且偏重。通过学习,孔庆华在内心树立了一套教学观念,即想办法让孩子通过运动和艺术来学习,在除学业之外的所有活动中进行训练,使孩子的右脑能够走出一根替代左脑走不通的神经系统。

魏天翔练习武术中。

这被称作代偿,或者说是代价性天赋。当这种能力形成之后,孩子便能够完全自主地进行学习。

在具体行动方面,她迈出的第一步改变是降低魏天翔的功课量。她规定一天最多让魏天翔做一小时的功课,假如数学题有 20 道,那么魏天翔只需完成 8 道。如果有需要,部分功课由魏天翔口述,由妈妈代笔书写,或者直接进行录音。

孔庆华给儿子报了许多兴趣班,儿子陆续学习了钢琴、画画、陶艺、游泳、声乐、机器人、3D 设计、小提琴、武术等。他让孩子以兴趣爱好为主。为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孔庆华主动联系学校,为儿子办了一场画展。之后,他又张罗着让魏天翔利用下课时间给小朋友们演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

我认为,读写障碍的孩子由于有着独特的思维,其中很多都很有天分。孔庆华一直喜欢用名人故事来激励儿子,并且告诉他成功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果强行逼迫孩子在还未准备好的时候进行学习,那么就会让他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情,甚至还可能导致他出现心理问题,而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当年,孔庆华在儿子跟前举起双手。他先将一只手往上抬,说道:“人都有两只手,假如一只手代表着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而另一只手则代表着语数外这些科目。你的第一只手开始往上移动,到了一定的时候。”接着,孔庆华缓缓地把另一只手也升了起来,“那只手同样也可以往上举起。实际上,你和学校里的学生们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先把另一只手举起来了。那么,你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她看到儿子的眼神很坚定。儿子说:“妈妈,我要做那种两只手都能举得很高的人。”

2次休学和单枪匹马的母亲

四年级时,魏天翔在学校里感觉不适。开学第一周的一个清晨,他告诉母亲自己不想去学校了,希望妈妈能带他在家学习,就像爱迪生妈妈那样。这完全在孔庆华的预料之内,因为她在两年前初识读写障碍的症状后,就一直在等待儿子亲口说出这样的话。

在现在的魏天翔看来,那个人生十字路口,他们迈对了路子。

不过,“家庭学校”操办起来并不容易。孔庆华为让魏天翔获得最合适的教育,带着儿子去上各门兴趣班。在家时,安排原版英文电影让他边看边学,让他听有声读物,还找懂得特殊教育的老师来帮助他。同时,注重定规矩,例如不能过度玩游戏。

孔庆华想尽诸多办法来定制适合儿子的思考方式,并且带他学习知识点。她对一个特别的公式十分得意:a(b+c)。因为儿子没办法理解,所以很难记住,在拆分的时候总是会少一个 a。孔庆华就对儿子说,a 就如同披萨,括号就像是家门,家里有 b 和 c 这两个人,外卖员把披萨送到家里,b 和 c 都要能分到披萨才行。通过这样的方式,魏天翔就把公式牢牢记住了。

那段日子并不容易。我充当着司机的角色,还承担着保姆的职责,是心理导师,也是特殊教育老师,兼任营养师,就像是一张银行卡一样,身兼数职。站在如今这个时刻,回头去看那时的自己,孔庆华依然能够记得在全天陪伴的背后,那些偷偷擦泪的日夜。她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也不知道未来的前途究竟在何方。

魏天翔这样的日子坚持了半年。他迫于社会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压力,同时也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态,尝试重返校园读书。他在一所国际学校读了一年,之后学校倒闭了。接着他转到另一所学校,一直读到小学毕业。小学毕业后直升初中,在新环境下他并不愉快,经过深思熟虑,他再度休学。

第二次休学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改变。在这条路上前行的过程中,由于观念不一致,孔庆华离婚了,变成了独自一个人。而他的儿子眼看着经历事情逐渐长大,这让孔庆华比数年前更加坚定。这一次,孔庆华历经周折找到了市教委,经过包括医生和教授等在内的十数位专家的评估,市教委破例同意魏天翔在家接受教育,学籍挂靠在一所区里的中学。

在这段时间,魏天翔前期有了积累。他的大脑在 13 岁到 15 岁时发育到了更高水平,读写方面进步显著。他在阅读方面探索出一套办法,即先听有声书,同时拿着书跟着声音边对照边读,这样就能理解,之后再慢慢关掉有声书自己读。

魏天翔绘画作品。

小学为魏天翔办的作品展。

魏天翔在艺术和运动类特长方面确实有天分。他在音乐方面频频得奖,绘画也很出色。并且他的武术能够跟上专业队伍的训练。自学时,他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国际新闻、科技以及名人故事上,同时也对语言学进行了探究。在闲暇时间,他会和妈妈四处旅游,以此来开拓眼界。他说:“我换了一种思路去学习,开放式地学习很多文化。”

奖状。

让儿子有更多尝试的选项,这就意味着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孔庆华对此并不否认。然而她认为,在如今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情况下,轻易就能获取的线上资源能够为不同的读写障碍孩子开启不同的窗口。“关键在于家长的理念。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志愿所在,并且愿意给予他们时间,让他们慢慢找到学习的意愿以及思考的节奏。”

纽约大学的录取邮件,来了

2018 年,魏天翔成功考入美国罗德岛的高中拉萨尔学院。该校的课外活动极为丰富。他的成绩在留学生群体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 年他回到了国际学校上海分校。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证书。

他在多个特长方面持续展现出出色的表现。2021 年 4 月,魏天翔撰写的一篇名为《关于读写障碍学生的讨论》的科创论文,凭借其优秀的成果,一举荣获第 36 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意项目一等奖。

托福考到 113 分之后,他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准备文书以及其他申请材料。今年 5 月的某一天早晨,魏天翔猛地从电脑前起身,接着冲向母亲。一封来自纽约大学史丹赫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进入了他的电子邮箱,这封通知书是他所期待的。这所学院创办于 1890 年,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教育学院。

如今的魏天翔,阅读方面能力还不错。然而,在写字方面,他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他对这些并不太过于担心。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他能够用打字来替代书写。他说:“不能说我已经和读写障碍和解了,只能说,它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已经习惯了与它共同生活。”

他出国后要就读特殊教育专业,以便对读写障碍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果有可能,在研究生阶段想攻读法学专业,以此提升综合素养,之后再回国。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魏天翔都期望凭借自己的经历和所学,去帮助更多患有读写障碍的群体。

魏天翔对母亲有一个小希望。他一直认为他们的家庭是“跛脚”的。因为三个人的家庭是最稳定的三角形态,而如今这个家庭只剩下他和妈妈两个人。所以他们只能相互借力。在母亲不在场的时候,魏天翔说出了实话,他觉得妈妈为他付出了太多。他希望妈妈可以留在国内休息。

孔庆华可能会听从儿子的建议。今年 7 月底,她的身体被检测出有问题。或许是因为她走了那么多年,这口气一下子松懈了下来。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她仍在等待进一步的报告和治疗方案。聊到这些时,这位母亲并不认为这全是坏事。一个月期间,儿子在家通过各种方式给她准备好吃的。他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许多,性格也变得柔和了不少。仿佛通过这次经历,他更懂得如何照顾人了,尤其更擅长照顾女士了。

孔庆华认为,带儿子走进理想学府并非终极目标。她创建了“读困研究所”的微信公众号,还组建了多个微信群。许多受读写障碍困扰的家庭前来向她倾诉困难并讨教经验。在她的开导下,有来自苏州的孩子,也有来自乌鲁木齐的孩子,他们坚定地选择了艺术路线并考上了大学。

我放弃了原本的工作,然而如今,我觉得找到了能够立足于世的使命,那就是帮助魏天翔以及这些孩子。孔庆华希望将来能够为有读写障碍的孩子开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同时让社会知晓他们的存在。如果条件允许,他希望找到那些在学校里被当作“笨小孩”对待的孩子,然后告诉他们,他们一点也不笨,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祝碧晨 设计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